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荣[1]2008年在《请对粮食领域的外资说“不”》文中研究表明从2008年开始,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外资企业瞄准了这一时机,除了紧锣密鼓地建立粮食加工实体企业外,还频频与有关部门斡旋,试图游说政府放弃对外资进入粮食领域的约束,为其在粮食领域的扩张打开方便之门。 据笔者了解
记者, 杨德林通讯员, 张德生[2]2008年在《“大部制”激活“休克鱼”》文中认为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夏津县南城镇党委、政府办公大楼,看到在一楼大厅的醒目位置悬挂着该镇“四委一厅”的工作流程图。镇党委书记刘之荣介绍说,他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在机构改革方面实行“大部制”,将39个内设机构优化组合为“四委一厅
R女士[3]1999年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文中提出案例简介:海尔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厂被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新增案例,这是中国企业的殊荣,本期特为广大经理人推介。海尔的“吃休克鱼”理论人们习惯上将企业间的兼并比作“鱼吃鱼”,或者是大鱼吃小鱼,或者是小鱼吃大鱼。
徐维德[4]1999年在《外资激活休克鱼》文中认为乐山斯堪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中外合资企业,它位于乐山市沙湾区。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乐山市冶金机械轧辊厂和挪威斯堪纳工业集团(Scana Industrier Asa)合资组建。当时斯堪纳与乐轧厂各占股份67%及33%。一年以后,国际金融公司(IFC)投资135万美元加盟。至此,该公司成为一家三方合资的大型合资企业。此时,其股本构成为Scana占60%;乐轧厂占30%;IFC占10%。 本次合资案是冶金系统规模最大的一次合资案,也是全国冶金系统第一家整厂合资案,同时也是乐山地区分流人员最多,分流比例最高的一次合资案。其分流人员之多,分流比例之大在全国也属罕见。由于这三个特点,该合资案在全省,甚至全国均具有重要影响。这正是本文选择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公司从成立至今,已运转了两年,其经营情况究竟如何呢?1998年公司亏损达1742万元,1999年预计其亏损额大致与1998年的亏损额相同。如此轰轰烈烈的一次合资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挖掘,我们会发现一些有益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这些经验与问题对于我们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无疑具有诸多的启迪。同时,也为将来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这正是本文选择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在逻辑上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按事物发生时间的先后陈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及静态状况。这一逻辑体现在一、二两章。第一章主要对项目的由来、主营业务、股本构成、债权结构、相关项目、相关的合同、合资各方的情况、战略意图等作一静态描述。第二章首先以会计报表为依据,分析企业98年的经营状态及亏损的<WP=3>原因以及企业为实现赢利而采取的措施。最后介绍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另一条逻辑主线就是以事实为根据,对本次合资案中的一些突出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并形成自己的建议主张。如:在国外,合资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及发展战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企业自主行为,政府一般不干预,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干预不但不能弱化,而且还应加强,特别是对大型的合资项目和国有独资项目更应如此。乐轧厂对债权债务的处理是先合资后剥离,这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建议以后的债权债务的剥离应遵守法律,提高引资工作的规范性;乐轧厂的分流人员数量大,分流工作的难度高,但是分流工作进展较为顺利,这与外商及政府的支持分不开,但政府的承诺最终未能实现。因此建议人员的分流应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政府应给予相当的资金支持;前期费用是外商为避免风险而支付的,应由外商单独承担,不能进入合资企业让投资各方按比例分担。这些建议主张也正是本文的创新所在。本文所引用材料全部来自乐山斯堪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周建波[5]1998年在《海尔如何激活休克鱼》文中指出海尔的企业兼并经过了3个阶段:1988年~1990年是第一阶段,当时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处境危难的电镀厂,投入资金进行全盘改造,成立了一个新的微波电器厂;1991年~1995年是第二阶段.青岛电冰箱总厂在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冷柜厂、冷凝器厂后,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并成立海尔集团公司;1995年以后,海尔的兼并联合进入第三阶段。
佚名[6]2003年在《与海尔对标 塑航天文化》文中研究说明“海尔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一登上哈佛的讲坛,立刻震动了世界。《航天工业管理》2003年第5期刊载了钱静媛、于晗的文章说.企业的文化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文章首先论述了海尔文化的内涵,之后就如何与海尔文化“对标”,塑航天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 学习海尔,更新全员质量观念张瑞敏认为观念更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建设航天文化.观念更新也是首位。要全员树立“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的新观念。我们必须看到自身的不足,正视现实.更新观念,要在广大职工中把“零缺
王纯, 方圆[7]2018年在《“休克鱼”的起死回生之路》文中提出在中国的家电史上,海尔代表着一段传奇,它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了服务的魅力,让国外的企业认识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澎湃力量,它让全球人都记住了那句广告词:"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管理"十三条"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一直亏损,它的上级主管部门——青岛家电总公司接连派来了几届厂长,仅1984年一年就换了三届,可工厂的业绩还是不见起色。怎么办?工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青岛家电总公司临危授命,决定让当时身为青岛家电总公司
徐远明[8]2000年在《关于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的探讨》文中指出对昆明茶花汽车厂主导产品和利润总额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政策、环境、技能等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本,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无形资本是为企业实现盈利目的所用、没有实物形态,并通过经济活动,借助有形资产实现企业增值目的的各种信息、环境及资源,它包括了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政府法规政策,特许经营权,经营环境,企业文化,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品牌,营销网络等等。无形资本与有形资本、现行会计制度下的无形资产有联系也有区别,它的特点表现在无实物形态、提供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不用偿还性、排他性,时效性和变动性。进行无形资本营运,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给国有工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促使国有经济发展。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问题表现在:对无形资本不注重评估注册,不重视保护和使用无形资本,不注重投入和培育无形资本,无形资本营运效益低。外部问题有:对无形资本的变现所得不能依法分配,对技能无形资本作价入股无法可依,法律的执行依赖于政策性无形资本,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束缚了国有工业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营运;企业所处区域性无形资本差异较大,所处市场环境不利于无形资本经营;职工技能资本与国家资本融为一体,产权模糊,政府部门运用权力获取了按其政策性资本应得收益之外的利益,破坏了无形资本营运的规则。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的措施包括:对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的价值进行确认,加强对无形资本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可转让的无形资本交易市场,使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规范化;以法律的形式认可国有工业企业职工无形资本商品属性,确认企业无形资本的多<WP=3>元结构,按投入资本对企业经营所得进行分配,使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法制化;加大政策扶持,协助国有工业企业做好非经营资产剥离,减轻无形资本营运的压力,使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高效化;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内需,减少企业数量,使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空间拓展化;从按劳分配转向按资本要素贡献大小分配,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技能资本,使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动态化,实现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的迅速增值。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是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的典型。青岛红星电器厂与海尔集团同为国有工业企业,红星厂划转海尔集团管理后,依托海尔集团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营销网络、品牌等无形资本实现了快速增值,海尔集团利用红星厂在波轮洗衣机方面的先进技术、红星厂现有人员等扩大了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并且可享受政策方面的优惠措施。两个国有工业企业利用无形资本营运的互补优势,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薛家凯[9]2001年在《青岛海尔资本经营的成功之路》文中研究说明青岛海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近几年来,该 公司和公司总裁(集团首席执行官,英文缩写 CEO)张瑞敏先后荣获多项国内外荣誉。 《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4月3日以“张瑞敏登上哈佛讲坛”为标题,报道张瑞敏于1998年3月25日应邀到哈佛商学院为MBA讲
李晓霞[10]1999年在《海尔集团与人力资源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该文着重介绍海尔集团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论述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请对粮食领域的外资说“不”[N]. 刘小荣. 第一财经日报. 2008
[2]. “大部制”激活“休克鱼”[N]. 记者, 杨德林通讯员, 张德生. 德州日报. 2008
[3].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J]. R女士. 经理人. 1999
[4]. 外资激活休克鱼[D]. 徐维德. 西南财经大学. 1999
[5]. 海尔如何激活休克鱼[J]. 周建波. 经济管理. 1998
[6]. 与海尔对标 塑航天文化[J]. 佚名. 国防科技工业. 2003
[7]. “休克鱼”的起死回生之路[J]. 王纯, 方圆. 人民周刊. 2018
[8]. 关于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无形资本营运的探讨[D]. 徐远明.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9]. 青岛海尔资本经营的成功之路[J]. 薛家凯. 广西经贸. 2001
[10]. 海尔集团与人力资源开发[J]. 李晓霞.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