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赢得学生的爱戴,首先要热爱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好像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用这把爱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师生工作植根于爱,一个人若不对他的事业产生热爱,便无法干好这事业。正因为我爱教师这一职业,爱学生这一心情,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大大地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可见,爱学生是赢得学生信任与爱戴的前提条件。
但是,爱学生并不能盲目地爱学生,我们爱学生应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在爱中寓严,在严中注爱,准确地把握“爱与严”的分寸。无论对孩子有多“爱”也好,也要有“严”的要求。
二、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
班主任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感召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思想作风、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孩子们最真实、最直观的教材。因此,我坚持处处从“为人师表”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做学生的表率,从而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塑造具有魅力的教师形象和良好教育的管理方式。
1.做一个有耐心的教师。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有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学生的接受速度、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分类教育,因材施教最需要的就耐心。
2.控制好你的情绪。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怎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有时可见保持豁达的心态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还要有扎实的、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班主任的知识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要热爱教学,以校为家,乐于教书,做教育家而非教书匠。首先,要认真学习业务,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专心备好课;其次,虚心请教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他们的讲课艺术,精练的语言,淳淳善诱的方法,学会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上不断地获得学生的认同与协助,让学生放心,也让家长放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深入了解学生,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曾经接受传统教育,总是将教师置于本位,教师是传道者,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纳道地位。一切以教师的是非视为标准,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培养自己的服从性,这对于出生于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成长发展要求不符,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生为本位延伸到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在愉快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2.学会主动问候学生
真实地了解学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班主任应该认识到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要真心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最简单的互相问候是每位师生都能做到的事,要求学生讲礼貌,我们当班主任的应该首先做出表率,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不论何时何地面对来自学生的尊重,我们应当主动把一份尊重送给或还回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更加尊重和爱戴你。
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的劳动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要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情感影响学生,发现和引导学生的行为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朋友。
4.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宽容是一种魅力,一颗宽容的心衬托出一种迷人的人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宽容。懂得宽容的教师,不仅懂得教育,更会教育。宽容以学生为本,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放低我们的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平视他们的眼睛,学生会逐渐消除与班主任的恐惧,乐于亲近班主任。
5.善于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要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修养,才能满足家长越来越高的教育希望,才能真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要给家长多一分尊重和理解,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赢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学和教育的工作是繁琐的,难免会有挫折与困难,但无论如何,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把个人情绪带进课堂。以饱满的热情、温和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班主任要理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其基本和关键是在于这位班主任是否具有能够吸引、影响学生的优良素质和修养。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努力做一个深受学生信任和爱戴的师者。
论文作者:逄忠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宽容论文; 情绪论文; 家长论文; 《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