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东南亚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中国石油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现在及今后的石油形势
对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而言,石油安全具有不同的含义。对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的中国来说,石油安全指的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受石油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冲击,国内消费者可以在经济承受范围内稳定、可靠地获得所需石油的状态。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增长很快,对外依赖度迅速提高。今后20年内,由于一方面中国的石油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时期其石油增产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国内供求之间愈益扩大的差距只能靠增加的进口来弥补。这就需要中国在国外一方面要尽量多辟油源,以避免国内石油供应出现短缺;另一方面要尽力确保中国外来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力求中国石油进口遭遇阻断。东南亚位于中国的海上石油生命线上,对中国石油安全有重要影响,中国制订石油战略时不能忽略对东南亚因素的考量。
从现在至2020年,世界石油的供需总体上将保持平衡,实际油价不会长期高走。但由政治和军事因素而导致的石油供应严重中断和油价在某段时间内居高不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石油危机的爆发很容易对缺乏有效防范手段的石油进口大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造成破坏性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中国石油需求量迅速攀升,“1984年以来,中国的石油消费年均增长4.9%”(注:《21世纪环球报道》,2002年10月14日。)。而同时期石油生产发展缓慢,有的年份产量甚至下滑。这种供求增速不同的态势在今后约20年内势难改变,这就决定了中国石油进口的规模必然继续扩大,石油供应将愈益依赖进口。国外一些重要机构对中国今后15~20年的净进口量的增长做了不同的预测。以下是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EIA)、国际能源机构(IEA)、《油气杂志》(OGJ)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的预测:
表1 EIA、IEA、OGJ和LANL对中国石油进口量的预测
单位:百万桶/日
资料来源: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2,Table A4.World Oil Consumption by Region,Reference Case,1990-2020”,at http://www.eia.doe.gov/oiaf/ieo/tbl-a4.html;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2,Table D4.World Oil Production by Region,Reference Case,1990-2020”,at http://www.eia.doe.gov/oiaf/ieo/tbld4.html;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China's Worldwide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p47,at http://www.iea.org/books/studies/2000/china2000.pdf;Oil & Gas Journal/February 19,2001,p.69;E.Iain McCreary,Alan Y.Gu,Verne W.Loose and Joseph M.Roop,“China's Energy:a Forecast to 2015”,p Ⅰ~5,September 1996,at http://www.lanl.gov/orgs/d/d4/pdf/china.summary.pdf.
国内石油专家对中国石油前景普遍更乐观,但相互间分歧也很大(注:有的中国专家估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分别为6000万~7500万吨和1.3亿吨,see China Oil Gas and Petrochemicals Newsletter,Vol.7,No.24,December 15,1999,p1,quoted in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China's Worldwide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p47,at http://www.iea.org/books/studies/2000/china2000.pdf。另一位专家的相应数字则是1亿吨以上和2.5亿吨,见任雪松:《中国石化巨头海外新圈地运动》,at http://www.china5e.com/dissertation/naturalgas/0077.htm。)。国内外的这些预测中,笔者倾向于赞同OGJ的数字。
另一方面,多数石油专家认为中国的石油对外依赖度到2020年将达到50%以上。
二、东南亚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东南亚对中国石油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来源安全和运输安全,都有重要影响。
1.东南亚仍是中国进口的重要来源
东南亚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始于1992年(注:Daniel Yergin,The Prize:the Epic Quest for Oil,Money,and Power(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1),p74.),之后一直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地区。印尼、马来西亚、文莱都是老牌的石油出口国,其中印尼是亚太地区惟一的欧佩克成员国。作为新兴的石油输出国,越南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迅速增长(注:越南1988年的原油产量还仅为68万吨,2000年即达到1645万吨,增长十分迅猛。越南原油出口量亦迅速增加,至2001年3月越南已实现原油出口总量1亿吨。参见游明谦:《迅速发展中的越南油气业》,《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9期,第13页。)。在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因为地理上的毗邻以及其油质的优良等有利条件,东南亚迄今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地。印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来源国之一,尽管现在与中国的石油贸易规模已不如以前,但印尼仍然是中国的重要石油合作伙伴。越南油气工业的发展、中国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越南对华石油输出量的快速增长。在2001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家中,越南居第六位,它在中国原油进口中占据5.6%的份额,比印尼还高约2个百分点(注:《21世纪环球报道》,2002年10月14日。)。
但是,由于下降的资源量逐渐不能满足其增长的需求,东南亚从整体上说在不久以后将由石油输出地区转为输入地区,这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印尼的石油生产近年来呈萎缩之势。“在其达到鼎盛的1977年,(印尼)石油年产量高达8293万吨”(注:俞亚克:《当代印度尼西亚经济》,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0页。)。之后由于一些大油田的老化且鲜有新的重大石油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印尼的石油产量逐渐下滑,2001年印尼原油产量仅约为1994年的75%。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印尼国内石油消费量逐渐上升。这一降一升导致了印尼近年来石油出口的缩减。在今后10年内,印尼甚至可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注:迄今印尼绝大多数的油气勘探开采活动集中在其西部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及附近海域,其可能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东部的勘探程度很低。但由于印尼东部油气资源的开发很难克服地理、经济、技术以及政治方面的障碍,估计今后10年内,印尼东部不会成为其重要石油产区。之后如果其东部的油气得到大规模开采,印尼有可能会重获石油出口国身份,但即便如此,其净出口量很可能会较有限。)。马来西亚的石油业前景也不乐观。尽管最近几年马来西亚的原油产量比较稳定,但自1996年以来,其探明石油储量已下降了约30%。美国能源部认为,马来西亚在2010年前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Department of Energy,“Malays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July 2002,at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malaysia.)。越南的油气业尽管成长迅速,但其绚丽可能是暂时的。越南的石油探明储量仅约为6亿桶(注:“Worldwide Look at Reserves and Productions”,Oil & Gas Journal/Dec.24,2001,p126.),储采比仅5年。而且,越南正在进行开采或勘探活动的区块大多邻近甚至位于南沙海域,该海域的主权争端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因此,越南石油业今后的发展因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越南现在和今后有限的采油规模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南亚从石油净输出区转为净输入区的趋势。东南亚开始依赖外来石油后,中国即便还能从那里进口石油,其数量也很可能非常小。
2.东南亚天然气资源对中国石油安全的意义
天然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而且由于其广布性,它对世界局势尤其是中东政局的变动不如石油敏感。因此,从环境和供应稳定性的角度看,天然气比石油更有利于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气能在一些经济领域替代石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石油业承担的国民经济重压和纾解各国政府及人民对石油供应及价格状况的忧虑,天然气供应的增长对石油安全也是有利的。目前,中国的天然气生产规模较小,同时,中国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四川盆地,消费需求巨大的东部尤其是华南地区与国内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相距遥远(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工程只能部分缓解华北、华东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华南地区并不能直接因之受益。另一方面,尽管中国领海也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海洋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其产量也远不能满足东部的需求。)。因此,中国东部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天然气储、产量巨大,又与华南隔海相望,是中国较理想的天然气合作伙伴。印尼和马来西亚共有约2.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是世界第一和第二液化天然气(LNG)输出国。大量从东南亚进口天然气或投资于东南亚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有利于中国的石油安全。
3.东南亚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
东南亚对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它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巨大影响。东南亚水域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是中国远至中东、非洲的海上石油生命线的重要一段。现在中国进口石油的60%以上都要运经马六甲海峡。海峡中运输不畅甚或阻断都会直接损害中国的石油利益。另一方面,中国更多的进口石油要从南海海面经过,东南亚国家从西、南、东三面包绕南海,它们对南海航运状况也有较强影响力。
4.南海争端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南海争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石油的资源和运输安全。南海已被公认为一块油气富聚区,但资源量到底有多大却没有定论。各国的石油界和非石油界人士对南海尤其是南沙油气做了各种相差悬殊的估计。中国学者叶自成认为,仅仅南沙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就达600亿吨(注:叶自成:《东—南线地缘:中国地缘中的热线地缘》,叶自成主编:《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426页。)。如果根据多数专家认同的南沙30%~40%的油气资源是石油来计算,南沙的石油资源有1323亿~1764亿桶之巨。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梅仁·马牙洛认为整个南海的石油资源有2250亿桶(注:《环球时报》,2002年5月13日。)。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估计则低了很多,它认为南海各海盆发现和未发现的石油资源仅约280亿桶(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Department of Energy,“South China Sea Region”,March 2002,at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china.html.)。俄罗斯外国地质研究所估计南沙油气资源量为60亿~75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共有18亿~22.5亿桶(注:Knut Snidal,“Petroleum in the South China Sea-a Chinese National Interest?”,June 2000,at http://www.prio.no/research/asiasecurity/Publications/pdf/ksnidal%20CandPolitThesis.pdf.)。以上估计相差虽大,但都指的是总资源量而非可采储量或探明储量。总资源中只有一小部分才是经济可采的,因此,即便以对南海油气量最乐观的估计为据,经过“打折”后,实际可利用的资源也是较有限的。
迄今,中国在南沙油气开发大竞赛中处于不利地位。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和越南竞相在南海南部开采油气。在直接卷入南沙争端的国家中,马来西亚在南沙海域中拥有的油气井最多,产量也最高。越南的三大油田——“白虎”、“龙”和“大熊”——提供了越绝大部分的原油产量,对近年来越南迅速增长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贡献很大,而这些油田都位于南沙及毗邻海域。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气田纳土纳D——Alpha现由印尼开采,该油田位于中国的领海内。在1995年中国出版的地图是把围绕纳土纳岛附近的海域(包括纳土纳D——Alpha气田所在的海区)纳入中国领海的。印尼近年增强了它的海军力量,加强了纳土纳海域的巡逻(注:焦方正:《中国周边国家油气工业》,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页。);并且还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海空军事演习。菲律宾是东南亚的贫油国之一,其石油消费严重依赖进口。为了增加石油产量,菲律宾多次在其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勘探,但一直没有重大的资源发现,这种情况直到菲开始在南沙海域勘探开采油气才有了改观。2001年,菲宣布在南沙海域中的马兰帕亚油气田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该油气田据估计储藏有约8500万桶的凝析油和约737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Department of Energy,“Philippines Country Analysis Brief”,May 2002,at http://www.eia.doe.gov/emeu/eabs/philippi.html.)。由于在南海中发现大量油气,菲律宾政府现在对其油气前景持乐观态度。东南亚最小的国家文莱也声称对南海的部分海域拥有主权,并且已在南沙海域开采油气多年。和东南亚诸国不同,中国尚未开始在南沙海域开采油气。
然而,对中国石油安全而言,资源利益并不是中国在南海的主要利益。南海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它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的重要一段。现在中国大多数外来石油要经过南海,未来20年内,这种态势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一旦南海上爆发资源或其他诱因引起的国际冲突,中国石油的运输安全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由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继续攀升,而石油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南海航路的受阻会较严重地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三、东南亚在中国地缘战略中的地位
对中国而言,东南亚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意义,表现为: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中国重要的地缘利益区域。东南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大陆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其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全球约一半的货轮要从该海峡经过。东南亚的龙目海峡和望加锡海峡也是全球重要的海上通道。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理意义在于中国南方为其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环绕。东南亚岛链可以是中国防御西太平洋地区之外的大国的第一道防线(对中国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也可成为象征中国睦邻政策的花环(这是次好态势),也可能成为“缚龙索”(这种情势对中国最不利)。2.中国南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东南亚在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分量。华南有较长的海岸线,其安全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防力量,然而,中国海军力量迄今仍较为薄弱,因此,华南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柔软腹部。同时,华南又是今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的安全程度与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息息相关。3.东南亚水域及南海不仅是中国石油生命线的重要一段,也是中国其他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运输通道。运输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海上运输持合作态度是中国经济安全所必需。4.东南亚是美国和日本等大国的重要政治和经济利益区,中国如何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与中国和这些大国的关系有密切联系,进而会对中国地缘安全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其结果是:一方面,日本拥有对东南亚的较大政治、经济影响力;反过来,东南亚的局势变化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减日本的国家利益。另外,日本确定它有两条海上生命线,其中一条即经过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直至印度洋,日本的包括80%以上的国内消费石油在内的大量进出口货物要沿着这条线运输,保障这条运输线的安全是日本根本国家利益所在,其中东南亚水域的畅通无阻是日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美国对东南亚海上通道的依赖度不及日本,它每年只有一小部分商船和军舰需经过东南亚。美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程度也不及日本。因此,美国在东南亚只存在较小的经济利益。实际上,东南亚对于美国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美国在东南亚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东南亚是美国欧亚地缘战略棋局中的重要一子,美国希望通过控制它来有效地遏制印度、日本以及中国。如果认为中国损害了其在东南亚的重要利益,美国和日本可能会联合起来,采取不利于中国的行动,甚至向中国的地缘环境施加全方位的压力。
由于东南亚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中国加强其石油安全的措施不应破坏本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石油是一种关乎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商品,为了虚幻的国家利益或者出于理想主义的外交考虑而牺牲本国的石油利益同样是错误的。
四、中国在东南亚应采取的确保两种安全的政策
中国应坚持在东南亚贯彻既加强石油安全又确保地缘安全的政策,包括:
1.参与维持南海现状。如果中国采取旨在改变南海现状的政策,很可能会既损害中国在南海航运自由的极端重要的国家利益,又恶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关系,进而导致中国地缘安全压力的增大,因此,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应挑战南海现状。然而,南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另外,中国在南海还有较大的资源利益,因此,中国在南海采取绥靖甚至后退政策都不能为国人接受。权衡之下,中国在南海的正确政策应是参与维持现状。而且,中国不仅自身应坚守现状,还应促使别国遵守已有的维持南海现状的各项协议、宣言。对别国破坏现状的行动,中国必须坚决反对,但这种遏止应尽可能在已由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创立并将继续发展的处理南海争端的机制范围之内,以免引起东南亚国家的误解,导致地区局势不必要的紧张。
2.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交流和合作。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通过军事交流,可以增强对彼此军事力量和意图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消除相互间不必要的误会,从而确保地区局势的稳固。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则既可加强中国海洋运输通道的安全,又能密切双方的政治等关系。
3.中国应更多地参与东南亚的油气勘探和开采。中国石油公司已在东南亚油气业的上游领域经营多年,最近的动作包括:2002年1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5.85亿美元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注:任雪松:《中国石化巨头海外新圈地运动》,at http://www.china5e.com/dissertation/naturalgas/0077.htm;另见萨丹那:《“走出去”——中国投资东南亚》,at http://www.Phoenixtv.com.cn/Phoenixweekly/72/24zou.html。)。同年9月,中海油又以2.75亿美元收购了印尼东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注:中国能源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订立框架协议收购印尼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2002年11月10日,at http://www.china5e.com/news/oil/200211/200211100028.html。)。这些说明中国参与东南亚油气开采业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应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这不仅是纾解中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和加强中国石油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国与东南亚政治关系的要求。
4.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该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中国应和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一起共同努力把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扩大到东北亚,在“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机制内建立东亚能源合作组织,以协调东亚与世界其他地区以及东亚各国之间的能源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已共同确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日本和韩国也表露了不让中国专美的意愿。共创自由贸易区反映了东亚国家提升相互间经济合作水平的强烈愿望。扩大东亚各国之间的油气合作既应该符合自由贸易区的精神和原则,也必须成为自由贸易区的更坚实的一根支柱。
标签:石油论文; 南沙论文; 油气改革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石油开采论文; 南海美国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能源论文; 日本南海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南海局势论文; 南海军事论文; 经济学论文; energy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