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和神经根所致的腰腿疼痛综合征,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常用方式,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出血少、痛苦轻等优势。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将关心和满足患者的各层次需要作为主要护理目标。本研究探讨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试验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6.89±3.24)岁;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47.21±3.3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开始前已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住院期间均行椎间孔镜治疗;②均表现为剧烈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基本生活难以自理;③查体见腰部局部压痛、叩击痛,叩击时伴有下肢放射痛,下肢局部感觉异常;④CT或MRI检查显示至少1处椎间盘突出。排除标准:既往腰椎骨折、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手术方法
在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首先让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并且对患者的手术位置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通过C臂X光机透视,对患者的棘突中线外侧12-14cm位置进行了穿刺,使用的穿刺针为18号,对患者的椎间盘方向进行穿刺时,取皮肤表面25-30°角方向,从安全三角区纤维环内逐渐的向患者的椎间盘进行穿刺针的刺入,通过对工作通道进行建立,然后将椎间孔镜进行置入,使用专用的髓核钳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取出,止血时使用双级射频,并且对患者实施椎间盘消融及纤维环成形术。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前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注意事项;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①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采取接诊护士负责制,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应及时为患者安排床位,了解患者病情,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情况、病房设施使用方法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使患者迅速适应住院环境。对病情较为严重、生活难以自理者可安排家属陪护。遵医嘱及时通知和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完成术前准备。嘱患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住院期间戒烟戒酒。②疼痛护理:对于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局部按摩或其他物理疗法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③心理护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且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在长期忍受病痛折磨之后患者多存在急躁、焦虑情绪。此外,由于患者对手术操作过程不了解,难免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疑问,讲解手术操作的必要性和大致流程,打消患者疑虑,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④体位训练:椎间孔镜操作过程中需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因此在术前应协助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避免术中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导致患者不适。⑤麻醉准备:嘱患者术前8h禁食,6h禁饮,保证麻醉安全。
(2)术中护理。患者入室后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建立静脉通路,对于需要进行侧位入路者,将患者置于有腰桥的专用的手术台上,使椎板间隙尽量打开;对于需要行后入路患者,在患者耻骨下和胸部下垫厚度为15cm软垫,将胸部和髋部抬高使腹部处于悬空状态,有利于手术进行。在X线透视下对病变椎体进行体表定位并用标记笔做好标记,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对切口贴敷一次性手术贴膜,做好防水保护,协助手术助手连接好椎间孔镜显像系统、射频电极、用输血器连接进水管至椎间孔镜,术中持续使用每500mL0.9%生理盐水加入2mL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冲洗,术中要求患者保持意识清醒,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下肢运动感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术后护理。①功能锻炼。术后宜安排患者睡硬床板,指导患者轴线翻身,下床时须佩戴腰围。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其恢复。锻炼措施宜从直腿抬高运动开始,逐步过渡至腰背肌功能锻炼。锻炼程度以稍感疲劳为宜,循序渐进。②并发症护理:伤口处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发现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定期检查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了解有无大小便异常。③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卧硬板床休息,在日常活动时宜佩带腰围。坚持下肢及腰背肌功能锻炼,不适随诊。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来判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疼痛程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VAS评分对比(x±s)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椎功能退行性病变,也是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椎间孔入路内镜直视下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切除,不但手术精准度更高,且可同时对硬膜外间隙、侧隐窝、椎间孔出口神经根等部位进行探查,及时纠正病变,故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来源包括疾病本身和手术治疗两方面,是导致患者生理不适的主要原因,既影响对治疗的配合和术后的恢复,又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程度加重。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肢体麻木等症状,以及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
此外,家庭社会支持对于任何患者而言都是极为需要的。因此,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需求主要表现在疼痛、安全以及家庭社会支持3个方面。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践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所需,从需求角度制定和调整护理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将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应用到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的多方面需求实施相应的持续性照护,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面对和接受治疗,并自觉规避不利于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
外科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既往多采取开窗术式,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愈合较慢,且术后部分患者可发生腰椎滑脱、神经根粘连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弊端较多。近年来,临床多采取椎间孔镜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该术式属于微创疗法,安全经济,且术后疗效满意。
本研究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在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止痛等对症处理,并针对患者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有效提高了患者对临床工作的依从性。护师须术中熟练配合医师手术、加强监测,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并及时对患者早期给予功能锻炼,加强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生活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双双,刘平.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41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2(7):1742.
[2] 谢旭华,雷云坤,刘伟,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5):463-465.
[3] 隰建成,马远征,崔旭,等.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19(1):35-38.
[4] 陈红梅,史美萍,付本升,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7):62-64.
论文作者:赵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