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 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小学 261300
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生、家长的认识程度不同,体育教学在学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面临了各种教学困境,本文就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体育教学困境分析
1.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师只重视文化课成绩不重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的传播,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新课改推行后,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还不够健全,对体育的认识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们甚至认为虽然没有参加体育运动,身体依然很健康。部分学生的功利思想急切,认为体育课里安排的运动产生的效果小,不能在短时间有所体现,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兴趣和信心。这些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部分学生会认为体育锻炼又苦、又累、又脏,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件苦事,都不愿意参加,更谈不上兴趣了。更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导致自己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招致别人的耻笑。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对体育有着充分的了解,但他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缺乏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品德,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必奢求他们有多高的体育参与热情。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很难真正实现。
2.体育教育科学性不足。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之间缺乏应用的交流,体育教研活动并没有真正落实,体育教育的随意性很大,每位体育教师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安排体育教育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没有科学完备的体育教育思想做指导,没有科学完善的体育计划做指导,体育教育内容随意性强,教育的科学性不足,导致体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上成了自由活动课,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训练也不成系统,不成体系,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上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体能和技能却没有得到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不规范,不科学行为也造成体育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到体育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3.体育教育模式单一。长期以来,由于对体育教育活动的不重视,很少有体育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花费功夫,教师体育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学压力几乎为零,他们不重视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一种教学方式一旦形成,就会一成不变地推行下去,这种单一重复的体育教育模式严重影响到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教学效率极其不理想。
4.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校中,很多体育教师都不是正规的体育学校毕业的,这几年还好一些,有一部分正规体育学校毕业的学生补充到初中体育教师队伍中去,体育教师队伍中正规体育院校毕业的教师数量有所增加。而在这之前,很多体育教师都是有其他科目教师或者是学校的后勤人员担任的,体育教师队伍什么专业的人都有,体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教师缺乏必要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体育教育专业技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是影响初中体育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体育教学困境的方法分析
1.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作为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活动,要认识到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必须要推行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素质教育的实现必须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重视文化课以外的课程教育,比如体育教育。学校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体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而学生只有身体强壮了,才能有效学习,才能获得完善发展,体育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能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体育活动开展的好,能够有效活跃孩子的性格,完善学生的个性,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活动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活动。只有学校教师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获得发展。
2.加强体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重视体育学习,体育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必须在体育训练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学生配合体育教学,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学生练习跑步之前,由于跑步训练的强度较大,训练形式枯燥,很多学生不喜欢进行跑步训练,如果教师在这时候,能够给学生讲一讲跑步运动对于提高体能,强壮体魄的重要性,讲一些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故事,会增加学生对跑步的理解,学生会感受到跑步运动的魅力,从而增加跑步训练的积极性。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能够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不断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对于强身健体,甚至对于强国利民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价值,促使学生树立体育运动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体育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体能技能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于体育的理解认识也有不同,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体育接受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个性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搞统一模式的教育活动,必定会限制学生的体育发展,甚至会扼杀不少体育好苗子。体育教育因材施教,教师就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况,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推行一些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差异性要求。
论文作者:刘德超,田石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重视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活动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