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_市场经济论文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_市场经济论文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的论文,视野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一般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与其自身的个性目的的辩证统一,亦即追求利润的直接目的和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的辩证统一。任何将二者割裂开来的观点,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

关键词 哲学视野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共性目的 个性目的 利润 共同富裕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近几年经济理论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又有人主张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应当承认,前一观点就其所设定的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历史条件来说,无疑是正确的;后一观点则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和生产目的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包含有合理因素,但是,它们都没有能够站在辩证统一的高度来审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没有能够将“追求利润”(简称“利润目的”)和“满足社会需要”(简称“共同富裕目的”,将满足社会需要表述为实现共同富裕更为确切)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而是把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最终陷入了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片面性。因此,有必要从哲学层面上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进行考察。本文就是从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个性目的的结合上进行探讨的一种尝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共性又是个性的共同本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同样,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即追求利润的共性目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个性目的的统一。只有运用这一科学方法,才能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固有的完整内容和全面本质,从而防止和克服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所谓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是指与商品生产尤其是社会化商品生产相联系的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的的一般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商品,而是剩余价值或发达形式的利润;不是生产产品,而是生产剩余产品。”[1]从现实的历史条件来看, 马克思在这里与其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目的,不如说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一般目的。追求利润是商品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只要有商品或市场经济存在,商品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必然与利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存在社会化商品生产的社会中,商品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获取利润为直接目的的。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社会化商品生产,必然反映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并将其作为一个方面或要素包含于自身的目的之中。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也是以最小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直接目的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应当指出,就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而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目的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目的是没有本质差别的,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两种商品生产的同一性。正如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一样,只要市场经济存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不可能脱离追求利润这一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而存在。

所谓社会主义生产的个性目的,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它是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所以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必然有其自己的本质特征。即是说,虽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还是商品生产,但其追求利润的目的已被赋予满足社会需要或实现共同富裕的崭新内容。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这一个性规定,使它既与一般商品生产的目的相区分,又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样也是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的的,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这就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只是为了满足少数生产资料占有者的需要。又由于利润成果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使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与两极分化结下不解之缘。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则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体现着全体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追求利润的结果并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实现共同富裕的个性目的规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

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共性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个性目的,不是相互外在的东西,而是同一生产目的的两个方面或要素,它们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润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产品不归私有者阶级,而归全体劳动者,而且只归他们。”[2]这就表明, 利润目的和满足社会需要或共同富裕目的是一致的,二者并不矛盾。诚然,共性目的和个性目的是有差别的,但从本质上讲它们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正是利润目的和共同富裕目的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内在统一性,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完整内容和全面本质。

既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利润目的和共同富裕目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并自觉优化二者的关系。既要理直气壮地讲利润,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和利润;又要利用调控手段(包括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对追求利润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予以引导和规范,使企业和个人追求利润的市场行为服从于(服务于)共同富裕目的的要求;既要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并使其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去实现它,为达到共同富裕不断积累资金,奠定物质基础,这就是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自身运动的辩证法。

利润目的和共同富裕目的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固有的辩证性质,否定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损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本来意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更是有害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守传统观念,只看到个性目的,看不到共性目的,将利润目的排斥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首先,否定了利润目的,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经济。历史表明,经由市场经济向更高阶段迈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否定利润目的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客观存在和历史作用,就在事实上否定了社会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从而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属性。因为利润目的是与商品生产共存亡的,抽掉了利润目的的生产只能是产品生产,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如果在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同时又否认利润目的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存在商品生产的矛盾结论。

其次,否认利润目的,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同其他任何社会的商品经济一样,是在不断追求价值和利润的过程中发展的。正是在利润目的的驱动下,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社会主义企业才会千方百计地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利润排斥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外,必然会使本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企业失去应有的动力和活力。况且,利润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一个综合指标(应当是一个经济学常识),其本身就包含着对企业追求利润的激励和鞭策因素。

再次,否定了利润目的,就从根本上抽掉了共同富裕目的的实际内容和物质基础。恩格斯说:“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3] 众所周知,利润是社会主义积累的主要来源,而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因而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不言而喻,利润越多,意味着可以用以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越多,从而使劳动者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使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发展需要更有保障。这样的利润为什么不能作为目的去追求呢?显然,抽去利润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共同富裕目的便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物质内容和基础。因此,利润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题中应有之义,肯定了满足社会需要目的也就必须肯定利润目的客观必然性。

传统观点否定利润目的有其认识上的根源,这就是认为将利润作为生产目的会取消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区别。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共性意义上来说,利润本身并不具有社会经济制度的属性。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就象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4]没有什么不同, 利润也就是利润,只有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的关系下,它才具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属性,也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正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一样,利润也不等于资本主义。问题的实质在于利润为谁占有和为谁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5]显而易见, 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以利润为目的,而在于获取利润的所有制基础不同,利润成果的归属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无庸置疑,存在于共同富裕目的之中的利润姓“社”不姓“资”,如把利润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利,就是将共性目的和个性目的混为一谈了。

将利润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唯一”目的观点,也同样是不能成立的。这一观点只看到共性而看不到个性,实际上是用共性目的代替了个性目的,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满足社会需要或共同富裕排斥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外,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

不可否认,利润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或共性目的,但不是全部目的或“唯一”目的。如果将利润看作“唯一”目的,就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或个性目的,而一旦共同富裕目的被取消和否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便不复存在了。邓小平多次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毫无疑问,舍弃了共同富裕目的的商品生产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背离共同富裕目的的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还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6]可见,把利润作为“唯一”目的,必然混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从而取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进而使两极分化成为社会现实。这样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那些主张私有化的人也能欣然接受的。这就表明,尽管利润目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所共有的,但如果只看到二者相同一的方面,而看不到相对立的方面,便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把利润目的和共同富裕目的割裂开来的观点,不但不能在理论上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真正内涵,而且还会在实践中造成“普遍贫困”或“两极分化”的严重恶果。

否定利润目的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意味着任何追求利润的行为都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水火不相容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已经表明,贫穷只能败坏社会主义的声誉。而追求平均主义和同时富裕的结果,只能导致全体劳动者的“普遍贫困”,这与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社会成员需要的满足不能没有程度上的差别,而共同富裕也只能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途径来达到。

否定满足社会需要或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中的决定性意义,就意味着用牺牲社会需要和整体利益的办法去谋求个人需要和局部利益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照此办理也是不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的。这样一来,必然助长企业和个人脱离共同富裕目的去片面追求利润,为发家致富而不择手段,为牟取暴利而“走险”。然而,这正是人所共知的资本主义生产所固有的局限性所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此时此地必然是拜金主义横行的世界,社会财富将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和方式聚敛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使“那种极少数人变成剥削者,大多数人陷于贫穷的两极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7] 这同将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并没有什么两样。应当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偷税漏税以及各种非法谋利活动,都是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的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如果任其长期泛滥,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至使其背离社会主义的轨道。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共性目的和个性目的的辩证统一。既要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不断追求利润,又要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得以实现的辩证过程和必然要求。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624页。

[2]《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1976年第2版,第4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3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2页。

[5][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123页。

[7]《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标签:;  ;  ;  ;  ;  ;  ;  ;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