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史料概述_杜甫论文

杜诗史料学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史论文,料学论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杜诗史料学是杜诗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史料学的范围相当广泛,广义地说,举凡杜诗的目录、版本、编纂、注释、辑录、考订等,都可以归入史料的范围。千余年来,对杜诗的著录、编纂、注释、版本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这些方面,拙作《杜诗学论纲》(《杜甫研究学刊》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中已作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是《杜诗学论纲》的续作,除目录、版本、注释之外,对于历代选集所选杜诗情况、杜诗资料的辑录、年谱的编纂、丛书类书收录杜诗的情况以及其他种种考订,都列入杜诗史料学讨论的范围。

一、历代唐诗选本对杜诗的取舍

杜诗的专门选本,我们在杜诗目录学中已经述及,这里主要叙述唐诗选本的情况。唐诗选本不仅选择和保存了很多杜诗,是杜诗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资料,从中还可以看出历代选家的诗学观点,特别是对杜诗的态度。唐人已经开始选唐诗,据历代目录书记载,唐人选唐诗多达五十种以上,流传至今的还有十余种。在传世的唐诗选本中,只有韦庄的《又玄集》选录杜诗共七首:《西郊》、《春望》、《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南邻》。并将七首诗置于此集之首,可见对杜诗的重视。韦庄选诗之旨是“但掇其清词丽句”,然所选七首也都是杜诗中的名篇。唐代已经散佚的选本中,可以考知选入杜诗的只有顾陶《唐诗类选》一书。该书成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比成书于光化三年(900)的《又玄集》早四十余年。这是第一部尊杜选本。该书序现在保存在《文苑英华》卷七一四中,其中说:“国朝以来,人多反古,德泽广被,诗之作者继出,则有杜李迥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问。”所选杜诗,达三十首之多,笔者在《唐五代人书中所见杜甫诗辑目》及《〈唐诗类选〉选杜诗发微》(分别载《杜甫研究学刊》一九九○年第一期,一九九三年第二期)中已作详考,可参看,此不赘述。此外,唐人选唐诗中,韦毂《才调集》虽未选杜诗,但其序说:“暇日因阅李杜集、元白诗,其间天海混茫,风流挺特,遂采摭奥妙,并诸贤达章句,不可备录。”则其不选杜诗,并非有意排斥。

降及宋代,唐诗选本对后世影响最大者,首推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但此书不选杜诗,后人对其选诗标准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王安石是尊杜之人,并曾编写杜甫后集。他在《杜工部后集自序》中说:“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氏作者。”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说:“王安石以宋次道家所有唐人诗集,选为此编。世言李、杜、韩诗不与,为有深意,其实不然。按此集非特不及此三家,而唐名人如王右丞、韦苏州、元白、刘柳、孟东野、张文昌之伦,皆不在选。意荆公所选,特世所罕见;其显然共知者,固不待选耶?抑宋次道家独有此一百五集,据而择之,他不复及耶?未可以臆断也。”陈氏所言,或得其实。

宋人选集之选杜诗,可考者:柯梦得《唐贤绝句》选八首,见《郡斋读书志》卷五下;周弼《三体唐诗》选杜诗,见《归田诗话》卷上引方回《三体唐诗序》。元时元好问作《唐诗鼓吹》,是一部著名的唐诗选本,共十卷,专选唐人七言诗,其选九十六家诗五百九十七首。但对杜诗一首未选。其原因很值得探讨。

元代杨士弘《唐音》是一部自成体系的选本,分始音、正音、余响,共十五卷,杨氏不满于自唐至元大多偏重中晚唐的唐诗选本,而以盛唐为正音,故研究唐诗者必读此书。但因李、杜、韩三家世多全集,故未及选。但研究杜诗,仍不失为重要史料。此外,元人林与直《古诗选唐》也选录杜甫诗,见《苏平仲文集》卷四《古诗选唐序》。又元刘履《选诗补注续编》于第二卷选杜诗三十七首,单独为一卷,并自撰《杜甫小传》。诗后间引前人评语,对诗的要旨也有所阐发,颇有参考价值。

明人选本最著名的是高《唐诗品汇》,其四唐分期说及其对流派划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书共九十卷,把杜甫列为正宗、大家,录五古四十九首为一卷,五律八十二首为一卷,五排二十五首为一卷,七律三十七首为一卷。高另作《唐诗正声》二十二卷,也是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该书是《唐诗品汇》的再选本,共从《品汇》中选出唐诗人一百四十余家,诗九百三十一首。其中五言古诗选杜甫三十八首,五言律诗选杜甫十五首,七言律诗选杜甫十六首,都是各体中最多的。其余诸体,或逊于李白,或逊于王维。该书《凡例》言:“李杜二大家,或以为不当选,或以为李可选而杜不可选。杜诗史也,非诗人才子等。……今既曰《唐诗选》,岂敢于此阙?”尊杜之意非常明显。此外还有《唐诗拾遗》十卷,是《唐诗品汇》的增补之作。

明人之选杜诗者,除高外,还有敖英的《类编七言绝句》、胡缵宗《唐雅》、万表《唐诗选玄集》、杨慎《唐绝增奇》、吴炯《唐诗分类精选》、李攀龙《唐诗选》、张之象《唐雅》、李默《全唐诗选》、臧懋循《唐诗所》、吴勉学《唐乐府》、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曹学佺《唐诗选》、徐维桢《晚山堂选唐诗》、张玉成《七言律准》、李沂《唐选援》、唐汝询《唐诗解》、凌云《唐诗绝句类选》、陆时雍《唐诗镜》、施端教《唐诗韵汇》,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邢昉《唐风定》等。

清代唐诗选本层出不穷,远远超过前代选本,涉及杜诗者更多,不能一一列举,今举有代表性的选本如下:

《唐宋诗醇》四十七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所选。唐代选取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四家,宋代选苏轼、陆游两家,诗后多有评语。编者认为杜诗源出《国风》、二《雅》,为唐代第一,故选至十卷,六百七十七首。

《唐诗别裁集》二十卷,清沈德潜编选。沈氏宗盛唐,主李杜,其中五言古诗选杜甫五十三首,七言古诗选杜甫五十八首,五言律诗选杜甫六十三首,七言律诗选杜甫五十七首,五言长律选杜甫五十八首,五言绝句选杜甫三首,七言绝句选杜甫三首。从数量上看,杜诗在《别裁》中就占有绝对的地位。沈氏另有《杜诗偶评》四卷,可参看。沈氏对杜诗学贡献,可参拙作《沈德潜杜诗学述略》,载《杜甫研究学刊》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唐诗评选》四卷,清王夫之编选。卷一乐府歌行,选杜甫十二首;卷二五言古诗,选杜甫十九首;卷三五言律诗,选杜甫十九首;卷四七言律诗,选杜甫三十七首。王氏于选诗后多有评语,评杜甫野望诗长达四百字。王夫之论诗有扬李抑杜的倾向,但此选以杜诗为最多,且评语比较公正,颇多精辟之见,体现出大家风度。

《读雪山房唐诗钞》三十四卷,清管世铭编选。该书选杜诗多达四百余首,并略加圈点评释。读此书,可以窥唐诗全貌,读其所选杜诗,也可以大略窥见杜诗的全貌。其《序例》说:“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杜工部七言古诗,随物赋形,因题立制。……千汇万状,不可殚名,悲喜无端,仰自失,观止之叹,意在斯乎?”“(五律)惟老杜苦学力思,久而大适,炭张变化,律切浑成。兹集所登,殆当肖后各家之半,以学者取法,莫备于是也。”“七言律诗,至杜工部曲尽其变。盖昔人多以自在流行出之,作者独加以沉郁顿挫。其气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无美不备,无奇不臻,横绝今古,莫能两大。”“杜工部有三体诗古今无两:七言古、七言律、五言长律也。”观此数则,可知编者选杜之用心也。

《唐诗笺注》十卷,清人黄叔灿编选。该书选杜诗一百四十一首,沈德潜为此书作序说:“是编虽专收近体,而搜玉探珠,仍不外家弦户诵之什,其笺释也约而该,其疏解也简而晰。以为初学津梁,允足以指迷而户悟矣。”

古往今来,李白与杜甫齐名,因而历代李杜合选之书颇多,对研究杜诗具有很大作用。如明代有赖进德《李杜诗集》、张含《李杜诗选》、顾明史《李杜诗选》、汪旦《评选李杜诗》、林兆珂《李杜诗钞述注》、李廷机《李杜诗选》等。清人有黄士光《李杜诗选》、应时《李杜诗选》、王樟《李杜诗选》、闵奕仕《李杜诗选》、游艺《李杜合集》、王绍兰《李杜诗钞》、杨淮《李杜集旁注》等。或存或佚,都是杜诗的重要史料。

二、传记的撰写与年谱的编纂。

杜甫于大历五年(770)死后不久,润州刺史樊晃就编了《杜工部小集》六卷,在序中说:“工部员外郎杜甫字子美,膳部员外郎审言之孙。至德初拜左拾遗。直谏忤旨,左转,薄游陇蜀,殆十年矣。黄门侍郎严武总戎全蜀,君为幕宾,白首为郎,待之客礼。属契阔湮阨,东归江陵,缘湘沅而不返,痛矣夫!”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对杜甫资料的记载,后人论杜,多加以引用。

唐宪宗元和八年(814),杜甫卒后四十余年,其孙杜嗣业将其迁葬于首阳山,并托诗人元稹撰写了《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这篇《墓志》,对杜甫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实的叙述,并对杜诗的特点与成就作了崇高的评价。而后世聚讼纷纭之“李杜优劣论”也肇始于此。元稹所撰的墓志,历代研究杜诗者都非常重视,自宋以来,各种注本的卷首或卷末都载此志。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旧唐书》撰成,于《文苑传》中列入《杜甫传》,附于其祖《杜审言传》后。《旧唐书》本传除详述杜甫生平事迹外,对杜甫推崇备至,并转录了元稹所撰《墓志铭》中有关“李杜优劣论”的全部文字,称“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然此传称杜甫卒于永泰二年,则误。

北宋时欧阳修、宋祁所撰之《新唐书》,在《文艺传》中列《杜甫传》,该传实出宋祁之手。与《旧唐书》相较,事有所增,文有所减。同时,宋祁撰传,颇为好奇,引自小说、笔记资料很多。在《杜甫传》中,增入杜甫欲杀严武一段,实本范摅之《云溪友议》,与杜甫履历毫无吻合之处。故其传可信程度不如《旧唐书》。传后有赞语说:“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则是对元稹所作《墓志》与《旧唐书》的继承与发扬。

此外,宋人之撰杜甫传者有孙洙。洙(1032—1080),字巨源,真州人。《宋史》卷三二一有传。宋张礼《游城南记》“杜固”下注:“甫为晋征南将军预之后。预玄孙某随宋武帝南迁,遂为襄阳人。甫曾祖某为韦令,又徙河南。宋孙洙为《甫传》,以牧之为甫族孙,盖同出于预也。”仅见此处引录,全文佚而不传。宋人黄震也撰有《杜甫传》,载于《古今纪要》卷十二,文字多剪裁史传,几无发明。又《续通志·列传》卷五五四所载《杜甫传》,全录《新唐书》杜甫本传原文。今不详述。

元人辛文房编《唐才子传》,于卷二列《杜甫传》,大致本于《新唐书·杜甫传》,但有误载,有袭《新传》而误,或《新传》不误而《才子传》反误者。如云:“天宝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飧庙及郊,甫奏赋三篇。”《新传》作“天宝十三载”,《才子传》当脱“十”字,而实则新传亦误,此事应在天宝十载。又《才子传》云:“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待诏”当从《新传》作“待制”。又《才子传》云:“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应从《新传》作“右拾遗”。又《才子传》云:“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按严武当时节度剑南东西川,此脱“东”字。又《才子传》称“坟在岳阳”,《新唐书》本传不载,而是辛文房误读元稹所撰《墓志铭》“旅殡岳阳”者。其事可参《唐才子传校笺》卷二《杜甫传笺证》。

明清人作杜甫传者有唐顺之、李贽、邵经邦、胡震亨、吴景旭、陈沆等,大多剪裁新、旧《唐书·杜甫传》及元稹所作《墓志铭》,无甚新意,今不详述。

建国以后,杜甫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对杜甫传记的撰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国初期,冯至先生撰写了《杜甫传》,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堪称建国以来最早的古代文学家传记。也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杜甫的主要成果,标志着杜甫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八十年代,陈贻焮先生致力于《杜甫评传》的撰写,一九八二年八月始由上海古籍出版上卷,随后又陆续出版中、下卷,三巨册共一百余万字,可谓集杜甫研究之大成。金启华、胡问涛先生也撰有《杜甫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版,莫砺锋先生撰《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都各有特色。

杜甫年谱之作,始于宋人。今人周采泉先生《杜集书目》卷三、卷四所载,即有五十种之多,其中有些年谱已经散佚,仅见他书引用零星资料,但这些都是研究杜诗的重要史料。

宋人吕大防首先编著《子美诗年谱》,又称《杜诗年月》、《杜甫年谱》等。吕大防(1027—1097),蓝田人。哲宗时封汲国公,世称吕汲公。由进士第历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知永兴军,元祐初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后为章惇构陷,贬死。这部年谱不仅是现在所存的杜甫年谱的开创之作,也是我国所有年谱的第一种,其价值与地位不容忽视。吕氏所编《年谱》,主要是以年系诗,详于诗而略于事。历代杜集编年本,如吴若、单复、蔡梦弼、李长详、浦起龙等,皆祖述之。清人方贞观在《手批杜诗辑注》题识中说:“吕汲公作杜诗年谱,不过酌量其先后,仿佛其时势,约略其踪迹,初未尝逐年逐月,征事征诗。而梁权道、黄鹤、鲁訔之徒,用以编次,遂年栉月比,若与子美同游处,而亲见其讴咏者,其无所关会,无可援据之作,则穿凿迁就以巧合之;或借他题片语只字以证其当为是时是事而发,欺人乎?自欺乎?亦愚之甚矣。”

吕大防所编年谱,也有一些错误。其后不久,赵子栎又编杜工部年谱,目的是订正吕谱的讹误,故其自序说:

吕汲公大防为《杜诗年谱》,其说以谓:“次第其出处之岁月,略见其为文之时,得以考其辞力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者如此。”窃尝深考其谱,以谓甫生于睿宗先天元年壬子,而甫实生于开元元年癸丑;以谓甫没于大历五年庚辰,而甫实没于大历六年辛亥。其推甫生没所值纪年,与夫纪年所值甲子,皆有一年之差,且多疏略。今辄为订正,而稍补其阙,俾观者得以考焉。

其编谱的目的在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只是赵氏其意本善,而其功力有所不逮,故舛误之处较之吕谱更多,如吕谱考杜甫生卒年仅干支之差,而赵谱则前后皆误。宋人庄绰在《鸡肋编》中说:“宗室子栎,字梦授,宣和中,以进韩文、杜诗二谱,为本朝除从官之始。然必欲次叙作文岁月先后,颇多穿凿。”《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七也说:“考宋人所作杜甫《年谱》,又有蔡兴中(按应作宗)、黄鹤二家,皆以甫五十九岁为大历庚戌。独子栎持异议,以为卒于辛亥之冬。不知辛亥甫年六十矣。且子栎以五年庚戌《晚秋长河送李十二》为甫绝笔。甫生平著述不辍,若以六年冬暴疾卒,何至一年之内竟无一诗。此又其不确之证也。其所援引亦简略。”

除以上二种外,宋人所编杜甫年谱比较重要的有蔡兴宗《重编杜工部诗年谱》。此谱较吕谱为详,考证尤为缜密,近人闻一多《少陵诗谱会笺》即取法于此。又有鲁訔《杜工部诗年谱》一卷。又名《杜工部草堂诗年谱》,版本较多,《四库全书》本前有鲁訔《编次杜工部诗序》,末有王士禛跋。此谱本于吕、蔡二谱,然较二谱详赡,但也有失考之处。又有黄鹤《杜工部诗年谱》一卷,又称《年谱质疑》或《年谱辨疑》。此谱主要考证前人之失,可资参考之处颇多。《四库简明目录》说:“寇以年谱,辨疑为纲领,而诗题下各注其岁月,未免多所穿凿。然钩稽辨证,具有苦心,亦非全无一当。”此谱版本极多。

据谢巍所编《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所载,宋人编杜甫年谱还有计有功《杜工部年谱》、吴若《杜工部年谱》、鲍彪《少陵诗谱》、梁权道《杜工部年谱》、吴仁杰《杜工部年谱》、徐宅《杜工部年谱》、佚名《杜工部年谱》等。

元明以后,注释校刊杜诗者,大多又在卷首或卷末编撰年谱。金元好问《杜诗学》前有《杜工部年谱》;元刘征《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附有《杜工部年谱》一卷;明单复《读杜愚得》内有《杜少陵年谱》一卷;明胡震亨《杜诗通》卷首有《杜工部年谱》;明刘世教《杜工部分体全集》附《年谱》一卷;明黄陞《重刻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文集》附《重刻杜工部年谱》一卷;明李长祥《杜诗编年》前有《杜诗目录谱》一卷;清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附《杜工部年谱》一卷;清钱谦益《钱注杜诗》附《少陵先生年谱》;清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卷首有《杜子美年谱》一卷;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首有《杜工部年谱》一卷;清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附《杜工部诗史谱目》一卷;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首有《杜少陵编年诗目谱》一卷;清范廷谋《杜诗直解》附《杜工部年谱》一卷;清边连宝《杜律启蒙》卷首有《杜工部年谱》一卷;清江浩然《杜诗集说》附《杜工部年表》;清杨伦《杜诗镜铨》卷首有《杜工部年谱》一卷;清周篆《杜工部诗集集解》卷首有《年谱》一卷等等。其中非常重要且非常通行的有以下数家。

1.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又称《重订杜少陵年谱》。此谱体例较前人所编不同。首为世系,接下来是年谱,谱以列表形式说明,颇为简明清晰。表又分四栏,一是纪年,二是时事,三是出处,四是诗。其特点是详于史事及唐代典章制度,与其注杜诗相通,颇有助于知人论世。其《钱注杜诗》卷首注杜诗略例说:“今据吴若本识其大略,某卷为天宝末乱作,某卷为居秦州、居成都、居夔州作。某紊乱失次,略为诠订,而诸曲说一一削去。”其注杜诗及编《年谱》之宏旨,于此可见。宋元以来的杜甫年谱,首推钱氏所撰最为精当。

2.朱鹤龄《杜工部年谱》。此谱载于《杜工部诗集辑注》附录中。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吴江松陵人。明诸生。其《辑注》详于经史典故及地理职官,用力甚勤,用心甚苦。其《杜工部年谱》所详者也在经史典故与地理职官,与钱谦益所撰《年谱》各有千秋。清人仇兆鳌评此谱说:“简净明当,可称定本。但末一条关于生死大事,皆未分明。”故仇兆鳌撰《杜诗详注》时,以朱鹤龄原编为底本,加以校订,以载于详注之首。仇氏主要辨证杜甫死地之讹,并采吕大防、鲁訔、黄鹤诸旧谱。裁别异同,以小字双行加注。

3.浦起龙《杜少陵编年诗目谱》。其凡例言:“往近体裁,卷分各种,既不病其夺伦;迁流人事,义取互相,或颇嫌乎离立。将以还诗史之面目,厥惟寓年谱于篇题,若网在纲,其比如栉。为便读计,则古、律、绝六集,居然按部就班;为尚论资,则玄、肃、代三朝,从此发凡起例。作编年诗目谱。”其实是作品系年目录。此种体例,张溍已用之于前,只是张氏无多发明,而浦氏兼采众说,列于其书之首,对阅读该书,颇为方便。而因年系诗,未详所本,故难以援引。

近代以来,编撰《杜甫年谱》者更多,不下三十种,今不一一胪列,只选有代表性的二种介绍如下。

1.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此谱初刊于武汉大学《文史哲季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四期(1930年4月至1931年1月),后收入《闻一多全集》,置于《唐诗杂论》之中。该谱是一部最完整的《杜甫年谱》,其考证详明,条例清楚,均属空前。其以杜诗作为出处记录,体例取法宋人蔡兴宗编《杜工部年谱》,同时又广收前人年谱之长,辨其舛讹伪误,考证尤为缜密,堪称集大成之作。

2.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此书是集体编纂,一九五八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排印,一九八一年五月再版。编纂年谱时,“李劼人方主持成都文化局,大力兴复成都杜甫草堂,征集历代杜集著作,不遗余力。四川人文由来称盛,更以草堂收藏之富,凭藉者厚。以蜀人考证少陵当日之踪迹,当然远胜前作。所有杜甫年谱,除闻谱外,以此谱最为有据矣。”(周采泉《杜集书录》卷三)该谱分“时事”、“生活”、“作品”、“备考”四项叙述,联系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对杜甫的生平活动、行踪、交游与创作,作了详细的考证。体例是按年编次,每年下又分三种字体排印,时事一项记当时政治大事,生活一项记杜甫的生活与创作,作品一项是给作品系年,备考一项记载当时重要作家事迹。对读者了解杜甫的生活与思想的发展变化,学习和研究杜诗,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杜诗资料的辑录。

杜诗资料的辑录是随着杜集的编纂、校勘、注释的兴盛而不断发展的。宋人注杜集,往往将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及新、旧《唐书·杜甫传》附录于后。关于杜诗资料的辑录,大致分二种情况,一是专书辑录,二是附录于他书之中。

(一)专书辑录。

杜诗资料辑录之专书,首推宋方深道《诸家老杜诗评》五卷。方深道,字正夫,晋江人。官奉议郎,知泉州晋江县事。此书的特点是收集诸家评论,作者自序说:“先兄史君尝类集《老杜诗史》,仍据唐宋已来名士评公诗者,悉摭其语,别为卷帙,号曰《老杜诗评》,以附《诗史》之后,俾览者有所考证。深道须次之暇,又于后来诸小说中,择其未经纂录者,自《洪驹父诗话》以下凡八家,从而益之。因书卷首,镂版以传于世云。”则首作《老杜诗评》者为方深道之兄方醇道,深道之书乃是补其未备之作。此书以评诗为主,实为后世专论杜诗之诗话、笔记汇辑之嚆矢。原书五卷,今仅存三卷,有明钞本。

此后辑评之书有清林时对《纂杜评略》一卷,皆辑历代杜诗评语。此书仅见民国《鄞县通志·艺文志》著录。自宋及清,辑录杜诗资料而以专书行世者不多。

建国以后,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一九六四年出版了该丛书的《杜甫卷》唐宋之部,按照该书前言所言,辑集范围是从唐代到五四以前有关杜甫研究的资料,内容大致包括:杜甫生平事迹的记述,杜甫诗歌的评论,作品本事的考证,文字典故的诠释。其体例分上下两编,上编是从诗文别集、总集、诗话、笔记、史书、地志、类书辑集对每一篇作品的评析,类似于集评。编排特点是以人为纲,每人之下,先本集,后其他著作,最后是见于他书文句,检索颇为方便。可惜至目前为止,仅出版了上编唐宋之部三册。该书是研究杜甫极为有用的资料,希望元明清及近代部分能早日出版,以造福于学术界。

专书辑录还有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叶嘉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本书所采诸说,以历代评注杜诗的专著为主,兼及各选本偶有可供参考之说;集说次第,以时代先后为序;其体例大致分编年、解题、章法及大旨、集说四章。书中又时加编者之按语,颇有见地。该书是研究杜诗的重要资料。

(二)非专书辑录。

非专书辑录是指附于他书中辑录的杜诗史料。杜诗注本中辑录其他史料,大概始于宋蔡梦弼《草堂诗笺》。该书在卷首录入《草堂诗话》二卷及鲁訔、赵子栎所编二种《年谱》,其后杜诗注释中附录其他资料者渐多。清钱谦益《钱注杜诗》,有四项附录,一是《自传集序》,二是《少陵先生年谱》,三是《诸家诗话》,四是《唱酬题咏》。该书实是取法《草堂诗笺》附录,而有所增广。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于卷首录新、旧《唐书》本传、《杜工部年谱》,卷末附编元稹《杜员外墓系铭》等序跋二十二篇及《诸家咏杜》、《诸家论杜》等。清杨伦《杜诗镜铨》附录有《传志》、《年谱》、《评论》。建国以后,注释杜诗之书,也大多有附录,这对于学习与研究杜诗,都极有助。

四、类书的收录。

类书是采集群书、分类编纂,以便寻检之用之书,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类书中引录之书,有不少现在已经散佚,因而对于辑佚、校勘等,均有很大作用。唐代,尤其是初盛唐时期,是类书极为发展的时期,《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为其代表。但现在唐代的类书中,未见引录杜诗。宋代类书也极为发达。北宋时有著名的四大类书,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因其体例所限,仅《文苑英华》引用杜诗最多,达二百二十首,又录杜文六篇。《英华》所引,历代注家非常重视,对于异文颇多征引,称《英华》本。《英华》稍后,姚铉于大中祥符四年编成《唐文粹》一百卷。该书以《文苑英华》为底本,选录唐代诗文歌赋,搜罗甚广,别择颇严。其中选杜赋四篇,五七言古诗数十首。各家注释于异文多取正于此。

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明代解缙等编纂的《永乐大典》。该书正文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与《目录》六十卷,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字数达三亿七千万左右。全书按韵目编次,分列单字,依次辑入用该字起名的文史资料。所收版本,大多为宋元珍籍善本。嘉靖、隆庆年间,另摹副本一份。明亡,正本毁。现所存者仅七百三十余卷。在这些残卷中,所征引杜诗也不少,对于校勘《杜甫全集》,辨别杜诗真伪,考证杜甫事迹等方面,都很有作用。《大典》采杜集版本为元人高楚芳《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本。《大典》残卷所引杜诗,据笔者所考,达六十二首之多。参拙作《〈永乐大典〉所引杜甫诗辑考》,载《杜甫研究学刊》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当然,类书中引用杜诗者还不止此。这些可贵的资料,现在加以辑录与研究者尚不多,此处只是择其要者以作简略的说明。

五、杜诗伪书。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论述杜诗史料中真实的可以直接运用的史料。但杜诗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伪书,其中也有不少珍贵的史料,使用时必须加以鉴别。伪书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抄撮他书。这主要是一些坊刻本,宋代就产生了不少。如《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是宋时坊本,大多是删取九家注而成,只是偶有增益之处,分类也极为庞杂,不依时代,不分体裁。但因刻本较早,价值仍然很高。

(二)伪造作者。如《东坡杜诗事实》一书就是伪作,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自序》云:“杜少陵诗,世号诗史。自笺注杂出,是非异同,多所抵牾,至有好事者掇其章句,设为事实,托名东坡,刊镂以行,欺世售伪。有识之士,可为浩叹。”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跋章国华所集注杜诗》云:“章国华过予山间,以所集注杜诗示予,其用力勤矣。然其所引《东坡事实》者非苏公作,闻之长老,乃闽中郑昂尚明伪为之,所引事皆无根据,反用杜诗现句增减为文,而傅其前人名字,托为其语。至有时事先后颠倒失常者。旧尝考之,知其决非苏公书也。”关于《东坡事实》一书,古代辨之者颇多,兹不详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四《张伯成注杜》云:“《怀麓堂诗话》云:‘《杜律》乃张注,非虞注,宣德初有刊本。’按张性字伯成,江西金溪人,元进士,尝著《尚书补传》。独足翁吴伯庆有挽诗云:‘笺疏空令传杜律,志铭谁与继唐碑。’予在京师曾得张注旧本。”

(三)增加伪注。如王洙所编杜集,本来没有注释,后人有托王洙之名加注者。王观国《学林》卷五云:“近世有小说《丽情集》者,首序子美因食牛肉白酒而卒。此无据妄说不足信。今注子美诗者,亦假王原叔内翰之名,谓甫一夕醉饱卒者,毋乃用小说《丽情》之语耶?”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引《洪驹父诗话》云:“世所行注老杜诗,云是王叔原(按应作原叔),或云邓慎思所注。甚多疏略,非王邓书也。”

有关杜诗伪书颇多,除前举二例外,尚有黄庭坚《杜诗笺》、邓忠臣《注杜诗》、佚名《少陵诗总目》、师古《杜诗详说》、林樾《少陵诗格》、佚名《门类增广十家注杜工部诗》、《十五家注杜工部诗》、《二十家注杜工部诗》、《六十家注杜工部诗》、邵宝《杜诗七言律注》、杜举《杜陵诗律》等。有关杜诗伪书,程千帆先生曾作《杜诗伪书考》(载于《古诗考索》),考出伪书五种,周采泉先生《杜诗书目》内编卷十一《伪书之属》专门列出伪书十五种,可以参考。

标签:;  ;  ;  ;  ;  

杜诗史料概述_杜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