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会读书“破”一篇——指导小学生学会阅读理解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生论文,阅读理解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的名句。在教育界,它是古典 的读写教学法。不过,“读书破万卷”,那是一辈子的事,对指导青少年的学习只是努 力的目标。我曾在报上看见一位中学教师的文章《读书破两卷好》,很有创见。两卷, 指小学12本语文书,中学12本语文书。文章指出,学生读书到中学毕业,胸中有这两卷 书(约名家名篇七八百吧),基本上够用了。这是12年的事。说到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五 年级的学生,父母辅导的着眼点,“破万卷”多,“破两卷”也还多。在本月本周期内 ,还是要求孩子先学会“读书破一篇”吧。
一本语文教材,约30篇课文。什么叫“读一篇书”?父母会问孩子:“这课学过了吗? ”“学过了”,就算“读”了。但那个“破”字当什么讲呢?作为学生读“破”一篇课 文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父母应如何检查验收呢?这就很有议一议的必要了。
学一篇课文的一般过程
在语文课上,学生对一篇课文所谓“学过了”,约需要二至八课时。一般按三课时说 ,各课时主要内容安排是: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通过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各种阅读手段,要使学生既掌握课文内容, 又能较熟练地将课文读下来;
第三课时,议论段落结构,领会文章中心,背诵部分片段或全文,完成相应的一些作 业。
作为孩子的父母,检查孩子课文的学习情况时,要与课时安排相一致。如《富饶的西 沙群岛》(中年级),刚学过一课时,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早了,难为 孩子;若三课时学过,孩子仍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那就是书面语言学得不够好。可见 ,父母要了解课堂学习的一般规律,这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内容易,掌握语言难
父母在检查孩子的学习状况时,必须要了解到孩子真正应该掌握的是什么。
一次,在学过《海滨小城》(中年级)一课后,父母这样问孩子:
“《海滨小城》这课学过了吧?”
——“学过了。”
“说说看,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这课写的是我国南方沿海的一个小城镇。那里海面上有渔船和军舰,沙滩上有 贝壳,街道很美,庭院里有许多树木,小花园有些人在休息。”
内容说明还可以。不要说一篇短课文,即便是多集的电视剧,学生在课间也能一套一 套地复述出来。
“既然学过了,你读一遍我听。”孩子有些为难,读了一遍,结结巴巴的,不流畅。
“读都这么费劲,背,更不行了吧?”
孩子诚实地点头。
“那么,像‘海滩’这么精彩的小段,学到手了吗?”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 不去理睬,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还有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 就喧闹起来。
在这个片断中,教学上语言因素要求有三:
一是找出“贝壳寂寞”那个拟人句,能说出它的亮点。
二是能用“‖”准确地将这个段落分为前后两小层,前一层是静态观察,写海滩贝壳 ;后一层是动态观察,写船队归来。
三是一字不差有语气地背诵。
家长一一问过,孩子干脆“三不知”。
看,这样学过的课文,能达到“破”的标准吗?可见,相当多的学生读一遍课文,只是 粗略地了解课文内容,语言并没“吃”进去,更谈不上消化吸收。我有一位老同学在中 学教语文。有个学生考入他们学校,他问道:“你们王老师教语文和作文,主要招数是 什么?”该生回答:“招数,我说不好,反正小学那12本语文书360篇课文,我能背下10 0篇。”
这样就够了。这样的学生,把那些名家名篇学到手,胸有文章百篇,中学再继续这样 ,算是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破”应在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学生升到了小学高年级,对课文的学习要提高一步。读书破一篇的“破”,应在思想 、内容、结构和语言四个环节上下功夫。这里,我以小学课文《落花生》一课做为一个 实例。
本文作者许地山先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这篇《落花生》中心鲜明,内 容质朴,结构简明,语言生动,堪称青少年习作练习的范文。几十年来,本文一直入选 在小学高年级教材中。学生读这篇课文,应在三个方面有明显效益:
1.懂得什么是内容,什么是中心。
不少学生学语文四五年,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大意和中心思想两个概念一直分不清。本 课文是帮助学生辨析这两个概念的良好范例。孩子说“这课我学过了”,应该能准确地 回答出这两个问题:
内容大意——自家在后园种的花生收获了,母亲做成许多样花生食品。晚餐时,全家 人边吃边谈,聆听父亲以花生为题讲述做人的道理。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一次家庭花生宴的故事,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图虚名, 默默地做对人民有益的人。
2.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清详略,学会突出重点。
《落花生》这篇文章,结构完整,详略得当,长短共计15个段落,开头(第1段)、中间 部分(第2至14段)和结尾(第15段)三大块条理清楚。“破”一篇课文,一定要把它的结 构吸收、消化好,这样才能有利于作文的提高。
记叙一件事,各段落不能平均用笔墨。详略得当是高年级学生应懂得吸取的写作知识 。像本课开头段中的这句话: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中,时间跨度大,但只用十几个字就写完了。对比一下,中间部分写大家议论 花生的特点,作者便集中力量,重点十分突出。
3.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在课后提示中),挖掘并背诵语言的亮点。
《落花生》这篇短文,语言十分精练。学生在课堂里学三课时,通过多次默读至朗读 ,应该做到熟读成诵。其中“父亲的话”小段,尤为精彩。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 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这个小段落有两个亮点:其一,作者使用对比写法,用桃子等鲜果对比花生,形象生 动;其二,从全文看,这里是整篇的制高点,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这样精彩的段落 父母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它吗?为什么?把它摘抄到本子上了吗?能熟练地背诵吗?能一字 不差地默写下来吗?孩子若能读得好,背得熟,默得对,说得有板有眼,这才算真正地 掌握。父母辅导孩子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如果能够像这篇《落花生》掌握4个环节的功 夫,孩子在阅读其他课内课外文章的时候,便能逐渐掌握文章的要领。这样,升入中学 后,考试时即使遇到了较为复杂的阅读理解问题,孩子也能够很快找出要点,胸有成竹 地做答。
最后,让我们再说一道算术题。有的父母问过我:“您说小学阶段让学生加大读背力 度,做到胸有文章百篇,怎么讲呢?”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一年级那两本多为学词学句 ,不管它。从二年级起,这10册教材,每册30篇课文,三选一,选择10篇。到孩子六年 级毕业,不就做到胸有文章百篇了嘛。到那时,像前面说的《海滨小城》、《落花生》 等名家名篇,全都“学会了”,孩子自然就奠定了坚实的阅读基础,终生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