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业结构创新_种植业论文

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业结构创新_种植业论文

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业结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方论文,条件下论文,结构论文,农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结构创新实质上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优化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市场通过利益机制的作用,利用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流向最能发挥效率的部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结构创新,最终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市场态势是:

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随着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资源有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得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有可能形成在全国范围的区域分工。

农产品供给已经走出短缺,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总体过剩状态,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指数持续下滑,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失业状况日益严重。农业的情况也不例外,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农民收入难以增加。一旦我国加入WTO, 开放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过剩的局面将更加明朗。就结构创新而言,过剩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它可以降低结构创新的机会成本,拓宽结构创新的实施空间。农业生产应抓住时机,选准角度,把握力度,尽快完成结构创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金融危机的淡化,相信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还将进一步提高。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农业结构创新,应建立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的农业结构创新,既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又要充分利用他国的比较优势,谋求我国的最大福利。就粮食而言,我国已经确立了适度自给的政策,这就给我国农业结构创新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

面对买方市场,如何寻求农业结构的创新与突破,我们以杭州为例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二、现实与问题

1、农业结构的现实考察。纵观杭州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 农业在杭州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呈逐步下降的趋势。1949年到1995年,农业(即第一产业)占杭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6.1%下降到9.1%, 下降了47个百分点;就农林牧渔结构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农林牧渔四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林、牧、渔四业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69.7%、6.9%、21.6%和1.8%转变为1996年的60.4%、8.0%、 26.0%和5.6%,其中,尤以农业及渔业的变化最为显著。 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下降了9.3个百分点; 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则上升了3.8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表明, 农业所占份额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引起的。1978年到1996年种植业占四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7.4%下降到41.2%,下降了26.2个百分点。但农业产值所占份额没有同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构成农业产值的采集及家庭兼营收入的增加引起的。就各部门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表明,构成农业(狭义)的种植业和其他农业产值分别占农业(狭义)产值的83.4%和16.6%。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产值占48.0%、蔬菜及瓜类产值占30.4%,两者合计占种植业产值的78.4%。说明粮食及蔬菜是种植业的主导生产项目。牧业结构而言(以肉类为例),猪肉占肉类产量的76.4%,是杭州肉类产量的主体;禽肉占肉类产量的22.0%,仅次于猪肉居第二位;而牛羊兔肉合计不足肉类总产量的2%。

2、现存问题的理性思考。纵观杭州农业结构特征, 结合目前农产品市场态势,对照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考虑农产品国际市场变化,立足杭州,面向全国,放眼国际,可以发现杭州农业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农业在农林牧渔四业结构中的份额下降缓慢。一般而言, 随着农业结构的升级,农业在农林牧渔四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然而,杭州农业在四业中的比重却出现回升势头,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2)林业应在杭州农林牧渔业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从杭州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林地占杭州土地面积的54%以上,且林业生产有着较高的资金增值能力。然而,杭州林业产值在农林牧渔四业中所占比重却有所下降。这有违于资本追逐利润的一般规律。(3 )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四业产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遇到阻力。牧业产值占四业产值的比重一度曾达到29.0%。然而,近年来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个中原委值得深究。(4)牧业生产总的看来存在经济效益偏低的现象。要寻求牧业发展,必须从改变牧业生产组织方式上着手,实现牧业规模经济,提高牧业生产经济效益。(5)种植业内部结构仍以粮食生产为主。 粮食生产以土地集约为主,适宜在广阔的土地面积上进行。杭州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8亩,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相对充裕的本地经济优势。(6)小麦、大麦、 油菜籽等经济效益较差的生产项目在杭州农业中仍占有一定比重。在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今天,可以考虑适当调减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代之以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蔬菜生产,值得进一步研究。(7)蔬菜、 甘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生产项目没有在杭州结构中占到应有的比重,无论从资金生产率还是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来看,经济效益较好的蔬菜、甘蔗生产都应在杭州农业中占有更高的比重,这是资本追逐利润的客观要求。(8)农业结构创新缺乏大市场观念。 纵观杭州近年来出台的各项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上,只以服务本地市场着眼,缺乏大市场观念,没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

三、农业结构创新的途径选择

农业结构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中心、遵循遵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实现杭州农业结构创新的途径:

1、以资本集约带动劳动集约与技术集约,推动蔬菜、 渔业等高效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蔬菜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使渔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蔬菜、渔业生产都需要较高的物质投入水平,杭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在资金实力上具有优势,适宜发展资本集约型农业。同时,发展蔬菜、渔业生产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杭州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优势,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业结构格局。

2、调整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杭州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1%。然而,林业产值所占比重却很低,且有下降趋势。扭转这一趋势不能靠大量采伐林木,破坏森林资源,而应当调整林业结构,发展经济林生产之路,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提高林业产出水平。

3、压缩小麦、大麦、络麻等经济效益差的种植业生产项目。 经济效益是决定生产项目取舍的主要标准。小麦、大麦、络麻等产品虽然在杭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机会成本较高,继续坚持这些项目的生产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对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压缩这些项目的生产后,杭州市场对其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市场来调剂。

4、扩大晚稻、单季稻种植面积,调减早稻种植面积, 优化水稻种植结构。由于早稻产量低、质量差,不受消费者青睐,其经济效益也不理想,我们在稻谷结构调整中应适当压缩早稻面积。调整减下来的土地可用于发展经济效益较好、市场需求旺盛的早春蔬菜。

5、考虑劳力、土地资源的季节性余缺,决定棉花生产的增减。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但棉花生产常常与经济更好的晚稻生产形成资源互竞。此外,考虑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有向大西北转移的趋势,如果杭州在棉花生产的用工高峰期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便可以考虑适度发展棉花生产。反之,则应对棉花生产采取慎重态度。

6、积极扶持专业户,发展生猪、奶牛生产。 虽然从总体上看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差,但进一步分析表明,专业户养猪、养牛的经济效益是比较诱人的。因此,发展牧业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专业户生产上。政府应当从政策上向养殖专业户倾斜,推动杭州畜牧业的发展。

7、坚决压缩肉鸡生产,适度调减蛋类规模。 杭州肉鸡生产经济效益已经向零逼近,发展肉鸡生产尚不如将资金存入银行。因此,必须坚持把肉鸡生产压下来,本市居民对鸡肉的需求可以通过市场来调剂。鸡蛋、鸭蛋生产则出现低效益水平下的巨幅波动,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市场预测,采取谨慎态度。考虑杭州优质饲料资源短缺,且蛋类生产存在巨幅波动,应适度调减其生产规模。

标签:;  ;  ;  ;  ;  ;  

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业结构创新_种植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