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拥抱奥运_奥林匹克论文

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拥抱奥运_奥林匹克论文

亿万青少年拥抱奥林匹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幕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美好记忆深深地留在了中国人民心中,特别是留在了4亿中国青少年心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让亿万青少年拥抱奥林匹克,不仅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奠定了青少年群众基础,也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促进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大普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普及和发展,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示我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2001年7月13日,北京在赢得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的同时,也向世界郑重承诺:北京奥组委将举办一系列的传播教育活动,从而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4亿青少年中得到最广泛的普及。

这是一份自信而光荣的承诺,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05年,教育部、北京奥组委联合制定并启动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声势浩大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这一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拓展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培养青少年学生文明素养;推动校园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学生锻炼习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留下人文遗产。3年来,奥林匹克教育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响应,成为校园的亮丽风景,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肯定。

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农村,每一所中小学都有教师向学生讲解奥林匹克知识和理念,都有介绍北京奥运会的专栏,都有形式多样的迎奥运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工作体系,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普及工作,这是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组织保障。

组织编写奥林匹克教育正式出版物,为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准确的课程资源。编写《北京奥运会小学生读本》、《北京奥运会中学生读本》、 《北京奥运会大学生读本》、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知识挂图》等十几种用于培训和教育的教材,丰富了奥林匹克教育的课程资源。北京奥组委还向全国中小学免费赠送了110万册知识读本、40万套奥林匹克知识挂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为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师资队伍保障。奥林匹克教育基本形成了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和学校培训的三级培训模式。北京市3000多名奥林匹克骨干教师和70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市级奥运培训。经过培训,教师对奥林匹克教育有了系统的认识,使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更加科学而富有成效。

建设和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为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多种模式的示范。教育部、北京奥组委联合各省级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和命名了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包括普通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民族学校、国际学校、民办学校等。这些学校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设奥林匹克特色课程,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条件。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了其他学校及所在社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这个数字是诱人的,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证明我们在莫斯科的选择是正确的。”国际奥委会官方刊物《奥林匹克回顾》杂志也称赞道: “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它使奥林匹克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范围超过了世界任何地方”。

二、在教育教学中有机融入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精神普及的新创造

从常规的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国家课程到地方和学校课程,或集中或渗透或融合,奥林匹克教育不断走进校园、走进教材、走进青少年学生的心中,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抓住有利契机,将魅力无穷的奥林匹克教育融入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构建奥林匹克教育课程体系。如开设奥运寻根课程,讲解古代奥运会的兴衰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开设现代奥运会课程,讲解历届奥运会的精彩故事;开设中国与奥运课程,讲解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不少学校还设计了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如奥运与运动、奥运与语言、奥运与环境、奥运与交通、奥运与音乐、奥运与数字、奥运与美术、奥运与明星、奥运与我们,等等。这些课程与课题满足了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学校课程渠道系统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学校通过三种方式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课程:一是与学校体育课相互结合,二是与学校各项活动相互整合,三是与各学科课程相互渗透。很多学校还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奥运、体验奥运的平台。如开展以“喜迎奥运,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家庭亲子迎奥运系列活动、以“绿色梦想,彩绘奥运”为主题的绘画比赛、以“迎奥运希望英语”为主题的奥运英语大赛、以“我心中的奥运”为主题的征文等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其中以“绿色梦想,彩绘奥运”和“喜迎奥运,放飞梦想”为主题的两万多幅获奖绘画作品,已被用作装饰北京奥运村运动员宿舍的装饰画。

三、奥林匹克教育激发了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情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随后,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热爱体育到参加体育运动,从自己做起到直接为北京奥运作贡献,奥林匹克教育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使青少年学生们行动起来。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青少年学生天天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各级各类学校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确保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设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城市学校在放学后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督导制度和学生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基本指标和调整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着手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专项档案。

青少年学生主动发起组织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迎奥运环保活动、迎奥运宣传活动、迎奥运志愿服务等工作。这是支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生力军。在北京地区中小学中开展“同心结”活动,组织北京市210多所学校与204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NOC)、160个国家或地区残奥委会(NPC)结对交流。赛前, “同心结学校”开展与结对学校的交流活动;赛时, “同心结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为结对代表团举行的奥运村升旗仪式,到赛场为结对的代表团加油助威,并邀请运动员到学校参观,开展联谊活动。这项活动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拓展了青少年学生的全球视野,增进了中国青少年学生与世界各地青少年的友谊,为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

启动“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项目”,让青少年学生亲临北京奥运赛场。北京奥组委安排了14%的奥运会体育比赛门票,通过低票价和有组织定向销售的方式提供给广大青少年学生,组织青少年学生包括地震灾区的青少年学生集体入场观看奥运会比赛。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青少年学生都有代表前来北京观看奥运,教育部和北京奥组委还专门为四川灾区学生举办了奥运夏令营,邀请四川灾区中小学生来北京参加奥运活动,共同体验奥运会的快乐,感受奥运精神。

经过3年多的实践,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形成了以下特点:

——普及广泛,覆盖全国。北京奥组委面向中国4亿青少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这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成果,并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史册。

——政府支持,形成合力。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

——注重创新,形成特色。奥林匹克教育注重将奥林匹克与中国的教育实践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和实践成果。

——融入教育,持之以恒。奥林匹克教育始终与国家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北京奥组委将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作为新闻宣传的工作范畴,为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以奥林匹克教育为特色的示范学校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套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机制开始运行;一批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研究的机构正在努力工作;一批纪念北京奥运会的学生和教师作品已被珍藏;一代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礼仪风尚的青少年正在健康成长。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将伴随奥林匹克精神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标签:;  ;  ;  

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拥抱奥运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