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并非不可逾越_绿色壁垒论文

“绿色壁垒”并非不可逾越_绿色壁垒论文

“绿色壁垒”并非不可逾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可逾越论文,壁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打破“绿色壁垒”的根本性措施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但在复杂的国际贸易中,有时进口国筑起“绿色壁垒”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

笔者最近在山东、江苏、浙江等农产品出口大省采访发现,当地一些政府、出口企业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多种“另类”渠道,突破“绿色壁垒”,成功地将农产品打出国门。

“生的”不行,搞“熟的”

山东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副处长杨鲁勇说,我国确有一些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被进口国拒之门外,但近年西方主要进口国因为我国低廉的农产品冲击了本国农民的利益,而从贸易保护主义角度出发,对我国农产品 挑三拣四找毛病。一些进口国当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时,就对我国农产品大开“绿灯”,当国内市场供大于求时,就找个理由亮“红灯”。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农产品出口基地对进口国的“变脸”应对办法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熟制品出口。我国大宗的畜禽产品出口主要以生制品为主。一些企业尝试把生制品改为熟制品,一则通过高温加工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二则因为出口数量小一般不会影响进口国农民利益。

山东诸城外贸集团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中的“航空母舰”,拥有国际一流的畜产品加工设备,生产的肉鸡等畜禽产品质量不低,但近年同样遭遇主要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去年,这家公司与美国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合作,研制了10多种熟制品。在生鸡出口普遍受挫的前提下,诸城外贸去年出口4000多吨熟制品,今年出口量预计达到5万吨。

扩大非食品类农产品出口

西方主要进口国的农产品检测主要是针对食品的。沿海一些地区发现这一特点,努力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国际市场需求、又与食品安全无关的农产品。杭州一些企业专门生产羽绒制品,去年出口34亿元,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浙江省萧山大庄地板厂是国内最大的竹制品生产企业,产品在东南亚供不应求。这家企业不但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还带动南方多个省农民栽竹致富。目前,这家企业正在扩大生产规模。

“东方不亮西方亮”

鉴于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我国出口企业除花大力气提高农产品质量外,还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笔者在浙江采访了解到,不久前,欧盟再次对我国抛出技术壁垒,暂停进口我国水产品。但同样的水产品在日本等市场却供不应求。浙江一些外贸企业立即调转方向,成功开拓了欧盟以外的国际市场。结果虽

然欧盟筑起了“绿色壁垒”,但企业损失却不大。又比如,欧盟对我国绿茶提高了检测标准,但日本对绿茶的检测验标准相对较低。这样,我们一方面尽快提高绿茶品质,一方面积极开拓检验标准低的国际市场。近年,山东潍坊的蔬菜产业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在稳定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成功开拓了北美、欧盟、非洲等市场。

让“销地”变“产地”

农产品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让“销地”变“产地”。笔者在采访中了解,一些农产品出口基地积极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避开“绿色壁垒”,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如寿光农民到韩国种植蔬菜。浙江余杭一私营企业投资60万美元到乌拉圭开发100多亩土地,种植葡萄等果蔬植物。

联系电话:010-85822278

标签:;  ;  

“绿色壁垒”并非不可逾越_绿色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