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实践总结可知,BIM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为建筑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BIM技术能够对建筑施工管理施以全面剖析,目的是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的信息互通,以此转变各参建方的协同理念,从而提高效益。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实施,沟通,检查与模拟等方面,实现数据共享与平行对接,从而提高施工管理成效,促使施工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BIM技术
BIM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实施、沟通、检查与模拟等,实现数据共享与平行对接,从而提高施工管理成效,促使施工管理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建筑施工管理运用的BIM技术和应用阐述,以期大力推广与运用BIM技术,确保管理质量。
一、BIM技术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技术集成项目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模型随着项目进展逐步深化。该技术涵盖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从项目设计施工,再到运维的经过。利用三维同步设计图,可发现设计中不合理处,从而提前完成修改,确保设计质量。同时技术具有可视化与信息化等特性,加速流程管理控制,确保沟通成效,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1]。除此之外,也具备真实化与精确化等特性,工作安全性与建筑产出成效随之提高。BIM通过三维技术结合项目调研信息,完成数值模拟仿真建筑物设计,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与CAD设计软件比较,BIM的工程分析程序更加简化,结合全面信息虚拟建筑模型,可优化与可出图,更加直观的发现项目建设中的缺陷。但该技术的收益与成本相对不理想,尤其是在国内技术研究拓展方面,仍属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大力推广与运用BIM技术,还需加强技术质量与成本花费调整,并加大勘察设计与施工等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此缩短建筑工期,确保管理质量。
二、建筑施工管理运用的BIM技术优点
(一)算量技术
BIM技术可构建、充分运用运算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识别,以各性质数据为基础,统计各构建数量。通过BIM模型发现需改动的设计内容,需在明细表中反映出所变更的内容,相应构建也会直接调整。
(二)三维碰撞检查技术
二维图纸设计不能及时发现不协调处,直接降低施工质量与进度。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特性,在施工前将管线土建以及工艺设备等进行碰撞检查,可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以此降低建筑差错率[2]。
(三)虚拟技术
该技术能够虚拟建筑改造过程,提前了解建筑外观与环境功能等信息,能够对建筑设计展开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虚拟建造中,应当在建筑模型中,将物理特性充分反映,使得用户从各个角度具体观察建筑模型。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较大,需利用BIM技术优化建筑方案,以此降低施工中的错误率。该技术能够分析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使得管理成效显著提高。
(四)4D模拟技术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施工进度与实际存在偏差,随着施工差错的累积,工程建筑效益直接受到影响。通过该技术4D形式,可展示施工界面以及施工顺序,根据分包实际情况,能够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预定以及机械排班的科学处理。BIM技术的应用,直接降低了资源配置与施工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实现了建筑质量持续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数据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数据庞大,且系统功能繁琐,唯有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才能实现建筑效益目标。利用BIM技术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共享的项目信息资源,可降低施工管理难度,管理效果随之增强。导出信息数据后,测绘工作量减少,使得施工管理的集成化与科学化特征逐步增强。尤其是造价数据的创建,使得数据流程更加精确,数据成本随之降低,工作人员查阅数据的便利性提高[3]。
三、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一)图纸深化设计
施工图纸的深化设计可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价值参照依据。但深化设计过程复杂且繁琐,需全面考察施工情况,充分掌握材料性能,了解设备使用方法以及管线交错分布情况。基于BIM技术的三维管线综合,能够将各专业整合到模型中,然后根据建筑物要求设立模型。相比二维审图形式,更能发现模型碰撞点,深化设计成效随之提高。
(二)造价管理
首先是收集、共享造价信息数据,整合建筑全生命周期,所使用的模型单一,模型信息数据相对完整,存储等操作难度降低。其次是对造价信息得以可视化管理。线条式构件管理造价信息管理成效不理想,而基于BIM技术的造价信息管理,可通过立体图形表示各种信息。管理方法的实时交互与仿真三维特性明显,项目各空间部位以及各个施工时间节点,与其相对于造价信息能够有效真实的反映。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对BIM技术明确掌握,加大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力度,以此提高建筑效益。
(三)施工质量管理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建材机械与人员环境等因素,提高施工质量,还需加强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利用基于移动终端的BIM技术,可实时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从而主动规避影响施工质量的不利因素。施工技术人员可利用移动终端,全方位浏览模型,并将相关信息准确录入,可快速查询技术标准以及施工方案等情况。借助分布式云平台技术,能够及时修改模型中的缺陷,深入更新模型,并通过移动终端反馈给用户,管理效率与质量随之提高[4]。
(四)场地优化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可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展开。但实际上,施工现场管理内容多且范围广,包括建材设备等管理要素,直接增加了管理难度。BIM技术能够严格把控建材机械,实现施工现场高效,有序管理。利用5D软件,导入建筑单体与工程场地设施等,各阶段施工情况得以高效规划,并能够将设置后的情况具体展示,可让施工技术人员,直观了解施工现场动态,出现施工问题后,可施以有效措施处理,以此增强管理成效。
(五)施工进度管理
传统进度图表管理施工进度的方法,缺乏一定的直观性与有效性,对潜在问题不能及时发展与处理,降低了管理成效。利用BIM技术,可直观明确工程进度安排,降低了对其施工经验等方面的挑战。尤其是BIM5D软件技术的引入,可对工程项目展开流水段模块化设置,即按区、按块划分。在其基础上,制定网络计划,并加强与相应构建模型的整合,将时间维度信息整合到模型内,实现施工情况的虚拟展示,从而直观了解施工计划落实情况,缩小与实际进度间的偏差。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发展曲线以及项目资金的相关曲线,可让各参建方及时掌握施工进度与进展状况,通过有效沟通互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问题,为项目施工进度提供了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步骤,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应用与细化应用流程等方面,使其尽快达到安全环节施工管理标准。施工与管理环节简化,管理力度随之提高。尤其是在设计深化阶段、组织阶段、生产阶段的有效应用,显著增强了建筑集成化程度,使得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各参建方可在相同平台上获取信息数据,实现互通沟通与平台对接,使得项目施工管理更加高效,更利于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2018, No.529(20).
[2]佚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8(5):71.
[3]张学武.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 2017(16).
[4]王芳,翁光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标准化, 2017(22):99-100.
论文作者:李瑞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模型论文; 信息论文; 项目论文; 数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