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信县温店镇中心小学 251800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让学生动脑设计创新小实验、创新小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科学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对科学小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结合我校的环境,我们在科学创新实验中做了如下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收获。
一、培养学生通过生活知识改进实验的能力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学生通过动脑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改进实验使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中有一活动让学生分别取一滴水和食用油进行比较。在学生使用滴管时,由于学生动作不熟练,控制不好,一按下滴管后,往往会滴下好几滴。为此,学生想了好几种方法,比如用吸管、玻璃棒但效果都不理想,不是液滴大小不一就是形状不完整。这时一名同学通过自己玩吹泡泡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做成吹泡器的样子,只是要把吹泡口做成和所需液滴的大小要一样。用什么材料做呢?塑料的不容易制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们通过讨论想到了用铁丝,将拉直的铁丝一端做一个小圆圈,并取名“液滴提取装置”。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改进了实验,制出了新的装置。用了“液滴提取装置”后,我们取得了同样大小,完整、饱满有明显凸度的液滴,便于学生观察、描述和绘画记录,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创新作品的能力
“创造”是人类社会最宝贵、最高尚的劳动。要创作一件新作品,归纳一种新的结论,创造能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发展,使学生感觉到: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创造离我们不远,创造也不是科学家的专利。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些小的创新实践作品,甚至让学生敢于对前人总结的规律去怀疑,去验证,或者大胆想方设法去推翻。在我们的科学社团活动时间,我还让学生认真研究科学探究实验室里的产品,让学生通过研究别人的作品进行大胆的改造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形成创造品格,增长创新才干。
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浮力》一课教学后,由于测量上浮物体的浮力,实验比较难操作,特别是橡皮泥容易掉色和容易从水槽底脱落,使浮力大小很难测量,难以得出结论,材料弄得也很脏。针对这一现象,我给学生留下了制作一件测上浮物体浮力演示器的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遇到的问题,经过细心的研究还真制出几件不同的“测上浮物体浮力演示器”的创新作品。下面我对几件作品作一下简要介绍:一件是借助玩具上的吸盘代替橡皮泥,容易操作又不易脱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功率很高。一件是在一件小铁桶内焊制了一个铁环并安置了一个定滑轮,既减小了摩擦又不至于脱落,真可谓是一举双得。
我们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发明,经常为制作出创新作品的同学颁发校级专利证书并全校通报表扬。还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表扬大会上解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明过程、经历、趣事等等,让学生们融入到科学创作中去。
三、组织各种创新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对科学的重视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航模、海模、车模竞赛、风筝制作比赛等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对于科学发明的重视。我们经常鼓励一些有创新头脑、热爱发明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参加科技竞赛活动,个别学生还经常读一些科普读物进行科学创作。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我们的学生制出了水下潜望镜、圆形水果削皮器、真空中的摆等各项小发明、小制作。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科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灵活地扮演好课堂内外的多种角色,认真研究各种有科技含量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培养,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改进实验和运用实验进行科学创新,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真正地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奠基!
论文作者:姜旭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浮力论文; 作品论文; 科学素养论文; 所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