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亚低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两组,即42例患者的对比组(选择实施常规疗法治疗),及42例患者的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选择实施亚低疗法治疗)。观察分析两组间的GOS评分和治疗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的GOS评分良好率为52.38%,高于对比组的30.95%;而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比组的78.57%(P<0.0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开展亚低温疗法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预后改善。
关键词:亚低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症,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易引发患者出现颅内水肿、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情况。对于此类患者,若临床治疗开展不及时,则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报道表明[1],予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早期脑保护治疗,不但能使患者预后改善,而且还能是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的发生减少。故本文经开展亚低温治疗,做报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84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及免疫系统病症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比组(n=42)中,有13例患者为女性,有29例为患者为男性;年龄22~77岁(47.6±2.4)岁。在研究组(n=42)中,有14例患者为女性,有28例患者为男性;年龄23~78岁(48.5±2.5)岁。对比所选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数据见可比较(P>0.05)。
1.2方法
行常规疗法治疗对比组,包括各种支持治疗和吸氧、抗生素和脑细胞营养剂及脱水剂等。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研究组,抬高患者头部15至30°,指导患者行舒适体位,使呼吸道畅通。予以肌松冬眠合剂静滴,并结合患者肌张力和心率、体温和血压等指标对滴速适当调节。给药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0至40毫升,亚低温维持期间是每小时10毫升。物理降温疗法的开展需在患者处于镇静冬眠状态后进行,保持降温速度的开展合理、规律,即每下降1℃都要间隔2至4小时,患者脑温或肛温通常在4至12小时内应维持在32至35℃左右,结合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3至5天降温。复温时应自然复温,把冰毯机关闭,予以肌松合剂与镇静药泵入,但当体温回升不低于35℃时终止药物泵入,同时对体温回升速度合理控制,即每4小时1℃,当患者SaO2不低于90%,及自主呼吸恢复稳定后呼吸机撤除,给予24至48小时监护。
1.3评价标准[2]
经对患者为期半年随访观察,实施GOS(格拉斯预后评分)评定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无轻度神经功能异常情况,患者能正常工作,与上述阐述相符即良好;神经功能障碍呈轻中度,但能自理生活,与上述阐述相符即中度致残;神经功能障碍呈重度,无法自理生活,与上述阐述相符即重度致残;无任何精神和意识活动,对外界环境没有任何反应,与上述阐述相符即植物生存状态;死亡。
对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予以评定,临床体征与病症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不低于45%,满足上述即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不低于18%,满足上述即好转;临床体征与症状未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未超过18%,满足上述即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的处理可应用软件SPS23.0,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结果,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GCS评分
对比组的良好率为30.9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52.38%;而重度致残率则高于研究组(P<0.05),表2见。
2.2对比治疗疗效
经治疗后,在对比组42例中有20例为显效,13例为好转,9例为无效。在研究组42例中有24例为显效,16例为好转,2例为无效。经比较,对比组治疗有效率为78.5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5.24%(2=5.126,P=0.024<0.05)。
3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型创伤性病症,其发生诱因和失足跌落、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等因素相关。病情发生后,患者颅内压、脑水肿上升,脑组织处于损伤状态,如缺氧、缺血等,从而易导致继发性受损情况发生。机体释放大量多种炎症因子,可致使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壁受损,释放自由基,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出现相应改变,并诱发能量代谢障碍、机体电解质紊乱、脑血肿等并发症,极易造成大脑神经细胞出现死亡,严重情况下可造成神经受损,甚至坏死,导致生命体征紊乱,从而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而通过采取亚低温治疗,能够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避免乳酸在脑组织中过量堆积,增强血脑屏障保护功能,避免有害物质损伤脑组织,发挥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同时还能对内源性有害因子的释放及生成进行有效抑制,对脑细胞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具有推动作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84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归纳分析,并结合所得结果得出,亚低温疗法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预后,加快机体恢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由于患者治疗期间其体温处于亚低温状态,为避免心脏后负荷增加,医护人员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适应症情况严格掌握,对于年龄偏大者则不建议对其予以亚低温治疗。
总之,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行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预后改善,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文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105-106.
[2]熊学辉,瞿丹霞.亚低温治疗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1):973-975.
[3]赵家玉,蔡嵩.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0):3490-3492.
论文作者:张先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低温论文; 情况论文; 体征论文; 评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