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方国家论文,就业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劳动就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趋势是:1.放弃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就业需求管理政策,奉行新自由主义的劳动就业供给管理政策。2.改革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放弃管制,减少政府和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多干预,推行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政策。3.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行激活性劳动就业政策。
西方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变革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1.劳工权益的保障。自劳动就业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变革以来,随着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干预的减少、工会力量的削弱,以及集体谈判的分散化和低层次化,这种对劳工权益具有保护作用的三方合作机制遭到了破坏。从此,资本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劳动相对于资本处于前所未有的弱势和依附性地位,劳工的权益不断受到损害。
2.贫富差距的扩大。劳动就业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变革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3.不确定性就业与“工作贫困”的增加。劳动就业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变革虽然有助于提高就业率,但是,这些新增加的就业大部分属于不确定性就业(precarious job)形式。不确定性就业之所以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目标,还不仅在于这类就业在整体就业市场中比重的不断上升,而是这类工作与贫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目前社会不平等与贫困的主要原因(Bhalla和apeyre,1999年)。
4.“劳工边缘化”与“社会排斥”的加剧。劳动就业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变革不仅给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就业奇迹”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随着劳动就业政策新自由主义变革在世界各国的逐渐推行,给大部分经济转型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就业带来了一场灾难。大规模失业加剧了“劳工的边缘化”,将越来越多的劳工排斥在了劳动力市场的边缘而不能进入较稳定的核心劳动力市场。“劳工边缘化”的最严重的社会后果是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排斥”,使“边缘化劳工”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关系上、心理上、政治参与上和文化上长期处于匮乏之中(Berghman,1995年)。
摘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石家庄),2005.2.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