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成
(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0)
【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混合瘤患者66例,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观察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以及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下颌缘支、颊支、颧支等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7%、11.8%以及8.8%,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83.3%、62.5%以及68.8%;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6.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不同手术方法;腮腺混合瘤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94-02
腮腺混合瘤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并且发病率很高的唾液腺肿瘤,虽然该病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但是复发率较高,并且存在着浸润包膜的恶变倾向,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该病[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院将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腮腺混合瘤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CT、彩超、冰冻切片、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等临床检查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混合瘤患者66例,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7例和3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1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0岁,中位年龄:(41.67±6.75)岁;病程:1.2~9.5年,平均病程:(3.46±1.17)年;右侧腮腺患者41例,左侧腮腺患者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采取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前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位置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的32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浅叶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摘除腮腺浅叶。
1.2.2治疗组 本组的34例患者接受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局麻加强化或者全麻,对患者作常规耳周“S”手术切口,或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作弧形切口于耳后、下颌,并根据肿瘤大小和部位确定长度,然后将皮下组织以及颈阔肌切开,并仔细观察肿瘤与腮腺嚼肌筋膜密切程度,如果二者属于紧密相贴的情况,则需要将翻瓣进行分离,将筋膜沿肿瘤边缘环形切开,使腮腺组织及术区进行充分暴露,但是如果二者相贴并不紧密,则先需将腮腺嚼肌筋膜切开然后进行翻瓣[2]。解剖方向为面神经末梢分支向主干神经进行,对患者面神经分支的先后顺序进行全面观察,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多数分支导管、深叶、腮腺导管、浅叶腺体等进行保留,结扎处理涉及的全部分支管。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主要面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
参照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下颌缘支神经功能损伤(占比83.3%),20例患者出现颊支神经功能损伤(占比62.5%),22例患者出现颧支神经功能损伤(占比68.8%);治疗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下颌缘支神经功能损伤(占比14.7%),4例患者出现颊支神经功能损伤(占比11.8%),3例患者出现颧支神经功能损伤(占比8.8%);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其中包括面部明显凹陷畸形患者3例,面瘫患者3例,皮下积液或涎瘘患者4例,Frey综合征患者5例;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其中包括面部明显凹陷畸形患者1例,面瘫患者1例,皮下积液或涎瘘患者1例,Frey综合征患者2例;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腮腺混合瘤是临床上一种最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源于腮腺上皮,以腮腺、腭部及颌下腺最为常见,研究资料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并且发生恶变的趋势也随之加强。传统上主要采用全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该病虽然能够强肿瘤进行切除,但是由于切除范围的扩大也会导致经常肿瘤连同包膜以及正常腮腺组织切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3]。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不仅仅能够将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同时对腮腺导管、部分腮腺组织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对传统手术的弊端进行了有效弥补,同时还能够将患者剩余腺体的正常分泌功能进行了有效保留,并且这种手术方式切口较小,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伤口愈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66例腮腺混合瘤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6.9%;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下颌缘支、颊支、颧支等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7%、11.8%以及8.8%,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83.3%、62.5%以及68.8%,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安全有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邹金伟,朱宇锋.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21(12):177-178.
[2]朱荷香.探究涎腺混合瘤及其术后复发瘤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5,16(05):964-965.
[3]付建云,马群华,张大铮.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术后腮腺混合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6(16):116-117.
论文作者:李铁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腮腺论文; 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导管论文; 统计学论文; 损伤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