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朝二
浙江省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内容提要】: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难想像,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锻炼,在成年之后是难以独立于社会、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的。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关键词】:责任心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不少人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一、社会教育的影响
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家长们口头上接受素质教育,但还是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不得不促使学校更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的注重考试成绩,使学校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所以,孩子的责任感不强与学校“重智不重德”的教育也不无关系。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过份地溺爱孩子,给予其过度的保护。他们什么事都替孩子安排好,处理好,不让其做任何事情,替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替孩子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替孩子削铅笔,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正是在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下,孩子自身无任何责任可言,久而久之,其责任意识就被逐渐抹杀或淡化了。
1、奉献一颗爱心。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艺术修养,学生便能乐意接受“师之道”。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兴趣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做事能力及办事信心,融洽师生感情。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展现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拓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的“乐趣”,最后引导到某一事物的“志趣”。
2、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尤其要求实验老师在语言上真实可信,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情深意浓,有节奏感,以声传情,特别是以公正、无私、普遍、持久之情来深化学生的自我责任心。教师要有目的地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认识他的某个不良行为,如说话不文明、不举手就讲话、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指正等。
3、课外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寓责任教育于活动之中,切忌呆板空洞的说教。在生动、形象的责任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主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
每一个责任感目标的达成总是少不了实践活动。在学习上,开展“比比谁的红星多”,看谁的学习习惯好。开展“责任班”和“责任生”教育,变值周生的管理为责任生的服务。 实行小干部轮换制,人人当小干部,增强学生岗位责任和非岗位责任的责任意识。按责任感程度高低设计的主题活动。
五、与家长共携手
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场所,而父母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达成认识上的一致,行为上的一致。不利要求每位家长做到:
1、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作为父母,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言行对孩子所起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朋友交往中,做到对自己的事情尽心负责,能关心、帮助他人,具有集体责任心,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认真负责,重承诺,答应别人(包括孩子)的事就努力做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起到影响和教育儿童的目的,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
2、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
家务活是家庭中的事务,是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可以使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不过,分配给孩子的家务活应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打扫卫生、长期取报、取牛奶、负责给花草浇水等,并及时对孩子所做的一切给予鼓励。
3、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甚至让孩子当一段家,孩子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六、推行责任评价卡
向每个学生发放责任评价卡,推行评价制度。评价项目可以有学生自己决定,或和家长商量后决定。评价卡分两张,在学校,开展两周一次的班级讨论会,先是学生自评,然后小组评,最后教师评价;在家里,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评定。
评价卡分两张,在学校,开展两周一次的班级讨论会,先是学生自评,然后小组评,最后教师评价;在家里,有学生和家长共同评定。
【参考文献】:
1、沈越, 《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班主任》, 2001年第3期;
2、蒋培成 倪勇胜 叶建松 严学军, 《中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的理论与实验》,《教育探索》,1999年第5期;
3、孙云晓 张梅玲,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200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论文作者:傅朝二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月总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责任心论文; 责任感论文; 评价论文; 责任论文; 家长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月总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