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 余作操 徐瑞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桥梁自振频率可用来判断结构实际刚度,是反映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分析结构频率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桥梁裂缝位置、大小及损伤类型。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大河桥为例,通过环境激励法,使用941B超低频测振仪采集数据,并根据桥梁类型和仪器特性,设计对应的测点方案。筛选分析数据后通过相应软件得到一阶频率和振型,进而进行频率和刚度计算,定性定量得到桥梁的设计刚度与实际刚度之间的关系,最终为结构性能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自振频率;测点布置;频谱分析;频率计算;刚度评定
一、工程对象及简介
大河桥,位于G104京福线上,于1988年建成,后于2001年进行改建。为评定其结构性能状况,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动载试验,以便对该桥的现状作出客观可靠的评定。
该桥是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桥,桥梁全长为81米,跨径布置3*20m,主梁为空心板截面,高度0.85m,宽度0.9m,挖空的圆形直径为0.62米。桥面总宽为50米。主梁均采用C50混凝土,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超张拉施工。
试验仪器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包括两个竖向拾振器和四个横向拾振器,六通道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仪及仪器自带G01NET通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考虑到竖向测点的缺少,故制定多种测试方案,减少数据的丢失。采用环境随机振动法测试,采集结构的加速度振动响应信号,采样时间为10min采样频率设置为200HZ,每个测点采集120400个样点。
二、测点方案介绍
一套941B超低频测振仪仅提供两个竖向拾振器,为精确所测数据,现制定八种测点方案。测点方案如下:
方案一:在2#跨(中间跨)跨中位置布置①、②点,坐标皆为(0,4,0);在L/4处布置③点,坐标为(-5,4,0);在靠近伸缩缝处位置布置⑤点,坐标为(-9.7,4,0)。在1#跨跨中位置布置④点,坐标为(-20,4,0);在靠近伸缩缝处位置布置⑥点,坐标为(-10.3,4,0)。其中①、③点处是竖向拾振器,②、④、⑤、⑥是横桥向拾振器,且①、②、④为参考点。
方案二:①、②、④、⑤测点不动。在1#跨3L/4处布置⑦点,坐标为(-15,4,0);在1#跨靠近桥台与桥面板伸缩缝位置布置⑧点,坐标为(-29.7,4,0)。
方案三:①、②、④、⑤测点不动。在1#跨跨中位置布置⑨点,坐标为(-20,4,0);在靠近伸缩缝处位置布置⑩点,坐标为(9.7,4,0)。其中⑨为竖向拾振器,⑩为横向拾振器。
方案四:①、②、④、⑩测点不动。在1#跨L/4位置布置 点,坐标为(-25,4,0)。在3#跨在靠近伸缩缝处位置布置 点,坐标为(10.3,4,0)。其中 为竖向拾振器, 为横桥向拾振器。
方案五:①、②、④、 测点不动。在3#跨跨中位置布置 点,坐标为(20,4,0)。在2#跨3L/4处布置 点,坐标为(5,4,0)。其中, 为竖向拾振器, 为横桥向拾振器。
方案六:①、②、④、 测点不动。在3#跨L/4位置布置 点,坐标为(15,4,0);在靠近桥台与桥面板伸缩缝位置布置 点,坐标为(29.7,4,0).其中, 为竖向拾振器, 为横桥向拾振器。
方案七:①、②、④测点不动。在3#跨L/2处布置 点,坐标为(20,4,0);靠近伸缩缝位置布置 、 点,坐标分别为(10.3,4,0)、(10.3,2,0)。其中, 为竖向拾振器, 、 均为横向拾振器。
方案八:①、②、④测点不动。在3#跨3L/4处布置 点,坐标为(25,4,0)。在2#跨伸缩缝处布置⑩、 点,坐标分别为(9.7,4,0)、(9.7,2,0)。其中, 为竖向拾振器,⑩、 均为横向拾振器。
三、试验谱图及识别的自振特性参数
(一)模态参数识别
对1号至15号测点的试验数据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大河桥的一阶振动频率与其振型。由试验数据得,第一阶次频率为5.65 HZ。
对应振型如下图所示:
从试验分析得到的参数来看,大河桥的振型符合简支梁桥一阶振型振动规律,因此试验测试所得到的结果可靠。
四、理论频率计算
(一)大河桥工程量统计表
根据大河桥设计图纸,我们对中板、边板、桥面铺装、人行道等结构或构件的材料重量进行了统计、汇总。经过计算,所得数据如下:
Ic=0.043412 m*4,mc=1407kg/m
(二)基频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中简支梁桥计算公式:
根据已知数据,经过计算得到的实际刚度与理论刚度为,
Kt= 1.88×109 N·m2
?K0 =1.17×109 N·m2
六、结论与建议:
(一)本次桥梁结构自振特性测试试验,实测频率结果为5.65 HZ,大于理论计算频率4.28 HZ,实际刚度为1.88×109 N·m2,大于理论刚度1.17×109 N·m2,由计算结果知,该桥梁的刚度状况良好。
(二)由于设计总是偏向安全考虑,一座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桥梁,其实际刚度往往大于理论刚度,即实测自振频率理应比理论值高。所以根据实测频率与理论频率,可定量表示出桥梁的设计刚度与实际刚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结构性能评价。
(三)本试验在桥梁中间跨、边跨跨中位置布置沿竖向、横向、纵向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相应的激励手段,测得桥梁在竖向、横向和纵向的振动。文章提供了用两个竖向拾振器进行八组试验的布置方案,读者可使用多个竖向拾振器进行若干组试验,但在数据筛选分析时,应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袁万城,崔飞,张启伟.桥梁健康检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1997,27(2),184-188.
[2]孟繁峥.公路现役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沈兆坤.桥梁结构自振特性测试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4.
作者简介:
王孟(1997—),男,汉族,山东招远市,本科,山东农业大学 271000,研究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第二作者:余作操(1997—),男,汉族,浙江温州市,本科,山东农业大学 271000,研究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通讯作者:徐瑞(1996—),男,汉族,山东枣庄市,本科,山东农业大学 271000,研究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注明:该论文为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论文作者:王孟,余作操,徐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拾振器论文; 刚度论文; 坐标论文; 桥梁论文; 频率论文; 伸缩缝论文; 位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