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意象的生命之旅观_人体经络论文

脉意象的生命游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象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11)06-0141-10

天地之间,阴阳陶蒸,生气连贯涌流,生意酝酿兴发。脉的意象,包韫于万象显隐宏微的肌体,舒布纹路而吐发文理。日月推移,风云卷舒,时晕-境氛之曲变周复,孕生藏死而复兴再生。先民呼应万象兴歇的节律,俯仰观察,远近感应,通由水流-地气-丝缕-人身气血的联类,摸索生命之脉的源派,而落实于农耕蚕织的日用常行。

本文尝试体会先民生息天地间的生生脉感,循乎脉气屈伸涨伏,以游观脉络之生命意象;物象物意、人世人文乃得一脉涌通,浑涵而成全息关联的脉动脉运之网。艺事、哲思和人生,俱由即身融入、体物应变之势,泳乎生命脉道,游于万象网络;其生成之旨在通,运化之功在导。

一、农蚕耕织:土脉与丝缕

人之生息,世代扎根于厚土坤元,而大地亦厚载长育人世之代代蕃息。进入农耕时代以来,年复一年的耕耘收藏,成为生活的本原节律。开春即有律候-省风-土的仪式,视农祥晨正而助农时、祈农福;农人遂耕耨于田畴垄亩,种籽萌芽,秀苗结实,入秋带来丰硕的收成。世情与人意,息息关乎农事和季候,并容身于远古仪式长期熏沐的风土,编织生命脉络,呼应万象脉动。

中土先民关于生命之脉的体究和理会,其脉源或关乎敬拜天地社稷的农事典礼。周宣王即位(时当公元前827年),不愿遵行籍田古礼,虢文公以“民之大事在农”力谏,详陈籍礼的原委,提及土之脉发膏动。“古者,太史顺时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国语·周语上》)孟春之月,太史省风候而土情。时近立春,房星晨现于天空正南,日月亦至乎营室,此皆兆示农事之候。积冰泮涣潜润,阳气厚积蒸腾,土壤乃松化冒起;农人当及时翻土,疏导脉路、输泻土气,否则脉气郁结满塞,酿成灾病,作物定然歉收。故协风初来,须行籍田之礼,天官勉励农人,协力同功以治农事;“阴阳分布,震雷出滞”,二气调匀雷始震,蛰虫启户而蠢动,一年之农始,正待农人尽心勤力以启也。

此段籍田论述,涉及土壤之气息、脉路与脂膏,李根蟠称之为“土脉论”:温湿的变化,水分养分和气的流动,土气也;肥沃润泽的物之精华,土膏也;土气、土膏的有序搏动和流通,土脉也。⑥土气-土脉-土膏,浑融黏渗而成为生意蕴蓄、气脉贯通的土壤肌体,感应冬去春来的消息,呈现生命复苏再生之象。造化之心的生而复生,生命气息的波感往复,俱萌兆于大地身胚之孕育和兴发;人立足大地,尤能即身以体知、悉心而意会。

叶舒宪根据阴阳交合原型,认为籍田礼仪喻指天父地母之结合化生,躬耕和播种本身便象征交配,意在促进多产丰殖。②“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周礼·天官冢宰·内宰》)用后宫所藏种籽佐助天子亲耕,体现谷灵-母性-地力的交感,其阴阳媾合之意,寄寓代代传种重生的生命祈祝。杨儒宾联系籍田和祭土,描绘死而复生的宇宙戏剧:雷电震醒蛰眠的生物;协风带来春气融合的讯息;田野阳气飘动,如野马如游丝,严冬寒冽正在消褪;川河犹如大地血脉,风拂气蒸,血脉解冻而涌;风雷气水共会于初春大地,土地苏醒,开始发挥生命力。③“土发而社,助时也”、“助宣气”(《国语·鲁语上》),杨儒宾由人身与宇宙的隐喻,开显先民祭典深意:人处身于天地韵律交会和气息沟通,当促进自然的丰沃之力,使农作顺遂成长。④风息流布,土脉润泽蒸发,天子采用后宫保藏和进献的种籽,躬亲耕作而祈农穰,为众官、百姓所效法;万民当不违农时,翻耕田亩、输泻地气,襄助农殖嘉谷。阴阳交合之生化不息,贯穿天地万象与人世事务。大地复苏,万物复生,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农人以时耘耔,也开启新一年的劳作,并由此参赞天地生息的终而复始。年字甲骨文上禾下人,会意人收获庄稼,扛垂穗之禾于肩背;岁(歳)字金文从从步,会意人以镰钺收割庄稼而归。日月往来而寒暑相推,农事作息呼应天地节律,春种秋收,岁岁年年。

前引关于土气-土膏-土脉的叙述,实蕴藏地母身胚之肌理、血肉和脉道的意象。土中之脉,乃暗流和地气经行于土壤脂膏的通道。脉(脈)字之外,此段文句还出现字。土,察土中之脈也;故可意会为脈,以合乎脉象脉势的目光来省相脉理,其间饶有分形相似的家族关联。

眽二字,声义全同,读音与糸相若,《说文解字·糸部》说解糸字即注明“读若”。周清泉紧扣糸字不读若丝而读若,把传统所释之衺视方见的细丝,转释为老蚕腹内将吐未吐而弄之于口之丝,“如水文之,人体之脉”。商人的成童巫礼,以受辛童子躺于空桑木母之鼓腹而复苏再生,取象母腹育胎,亦取象桑蚕吐丝成蛹。⑤经由糸二字之音训,蚕丝与脉线的隐微关联,似可丝牵线引以绎而出,生育再生之意亦通贯其间。老蚕孕丝,其腹通莹,糸在腹内若隐若现,宛如脉络隐伏于人身;蚕丝之织经而绾纬的编织系络,亦可类比人体经脉络脉之网状系联。抽茧引丝,绵长无尽,既似生命丝线丝丝相续,又如瓜瓞绵绵,命脉蕃衍不断。老蚕吐丝织茧,茧蛹化蛾而出、产下蚕种,体喻人生之耕种、织纴与丰收,此过程更富有生命之妊育-变(變)形-再生的意蕴。

中华蚕业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已养蚕取丝制衣。神话传说有伏羲化蚕桑为繐帛,蚕神嫘祖劝民育蚕治丝为衣,蜀祖蚕丛氏教民蚕桑,而蜀字本象蚕虫之形。蚕丝意象沉积于文化深层,糸族字衍生不绝,经纬、络绎、纲纪、组织、维系、统绪、缔结、编缀、综缉、纠缠、纷纭、萦绕、继续、網羅、缱绻、缥缈、缊……。而脉络意象以生命线索和纹路的蕴涵,与蚕桑丝缕的關聊不言可喻。

先民并举农桑农蚕,又有耕蚕耕桑、蚕禾蚕穑之谓。农田耕作以产食,蚕桑织造而制衣,田桑耕织乃族聚生活之本,饶有育种-丰殖-再生意味。“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淮南子·齐俗训》)古圣先王以身作则,天子亲耕(躬稼),王后亲蚕(躬桑),培树男耕女织的生产风气,希冀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男子任力于田,女人以壬织纴;力之本义为耒,壬乃织机之榺轴,缠裹承持经线。农耕隐含以耒耜助大地怀妊之意,耜字又作、枱,巳以台三字皆指胚胎。桑蚕吞桑孕丝而吐,妇女转动纺砖而捻丝以织,隐含女体妊育成形之象。母腹妊娠、孕胚养胎,圆锅大鍑烹饪生食为熟食,任耕变生地为熟壤,织纴化茧丝作织物,茧丝合并成生丝,生丝精炼为熟丝。妊身-任耕-织纴-烹饪,通而为一轮轮一期期的孕育生长过程。

男耕女织,农桑传家,食果腹而衣蔽体,物质生产为族类生产提供根本保障。阴阳协和的生活风貌,亦由农桑耕织以塑造,井然有序而有条不紊;秩序关乎田耕,条理关乎丝织。男务农耕、女修蚕织,衣食丰足、族脉昌衍,犹如作物籽粒岁岁播种、年年收获,亦似蚕桑丝缕络绎连绵,编织生命之网。土脉发于地母身胚,丝缕来自空桑木母。大地乃涵纳容养物类的富媪;苞桑乃桑树之本,兼深根固柢与簇生攒聚之象。土脉-丝缕,象喻生命线索,而与乡土族落的根基命脉息息相通。

二、水之脈·血之衇

先民脈之举,感风候、审土气而择农时。土之脉发,实源于阳气上蒸、积润开冻,土脉乃关乎土中泉脉之涌通;气脉水脉浑融,隐然贯行于丰润的土膏,亦似血衇潜演于人体脂膏筋肉。脉象又与丝缕紧密联系,丝在蚕体恰如衇在人身。脉字以土论述而始见于传世典籍,字读音又与糸同,此皆透露脉络意象与田作丝织的深隐关系。

然脉字赋形得义当早于此。远在农耕时代之前,初民逐水而居,采集、渔猎均离不开跟水打交道,度水势、探水路,亦为族群生活所必需;脈从肉,衇从血,皆取象于水而由兼得音义。血脉命脉,实以水路水道为其原初喻象。

脉的水流之象,可由脉字源流以见。《说文解字·部》:“,血理分衺行体者。从,从血。脈,或从肉。衇,籀文”;“,水之衺流别也,从反永”。段玉裁注曰:“流别者,一水岐分之谓”,“流别则其势必衺行”,“正流之长者较短而巠理同也,故其字从反永”。⑥脈字亦作或衇,乃肤肉之内的血衇分理,可从血亦可从肉;血衇之象,关乎水流之的流别枝分。与永,形相反而义相通;脈俗作脉。《说文解字·永部》:“永,长也,象水巠理之长。”永乃水之主干和长流,小篆为乃派分斜行而稍短者,小篆为。二字分朝左右,正反恰相对应,有主脉别派正斜长短之分,却同其巠理律动。巠乃水脉,又为伏藏地内的泉脉潜源,字象与壬(绕丝之榺)和巛(顺流、纵丝)相关。主流必有从派,永二字分形而同理,共成河川流域之生命网络;字形或左或右,皆体示水脉的如丝织绕、如气流动,又象人游于水之形,此义后来含存于泳字。水流脉动,人泳于水,两大根义合观,永与俱有通道贯行而人水相与之象:水道连贯涌通,恰似人身脉行脉动;泳游于水,宛若导引于道,尤能传达通体融入而容与偕行之意。

由永、而来的字,或与水有关,或含如水流动的脉线脉纹之象。泳乃潜行于水而随波起伏,乃舟行于水。昶昹皆为昼之长;光阴似水流,白昼如江河敞行,黑夜如泉脉潜浸。咏乃言之永,曼声长吟也,亦作詠,婉转宛曲宛如蔓之蜿蜒有曲致。即脉,之同脉犹衇之同脈。羕从永,羊声,水流悠长也,蕴含嘉善美好、吉祥悠永之意;由此派生漾字,涌摇悠荡之貌也;样(樣),乃条理-纹路-格式-轮廓所共成的状貌和情形。派为别水,一水岐分的支流也。霢同霡,小雨淅沥,溟溟濛濛而溦润,霢霂犹溟濛。,散丝也。

又作,眽与音义皆同,乃目略视之,左右瞅瞟以寻,似有留驻而若不经意。眽二字既从,其打量物事、端详分理,当如擘肌捋丝般,视线心绪循乎脉象、因其脉理以流观游走。目光如丝缕,絪缊散发又萦绕涵裹,于周遭景观并非视作对象之物而径直割裂抽取,亦非受限于物事实体之既有形色而执著不化。馀光洇染烘托,一片片一团团、一层层一圈圈,唤起和带动主脉周围潜萦默涵的纹路和丝络、气息和氛围;物色之肌理脉络乃一体鲜活,呈其势而显其情。倘予充分申衍,己脱略成心,物蜕却定形,己之脉、物之脉交相浑化,脉之心物协舞乃泳漾于生气之洄湍。

眽亦作眿,犹亦作、脈亦作脉。眽眽连用,乃形容相视之貌,亦作脈脈。目光如水交汇、如丝交织,情意默默寓涵于气脉之氤氲萦曲,欲有所伸而连衍不断,由此引申为含情无限,水漾漾,丝绵绵。“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脈脈水悠悠。”(温庭筠《梦江南》)一为相与端详凝望,含情欲达而不能,伴以水光清润澄滢的悠漾,明眸若水,慯情无限;一为流波落照,影泛柔辉,竟日思君终不见,愁人怅情何迢递,惟随波光溶溶而寄托遥深。二句最足以形容衷情待诉、流淌如语的感人韵致。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荄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管子·水地》)水流传导生气,乃地上地下的通道径路,如筋络绾合缠纽,如血衇流贯达布。水的路径之于地,犹衇的经络之于人,水脉涌通于地,亦似血衇导行于身;血衇水脉,通有生命气息之贯注。加纳喜光由疏浚排泄功能以把握经水大川和落渠沟渎,赞同李约瑟观点,经络流体可能源自水利工程;隧、会、洫、渎、灌、溉,皆为经络学的水利用语,经穴名称还包含这些字眼:水道、水沟、中渎,沟、渠谷、泉、池、泽。⑦山田庆儿亦援引经络水路的古典模拟之论,但认为之从乃取斜行枝分义,不一定模拟水路;把江河水流比作体内血气流注,早于由模拟河流来捕捉脉之构造和作用,此比拟方向到《内经》方始逆转。⑧不过,从、衇和脈,即便仅取斜行枝分义,此义仍源于河道水路。土气涌而积润通,脉字以土脉之象而始见于传世文献;由脉引出的意象,又多由丝缕系织来喻示。故而脉字之构形赋义,隐然关涉水流、血气、地脉乃至丝线之联觉共感。生命气息弥漫于万象之内外隐显,脉乃由之鼓动振发、引导贯通。“川,气之导也。”(《国语·周语下》)“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管子·中匡》)“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藏》)气息导乎川流,气和于血而行于衇;川之派、血之衇,均须疏通引导以宣达其气。土脉之震发亦当适时疏松输泻,解壅淤而助通润。气息贯穿水流泉脉、血肉肌体和土壤脂膏,气运而脉行。

血气观念始见于《左传》、《国语》,《管子》、《礼记》所论逐渐深入,结合“味-声-气-志-言-政”的论述,体现血气-饮食-官觉-德行-政治的一体共通。《文子》、《吕氏春秋》皆提及血脉,《论衡·道虚》所谓“血脉之藏于身也,犹江河之流地”,明确由大地江河比拟人体血脉。

血脉、气血的论述,医家传统最为丰富具体。约略言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偕行于脉而周流贯注全身。衇乃体内气血的流通道路,当与血管有关,然不宜坐实于血管实体。经脉络脉与其视作定形结构,未若之为拟象取意于血管的能量通道和消息路径,富于循行感传之能。

人身的气血脉道,体示生命活力,周流通济而如环无端;脉动之机可把握于寸口,有如据守要津而知河道运输之疏密通塞。经络路径,经由传导、律动以兆示生命气息,脉动脉运便成为气息呼吸的生动呈现。息之感、气之通,着落于能量-消息的流线之脉,可由脉息以感应生机。

三、脈:物象和物意

先民观物象、感物意,以身体之,以心会之,即乎日常生息而体会天地生意。生命之脉动,见于萌兆大地生气的土脉,传递生命线索的丝缕;涌流通行之象,枝别杈分而连络贯穿之势,尤见于水脈与血衇,而生命气息脉脉绵绵行乎其中。

体感生命脉动,以象形会意的心眼脈⑨,活象其形而通会其意;源自天地生息的万象脉感,遂得以联类旁通,其往来生意亦可即身感会。

脈之眼夜观天象,好一派星脉引行、星沤浮涌的繁星之海。天宇四区各辖七宿,诸星贯成星象宿度,浑如颗颗珍珠络绎往来于星路气脉。星网恢恢,星穴浮没,尤似天宇棋盘之棋子点缀、棋路综纬。月浪光脉氤氲,河汉流淌如带,泾汊连络而湖泊错落,溶漾于宇宙气息的浑涵波荡。

天地生气的万千脉象,在天为日月穿梭与星轨圜转,在地为山脉河脉、土脉路脉之卷舒。木有根脉木理,草有茎梗菀蔓,叶有叶脉,花有花序。山绵绵而水迢迢,风息嘘噏流通,淌过山河原畴,经行通道孔窍,上达云路而下抵渊谷,万物风姿由之鲜活生动起来。柳条依依,稻浪滚滚,雨丝霡霡,波纹潾潾,萍藻延曼而浮漾于涟纹。图绘风烟云气,当由气韵生动的脉线以牵引条条卷纹;云线云纹,气之脉也。观澜知水,观云水之游、草木之动而知风,亦知天地气息变化之兆。

天垂象,地成形,苍穹与赤县对应,天有星次而地有分野,星路往来于天,土脉绵延于地。先民感风候以土脉,择农时而启农始;土气土脉土膏浑融一体,厚土坤元的肌体根身隐隐浮现。人身肌理和生命律动,潜然呼应大地山河之气感脉运。上古的土籍田礼仪和土脉论,透露天地人交感互渗的消息,或可关联于后世风水学说。

风水语汇的“势”,余莲译释以“生命线”,乃源自生命气息的山水活力之经行路径。生命线穿越大地岩石,走过山谷峰丘,构成凹凸地形的骨架和脊椎;蜿蜒伸展、时起时伏,源源不断输送元气,让每处要穴旺盛佳美。⑩风水学说由山形水势以感知气脉与气穴。山泽通气,气息往来贯通山川薮泽;山势有来龙去脉,龙脉有发端壮盛,水脉抱山而流,有高低宽窄、顺逆缓急。山环水绕如阴阳负抱曲回,藏风聚气以孕育接通地脉、鍾蕴生机的窍穴。譬诸树木,干脉派生枝脉,枝脉涌绽关节,关节绽花结果;龙穴龙胎,浑如龙脉之立干抽枝而遇节吐发的花朵果实。阴宅若建于龙脉孕胎结穴所在,祖灵可得长久安息,并源源不断汲取大地元气,庇阴后代运势兴旺,护佑族脉蕃衍番昌。

三浦国雄、毛纲毅旷看到,中华大地皆可匹配人体脉络穴位:昆仑山脉乃元气之源,气脉生发于混沦气渊,向东流贯为北干、中干和南干,交错关联于江河两大水系;山脉水派绕抱,中华仿佛为山水气网所覆。(11)呼应天穹河汉,大地万里铺展而肌理成纹,山岳犹龙,河川如带,飞瀑似练,湖泊点缀若繁星;地貌之局面、形势,好似排兵布阵,或竞逐并峙、冲犯克害,或偕行协作、亲和克济。一方风土自有其气象运势,由山水形胜、云雨风息和文脉史海共同营造。观乎文化经络地势图,历史气运往来迁移,仿佛脉线之派分、气流之衍注;路线中枢,气口要冲,饶有人世棋局的势与象。

江山曲抱成胜景,遥青隐隐,环碧迢迢,山脉水派皆有情,一气包合天地精。中华山岳众多,层峦叠嶂,骨脉连绵,宛如地龙之委虵。山海鼓荡以涌浪,地脉奔凑而翻波,冷暖气流乃得有其通道和分野;朝岚暮霭,雨酿风吟。山脉之干脉支脉,好比树脉之干枝生发,蕴蓄大地的厚势和元气。

千山万壑竞秀,千流万派争涌,大江大河主脉源远流长,支脉派分朝宗,一路流经高峡险滩,串络港浦津渡和河汥沟汊。湖泊错落其间,遇洪涝即含纳,逢干旱便输泻,应和暑湿寒燥而呼吸涨落。金波映日、玉带月涌,河湾经行如蔓,沟渠络织如丝,水系主脉若辫、支脉若网,植被繁茂、雨露沾濡,生命经络脉动不息以输导活水生气。季风冷暖往还,鼓动洋流循行回旋,通过风云向大地运移水分,河系全流域皆感应天地生气的消息。

生气如脉涌流,兴发万千道路,水路陆路俱含脉道通行、纹理衍生的意象。艾兰认为,道之本喻和原型当为水道;陆路方向单一而无交叉,水路更适于作为道的隐喻根基。(12)“上善若水”(《老子》八章),“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大宗师》);“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源泉混混,不舍昼夜”(《孟子·离娄下》),“君子见大水必观”(《荀子·宥坐》)。道的根喻关乎水脉派流,然道字构象表意与陆道联系亦密。道从行从首,其字形为衜或,活象人之置身于岔分枝歧的街口,揣度路向以举步导行。水漣淃而路蹥蜷,沟陌意象浑言无别,俱通乎丝分缕合之象;阡陌纵横、河川萦曲,垄埂绮错、沟渠脉散,仿佛大地画卷之文绣与花纹。水脉路脉,共有源流本末循行导引的一体往复,由本源往达末流,于终途复启初程。

陆路有通衢大道,亦有歧路小径。路径有经有络,经径皆源于巠;巠乃地上明流和地下暗脉,亦象经线纵丝。由巠而孳衍水泾-路径-丝经-根茎,人身表里有脖颈-足胫()-经络,直视曰,力道遒健、生气充达曰劲,娙乃窈娆修长的美姿嘉仪,蛵即蜻蜓,腰身细长精致,鳞翼透明有骼理脉缕,飞舞之态轻盈曼妙。从巠之字,颇含或长或通的生命脉线意象。人行于天地大道、人世交道,其轨迹亦直亦曲;“道行之而成”(《庄子·齐物论》),宽窄平陂,直达复曲通。

路径有源于巠字的攸长畅达,亦有源于各字的枝分歧出、绾合连络。沈兼士谓从各之字多含岐别义,路络格皆然;骼从各,犹衇从。(13)略乃大致梳理而有所规划,略视为;经略乃经营总览、统筹治理。落字兼终与始、聚与散。格字兼枝柯岐分与枝条缠挂,阻碍、交会的相反两义乃由以引申;格之感格义,兼有来到、往至的反向两义。

合观巠字族、各字族以通会其意,路径衍行于地而经纬绾络,呈现人世交道的轨迹,体示风土脉息的流线,向沃野平畴、峰岭高原充分延伸。路径脉线有疏有密,缳络如辫,汇集若束,縳合为簇,编织成网,既四通八达以系络远近,又围绕生息聚落的枢纽而绵密缝织。人流物流往来输运于路脉的派流,宛如血气传导于生命衇道;路径之沟通内外远近,恰似经络环流之沟通生气出入。

路径交织,有道口要冲和歧径叉路。水泾交汇,有渡口要津和波湾河汊。树茎交错,有桠口关节和枝杈条分。叉乃手指相错之形。鸟兽虫鱼亦有其活动踪迹与经行路线;蛛丝马迹、蛇线蜗涎,鹊影鱼路、雁字虫书,俱为生命脉象之留痕。

大树盘根错节,根脉盘曲而枝节错落。根脉包括根茎根须,扎根泥土以充分伸展,汲取土气水精和土膏营养;干脉亦尽量伸出枝脉,舒条吐叶,感受阳光雨露、风息流布。树冠有多膨大,其根系便有多庞大;树身上下内外充满脉纹肌理,体现于木理-年轮-叶脉-花序-皮皴。干枝走势颇富脉线之美,树皮亦密布纹理;苍松霜柏粗干卷纹如云,虬枝遒劲若龙,老皮皴皱似麻似缕。

叶脉纹路,具象树形之根干枝桠,而微细纹缕纤密交织如网格;透过阳光,看得好生分明。叶片夹于书页,水分干涸,树状脉络甚为清晰。生命肤理的经脉条舒、络纹网织,以荷叶最为直观,叶面津脉活润攸畅,似有汁液由茎梗而津润上行;莲藕的丝牵缕连之象不言可喻,藕断丝连本为成语。花朵瓣片的肌肤,亦潜韫细密纤柔的纹路,而荷瓣纹理尤象玉络纤纤微浮于玉晕;玉之脉理精微缜润,玉色温润莹润,葆光隐彩而柔泽内韫。

柑橘橙柚乃木本果实,皮下的瓤瓣,外有丝膜包络,内有丝缕连络。丝瓜乃草本果实,表皮纹线纤长,内瓤筋络缠纽;瓜身晒干而丝缕毕现,浑似纱网裹织。瓜类植物茎蔓攀缘,本身就富于脉络屈曲缠绕之态。人参又名土精、地精、神草,山中之仙根与灵脉也;根茎如胴体,枝脉虬曲若肢胳,枝须丝缕莛蔓,其人形脉络之姿极为生动。

脉络意象蕴含生命气息,时时兴发而处处涌现。万籁参差,亦无非脉动之回旋鸣和;音脉韵律络如绎如,缭绕若织、涌流如波,馀音不绝如游丝。形象音声之显隐宏微的全息关联,可喻以浑沌分形相似。布里格斯和皮特由树之根干-枝桠-叶脉,描绘大尺度与小细节的自相似。时间脉搏如湍漩,亦如蔓藤花纹,渊含分形节律之蜿蜒卷曲,仿佛簇内藏簇的线簇。(14)衍漾于光阴脉流,万象分形连枝而吐发脉络纹理,此脉形脉象也。脉气周行有馀,脉势曲畅无尽,音声呼应、旋律飞舞,此脉意脉韵也。时境曲复,脉象脉意随生气潮汐而涨伏,浑成一派脈动循感的全息网络。

四、脈:人身人世的生命树

源乎浑沌分形相似和全息涵渗,万千物事、亿兆生灵,时时处处浮涌脉络之象、脉动之势。人身与人世,亦可体示宇宙分形树的全息脉动。

荣格弟子诺伊曼认为,浑沌大圆母神富有营养、生殖和变形之能,既体现为孕生的水土,亦有养育生命的树母形象;人类生于树又葬于树。(15)伊利亚德梳理“树-宇宙”的象征体系,揭示其神圣循环:出生、成长、衰老和周期再生。(16)靳之林考察中华绵延七千年的生命树崇拜,乃永生和再生信仰之观物取象,通天通地而生生不息。(17)杨儒宾抉奥阐幽,太极之“极”(極)深含宇宙树通天喻象;道家由散木不材以喻浑全之道,儒家由中通正直而显君子之德(惪)。太极(大恒)又关乎浑沌涡漩,道家逆返浑沌,儒家凿破浑沌。(18)

先民智慧蕴藏宇宙树意象,道家着眼于扎根,回溯根本;儒家致力于树立,顺培干枝。始生而终成,万化俱有其终始环复、首尾圆合。“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吕氏春秋·有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淮南子·本经训》)宇宙浑如人身无穷推扩,人体亦似天地具体而微。宇宙树高耸入云,根系深扎大地,枝杈向天伸展,树冠亭亭如盖;人身小宇宙,当取法宇宙树之立地参天、抽条吐华;树種生成根干枝格,人亦有踵跟、躯干和肢骼。栗山茂久以植物譬喻身体:体内运行与体表容色,就像干枝和花叶,生气乃根茎所在,色为气之华,医家端详色泽神气,犹如园丁观察植物荣枯。(19)罗建平从药(藥)字之音乐(樂)本源,搜绎药草植物与经络脉象的乐理感应、全息调谐,归结于宇宙节律周期。(20)生命气息如潮汐往复涨落,沿循经络路径而周环全身,带动血肉筋骨成其为活络生命树;形貌-气色,神情-容彩,植根于生命的息壤和活源,由身胚骨骼筋脉之根茎枝杈而生发,好比有水土有干枝乃有花叶。密布周身的经脉-络脉-孙络-浮络,尤象茎于枝格、藤蔓茸须之一体自相似的分形树网。

人身经络通道,关乎土脉-水派-道路,气脉血衇瘀滞,犹如水道陆路淤塞;脉息调养亦近乎助宣土气、泻导川渎和疏通道路。气息-经络的人身网络,呼应天象地理,类比天河星路、山脉水系。“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素问·离合真邪论》),“地有泉脉,人有卫气”(《灵枢·邪客》)。经脉乃气行全身之主脉,十二正经循行有序以遂达内外,奇经八脉居间错行而调节盈亏。任督为奇经之本,由会阴向上分行。督脉通贯脊背,总督阳经以督领统摄;任脉贯通胸腹,总任阴经而妊养调适。任督各与阴经阳经交会,乃人身宇宙树之阴阳双轴,又称阳脉之海、阴脉之海。经脉之歧别枝分曰络脉,犹茎干之有枝格,干流之有支派,干道之有歧路。络脉有十五别络,细小分支为孙络,肤表之内有浮络。经络之功甚巨,而以通达、平衡为指归,“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经络导行气血、绾络藏府,构织道路交通、干枝共荣的生命树;肤膜保持内部稳定,肤表俞穴沟通内外气息。内外表里相关互养,虚实显隐交涵协济,人身成为脉线织纴、生气流通的分形生命树,实乃全息宇宙的具现。

由人身脉络以类推家族脉谱,其脉理颇可相通,皆体示天地气息潜感之节族律度。高木智见依循“同身寸”之方,诠释原中国的血族意识。大地与人的生命力,见于植物和须发;族群延续和繁荣,比拟植物成长繁盛,如瓜瓞绵延、谷物滋茂,又以根苗、茎桿、本枝来形容,而逝者亦有墓木冢树社丛相配。木叶重累百叠、凋落复生,生命谱系世代更迭;世枼葉(叶)三字可彰显其意蕴共通。(21)血缘经脉-姻缘络脉、干脉大宗-枝脉旁支,族落繁衍的脉络谱系俨然根深叶茂的生命树,有家有口、嫁接簇生,扎根息壤、采汲活源而同气连枝。喻之以水,宗族肢脉连衍,宛如川流支派漫衍。

身体-族落-世态,脉象联类推扩,俱如树网之枝分叶布,丛丛簇簇。宇宙树、生命线的分形喻象,遍布时序-方域之显隐宏微,贯穿行而复行、生而再生之势。骨脉节脉,即身而言也;情脉心脉,即心而言也。筋肉相连有筋脉,血脉贯络于周身,气脉沟通内外而感会远近。家谱族系之树,可称宗脉族脉,自家庭而族类,有亲疏不等的同胞血脉。苍生福祉曰民脉,社稷安危曰国脉,时风世运曰世脉;衣食住行、仁义诚信,乃民生国运之命脉。儒家以文教为根脉,以德行为正脉;道教有道脉,性命双成乃修仙之真脉;禅宗一花五叶,别传佛脉,以见心见性为法脉;佛道两教各有密法,由以打通周身气脉。思想文化有学脉、文脉和艺脉,体现学术源流之派衍,文化谱系之传衍。

诗文辞章的气息贯通、气韵生动,伴以生命脉络之映带呼应,气随脉贯,韵由脉传。脉气-脉息-脉韵,源乎情丝意绪而起兴发端,一路牵引贯注,着落于线索-纹路-波痕-踪迹-条理,此皆取象乎水流脉脉、丝缕绵绵。上下文,犹上下游也,语境亦如流域;行文喻以穿针引线,谋篇喻以草蛇灰线。心迹、思路与言路偕行,脉路承接乃过脉,脉道连贯为贯脉,脉线蕴藏乃伏脉,脉痕不尽为馀脉。辞有语脉而文有句脉,思有理脉而韵有情脉;意蕴流动,义味发露,可名之曰意脉义脉(22)。情丝意绪的缠织系络,俱含脉缕丝线、脉道纹路之象,而气息如波,源源流行。“外文绮交,内义脉注”(《文心雕龙·章句》),纹路绮错交通,义蕴脉涌贯注;内外映衬包络,尤为生命条理之活现。

身基当善加培坿,气脉宜适度引导。家族社团、国计民生、文教道术,亦须切合脉象,精心调养以保命脉久长。人体气脉-血衇-心脉,类比土脉-水脉-木脉-云脉-星脉,体现天人同气交感和分形相似。《淮南子》论及人身与天地相符,《吕氏春秋》以“异位同本”定位身家国天下。《春秋繁露》罗列人身天地的同构互证,更由上下远近之礼安排身体诸官。《抱朴子》提出修身治国的一体图式,民散国亡犹气竭身死。《素问·灵兰秘典论》以身体政体为一体,体践体治亦一体,落实于生命长生久视与社稷长治久安。李建民由脉学以诠释天人身国一体同构,人身秩序反映宇宙和政治秩序,人君政举亦会影响百姓经络通郁。“身常安而国脉永”(《潜夫论·思贤》),人君行止关乎政治兴衰,国运治乱关乎民生疾患;国脉不通,民脉遂涌溢为灾。天数、人体与治道的连续感应,乃晚周秦汉的共通观念。(23)民脉国脉皆有脉象和窍穴,时代风气亦有心象和症结。治国理民如医家治病把脉,循脉理以察脉色,体民情而知民心,对症下药便可通瘀顺气,安定民志,培护国本。

医家望气、候脉,犹农圃审度风气水土,壅培根本,护理植株。观民风而把国脉,治道可比于医术、稼事和园艺。理国治国又与理水治水相通,因势利导以疏通淤塞,通盘调度而平治旱涝;亦通乎理丝治丝,抽引纷丝乱麻以理清线索,此可谓统纪,纪乃别其缕,统乃总其绪。理国理民、理身理心,理水理丝、理玉理音,即纹路脉络而理会之,臻乎理安理济、理顺理节。经典文本之注释研治,以贯通脉络为务,梳理头绪而疏解纽结也;其名目繁多,意象颇关乎“巠”之水流脉脉、丝线绵绵。注,以水灌之而生意涌出;训乃顺而申之,训顺皆源自川流;疏与流相关,导通河道、清除淤滞;讲疏之讲(講),疏通调龢也,其象可通于沟通之沟(溝)。释,择别丝缕而理顺纽结也;解,条分缕析以松开丝束也;文本之序次连缀曰编,综辑汇集曰纂。

人身携带基因密码,家族链条纽带传递血缘消息,国族承载时代运命,文明积淀历史底蕴和生命原象。族脉门风之传承光大,全赖子嗣有出息,国族命脉亦需栋梁砥柱之自觉承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文教之根脉,尤以英才培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根深柢固,播种发芽,学脉艺脉乃得传衍和更新。

人身人家、人世人文,远近大小的生命树,由土脉水脉滋养,苗脉发端、根脉深扎而干脉茁长,生气亦脉注其中。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端赖乎植根培本的生养之道,梳理调节的引导之方。

五、泳乎脉:艺道、思理与人生

身胚骨脉-情意纽带-家族系谱-文教源派-人世网络-邦国根基-天下运数-文明命脉,无异于显隐宏微的生命分形树;以互生-对生-轮生的叶序,春华秋实、凋落再生的节律,而浑化为宇久宙合之蕴藏生命消息的无字书。释读身心书卷、时世图录和文明画谱,好似省相山河岁月的文字树,亦如土脉以知稼穑,捻蚕丝而备织纴。

中国文化的原脉和元纹,端在汉文字。李泽厚指明,汉字图绘物象以记事达意,呈现自由多样的线条美;书法可谓“线的艺术”。构象写意的流变线条,兼备姿态、情韵与气势,充满生机而蕴含暗示,犹如风行纸面的音乐与舞蹈。(24)文者,文身之刺纹也,纹路交织、条理交错、画形交杂也;字者,生也、乳也,生化门户之传种产子,孕孳孚乳而滋殖渐多也。汉文字象形会意,依线痕以图画其形容,循脉气而抒写其意趣;导脉成纹的图写过程,本身即生发脉动之舞与脉引之乐。汉文字系谱分形树,以形符为干脉纵经,声符为枝脉旁纬,经纬系联而丝牵蔓引;词族若繁枝茂叶丛丛簇簇,丝绦万千条,花蕊千万朵,浑成字脉文络生生不息之树。比象其形而感会其意,汉文字乃中国文化根脉所系,汉字树乃中国文化风土的宇宙树。(25)

汉文字根脉基壤,兴发学园-文苑-艺林之繁花硕果,象形会意之风乃遍润诗文书画、琴棋舞武,医理园治、丝织陶塑,以及木作、石雕和玉琢。艺道的脉络纹理,通乎山川烟霞草木,亦通乎文字树-身心体-家族谱-事态风云-时世潮汐。

体会生生元气营造的局面、情势和气象,余莲牵引“生命线”的跃动和延伸,以勾画“势”之力道与路向,游走于书画诗文、琴艺拳术的曲径圜道。气脉生命线不断更新,兆示万物变化不息:书法之运笔,拨弦之指法,绘事的节律流动,拳路的连绵游走;诗势经营尤富旅程经行、线路延伸之妙,如置身路网而持续过渡,景致沿途展露。宇宙元气的脉动,发为云龙腾跃,体现于地形山势的生命脉络,亦见诸诗文书画,而均由交替互补之方,兴发有节奏的荡漾与连续如波的流通。(26)

依循宇宙气息的生命线,一派生动脉象由余莲笔下引带而出。脉络、文理和生命线,其直观、形象的体现,在书法;此乃字脉文络之象形会意的线条艺术。脉线游衍、脉气连贯,如树枝抽条、河流分派,绵绵脉象有老蚕吐丝之柔韧,如土墙雨痕若无起讫。一字之笔意卷舒,合为神气完足的生命脉络体;诸字成行而行气贯注,犹经络连通要穴,棋路串联活眼,而每字丰瘠各异、奇正不一,浮泳于行气条贯脉通的云波。生命纹线随笔气运行,導引道道字脉,行有疏密、势有疾徐,俯仰屈伸以吞吐风息烟云,墨韵衍漾而心意游焉。

习字作画、抚琴起舞,艺事无不发乎技以造乎道。技艺始于生拙而进于精熟,更臻乎人技两忘的自行生发、随兴挥洒,浑化为生命脉动之韵律,泳游于气晕滉漾的呼吸之波,酝酿生意而吐绽新机。“游于艺”(《论语·述而》)若作活泛意会,乃泳游于艺道之脉络律动,进而泳游于天地生气不舍昼夜的脉动之川。泳脉二字共气分形,与脈同有家族成员相似互见之妙。泳乎脉,以合乎脉势的身姿手法来体贴脉动,委身融入,与脉偕行。

艺道如此,哲思之理亦然。“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文化心雕龙·神思》)此乃文心和神思,关乎文章构思之心物冥契。倘充分申衍而通会其意,思理可活解为思想之理。习艺有艺道,乃生命之艺的脉道节度;运思有思理,乃生命之思的肌理纹路。

应和万象之脉动,中国思想生成脉络关联的运思之方。思致如脉运行,贴合物象之脉理、物意之脉韵,沿伏脉隐线以摸索潜能、留出馀地;而不追求超乎其上的抽象本质、超验法则和绝对标准。运思过程循脉而感推,感应生气呼吸之脉息,以通体踊入的偕行,涌没于沄纭波皱之复沓迭替以曲尽其微;而不仗恃镜面映照、强光聚焦的定式,施以对象切割和实体剖析。思与行、知与会,明暗互渗而显隐参互,委曲往复而触类旁通,体现为恰如其分的调节和引导,恰到好处的过渡和通行。

中国艺术的脉象与泳姿,可谓随物赋形、随体成势,中国思想于此亦亲证体行,近取诸身而远取诸物。伴随气息潜润、风味默化,中国思想以通为旨趣,以导为运用,倾向于线索暗示和意象隐喻,而泳游乎上游下游终始往复、别水环流旁通曲复,身与物化、神与物游,与时消息、与化游息。悉心体度中国思想的脉息和气象,原来舒卷一派脈络派衍的生命画卷、消息路网;显隐纹理回互牵引,远近道路交相过渡,而风物光景随之涵浸洇染,不断变化更新。中国思想的本色说解,当呼应土脉树脉、云脉水脉,活现丝牵缕连的映带有情之致;吐字行文亦贯注生气、兴发生意,自行流露为泛乎脉流、循乎脉路的字脉文络。运思践行之人,诸官联觉、心手协妙,全身涵溶于大化呼吸的朝潮夕汐,随脉波起伏而涌没以泳;此可谓“涵-泳”。

李泽厚以“生”为活源,首创“度”的本体论,通过工具的上手运用,从“为”(实践和行动)出发把握变化之“度”,以形式感受、形式力量而与天地协同共在。(27)涵泳乎生生川流、活活渊泉,人随水道以上路、乘水势而泳行,由相与升沉、协同变化的行程,体知万象之脉络和纹理,感会生命脉动的韵律;既为其赋形赋情,更把握适时、即事、应变的周游之度。感物致知之真,并育协和之善,条理与流变之美,皆在此;人生之道亦在此。

体物而会心,这一派脈气吞吐的文化山河,艺道、哲思从中生发而通有生命律动。艺与思之游,俱化为生生气息的泳脉而游,以通为指归,以导为功能,更浑涵乎人生行程之游。所谓游观,周览流观也,亦游亦观的泳舞也。安乐哲由变化的眼光观照世界的变化,固实之物遂化作流动之事,成为时光河川的水流和脉动。(28)余莲体究生命势能的交相平衡,虚敞平和之人与万象脉动相协调,涵纳和感应这些脉动,毫无阻碍,毫不拘执。(29)人生涵泳于光阴脉流和生气脉动,宛若游鱼泳乎水脉,体感水势涨伏、波纹卷舒。鱼在水而水在鱼,保有敞开、可变的泳姿-走势,偕行以导,容与而通。

永字道字,或由行字而相通。(30)永与,隐含人泳于水之象,身手如鱼、与水呼吸;而道字籀文,乃取象人行于道,道字古文又作衜、。永与道之“行”,或泳行于水脈派衍,或行走于陆衜術衢,沟陌水陆意象浑言无别。往还乎天地道途津涂的路脉,可谓行(行走-泳游)于行(万象脉络-人世情景-文化源派),泳乎脉而導乎道。

今有人脉一语,颇含贬义,倒也形象描绘人际关纽与天地路网的一脉相通。人生路向伴以身体朝向、精神意向和实践动向,相遇于脉道行程。人皆有其生命之根脉、始源,沿循显隐路脉而一路走来,或汇聚或派分,亦萦绕亦绎,本身就成为千头万绪的生命线簇,携带情意纹绣、记忆绳结;又有伏脉潜流呼应于往事和前程,千丝万缕关联于外物和他人。古云“道虽丝分,事则棋布”,譬喻人生在世的路途遭逢和事情理会,浮沉乎丝分棋布的脉络和局势。人世道路如丝脉综纬,歧出枝分而聚集汇合;人际交道似意脉气脉招引感发,构织心迹与意境、气氛与事象;事态纷纭纠缠,犹棋势错布于棋格网络。摸索其来龙去脉,贴合其委细曲折,善加导引和调节,乃可平安济渡、顺畅通行。

行走于象形会意的风土,泳游乎情境浑涵的川流,以脈之心眼游观环视、周览圆鉴,物象人意、物情人境乃浑成脉行络连之势,分派合流而枝别干通。人生行程潜移默化于汉文化风息,体贴汉字脉象,游步艺文道术,泳行时世道路,而涵养于生命脉络纹樣之洋洋泳漾,参与无穷无尽的生息兴发、消息鸣和。(眽)其脈而泳乎脉,悟以心而軆(軆)于身,天地生气氤氲的波纹、光晕,无往而非如画之文络、若花之字脉;行路之人的身基心田,亦由身根立起身干,心苗开出心花。

泳乃人之游,乃舟之行;人身如舟,载沉载浮。泳游和泛舟于光阴河脉、天地纹路,人生行程往复相与,宛如终始周复的脈脈歌咏。岁月永永,即身泳脉以咏归;兴象可可,适意倚舸而歌回。

注释:

①董恺忱、范楚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125页。

②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4—66页。

③杨儒宾:《吐生与厚德——土的原型象征》,《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2002/03),第388页。

④杨儒宾编:《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编者导论”,台北:巨流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5—9页。

⑤周清泉:《文字考古》(第一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7—613页、617—621页。

⑥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70页上栏。

⑦小野泽精一等编著:《气的思想》,李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285页。

⑧山田庆儿:《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廖育群、李建民编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3年版,第128—133页。

⑨本文所用“脉”,皆作“脈”,字象本身即传达家族分形相似的呼应牵引:以脉动之眼周览流观脉运之理。

⑩余莲:《势:中国的效力观》,卓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74页。

(11)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1页。

(12)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端》,张海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3—74页。

(13)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下册),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1935年版,第838—840页。

(14)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陈忠、金纬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6—106页、122—123页。

(15)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李以洪译,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276页。

(16)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晏可佳、姚蓓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5—306页。

(17)靳之林:《生命之树与中国民间民俗艺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6页、319—324页。

(18)杨儒宾:《太极与正直——木的通天象征》,《台大中文学报》第22期(2005/06),第61—93页;《浑沌与太极》,《中国文化》第32期(2010年秋季号),第34—49页。

(19)栗山茂久:《身体的语言》,陈信宏、张轩辞译,上海:上海书店2009年版,第168—169页。

(20)罗建平:《宇宙之音拨动乐草琴弦——“药”字的语源探索》,《医古文知识》2003年第4期,第12—15页。

(21)高木智见:《先秦社会与思想》,何晓毅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8—72页。

(22)葛兆光探讨古诗之意脉。《汉字的魔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第49—81页。汪涌豪考察诗文的意脉,旁涉语脉、气脉、血脉、过脉、理脉。《范畴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230页。

(23)李建民:《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128页。

(24)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40—44页。

(25)“汉字树”由饶宗颐提出,以汉字为中国文化之肌理骨干;文字、书法与文学之形文声文,结合成为“枝叶葰茂,风华独绝”的汉字大树。《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引言”第1页。

(26)余莲:《势:中国的效力观》,第77—146页。

(27)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体系架构,集中展现于《哲学纲要》一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8)安乐哲:《汉哲学关联思维模式》(田辰山译),安乐哲讲演:《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页。

(29)余莲:《淡之颂:论中国思想与美学》,卓立译,台北:桂冠图书公司2006年版,第41页。

(30)关子尹谓永字甲金文多从彳从人,像人游泳于水;永一字而或左或右。道字亦作,极似永字甲骨文,道与永的关系颇富吸引力,有待深入考察。《语默无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187页。

标签:;  

静脉意象的生命之旅观_人体经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