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调控系统的发展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智能化的调控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电力调控模式成为当下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电力系统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体制都还不够健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应用的稳定与可靠。
关键词:电力调度;危险点;预控
一、概述
电力调度的概念是指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安全供电和社会安全稳定进行的一种管理手段。在各类信息设备收集到的数据或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电网的运行参数,判断出运行状态和电网安全,然后发布有效指令来调整电网的运行。这个行为可以有效地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安全,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了技术层面的很大提升。然而由于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危险点,这极大的影响了电力运行的稳定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提起重视,对危险点产生的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针对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预控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方式。
二、排查危险点工作的重要性
在电力系统调度过程中,要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方式进行分析和检测,根据电力系统不同的需求和状态进行倒闸操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使用。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多技术方面的安全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很多电力故障都是由于安全隐患突发而导致的。据统计,在众多事故因素当中,上节所提的危险点就是最主要的事发原因。所以要想保证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安全可靠,就必须对危险点进行有效并且严格的预防和检测,从而避免发生电力故障以及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应该尽可能在发生事故前,排查出安全隐患和危险点。如果发生电力系统运行故障,要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电力事故扩大化,降低损失。
三、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分析
3.1调度交接班过程中的危险点
调度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将会存在较多的危险点,通常表现在调度员交替,值班人员缺失,信息传递不准确,无法及时从系统巡查中查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引发电力系统运行失常,为危险发生埋下隐患。或者表现在电力调度过程中系统自动提示,或者自动跳闸未送电,拉路限电未能恢复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在相关人员监视下实施,一旦缺失值班人员将会无法及时查找到危险点,最终引发事故发生。同时,电网运行信息交接不准确,重要信息遗漏,接班人员在进行电网运行操作过程中因对系统运行情况的不正确掌握就会出现调度误操作等情况,直接导致引发电力安全事故事件。
3.2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度遥控操作危险点
调控员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远方遥控开关、刀闸、保护及自动装置过程中,需要核实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核对操作设备名称及编号,并有监护人进行监督操作,以确保操作设备的正确性,若其中一个环节的缺失,则可能发生调度误操作,在有故障发生的情况或关键设备发生误操作,将直接影响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拟写操作命令票过程中的危险点
操作命令票拟写中的危险点,计划停送电工作拟票前应有经过审核、签发的停电检修申请票,以此为依据,结合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经过填票人填票、自审,监护人、值班负责人复审流程,完成正式待执行的调度操作命令票。事故处理过程停送电操作,需要调度员对整个电网方式更加熟悉,对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继电保护等的安排更加掌握,方能拟定正确的调度命令票,正确指挥电网的事故处理操作。同时需要对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避免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引发事故。对于操作命令拟写进行分析可知,在上述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纰漏,均可能导致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调度命令票未经审核即执行、未经核对电网运行方式即盲目拟票等,从而导致电力系统检修难以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增加安全隐患。
3.4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危险点
事故处理作为调度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其突发性决定其处理过程需要紧张严肃、有条不紊。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准确接受事故信息,之后对事故性质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快速进行故障设备的判断并进行相应的事故处理,快速恢复非故障设备送电及广大用户的供电。通过对上述环节分析,事故处理各个环节的正确执行均至关重要。例如,事故信息汇报或接收不准确,将误导整个事故性质的分析判断,延误事故处理,严重者将会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导致电网解列等。
四、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的对策分析
4.1交接班危险点的预控
交接班危险点的预控可利用电网运行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方法进行,即当期已经执行完成的所有工作可以在交班时进行自动归纳总结,同时保证接班人员的精神状态,在正式接班前提前了解电网运行方式,便于快速进入状态。对于交接班人员而言,其除了应加强对交接班前后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掌握,还要及时了解当前电网存在的运行风险,便于在出现事故处理等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处理。为交接班工作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4.2电力调度安全系数的增加
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于电力调度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安全监督检查需要以健全的制度作为保证。当前大多电力企业皆实施责任制方式,明确不同岗位安全工作负责人员,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现员工玩忽职守,一律严格处置。此种方式可有效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监督,但电力调度为一项繁杂的系统,因此为保证电力调度顺利进行,还应签订责任书,做好相关工作的安全监察工作,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纠正,不断培育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人工作提出相关规定,保证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避免出现电网大面积停电。
4.3事故处理过程的预控
防患于未然则是事故处理预控的有效手段,应针对电网运行情况,开展基准及基于问题的问题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关的事故处理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同时常态性的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等均可以提高调度员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可借助电网事故处理仿真系统(DTS)等,增强调度员的实战能力。
4.4提高调控员的素质
电力系统工作具有专业性强和特殊性的特点,因而对调控人员素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电力调度工作各环节联系紧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要求各环节工作必须到位,才能减少或杜绝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调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电力调度工作的更好开展。所以,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强调控人员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明确调度操作原理,熟练调度操作,进而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4.5健全调度失误处理机制
在电力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难免存在调度失误现象,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气候条件、温度及操作设备本身等因素,影响电力调度运行操作的有效性,增加调度安全风险。所以,电力企业有必要完善调度失误处理机制,以提高调度安全性。此外,电力企业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安全风险防护。首先,定期检查电力调度运行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其次,加强对电力调度运行危险点的分析和提出防控对策,为维护电力调度安全运行奠定有利基础。最后,加强对电力企业以往调度事故的总结和分析,包括事故产生原因、事故造成的影响、事故处理办法等方面,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6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首先,电力企业采购电力设备设施环节中,尽可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设施,并做好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其次,安装电力设备设施过程中,要求安装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安装标准而执行,且在设备投入运行之前,做好调试工作,确保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最后,有必要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好相关记录。
结语
总之,电力调度运行在整个电能供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工作状况的安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电能供应。通过分析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常见危险点,并研究相应的控制对策,可提前预防电力调度危险点,有效避免发生电力调度安全事故,更好地保障电能供应的安全性、连续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海滨.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分析及预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陈丽芳,陈星.关于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3]岳剑晨.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J].科技风,2015.
论文作者:聂喜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危险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事故处理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