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与现实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与现实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与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论文,理想论文,自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09-0011-06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的“七一”讲话,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明确地提出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进步的人类所追求最高理想与对人和社会改造的具体步骤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加以探讨。

“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讲的这句话潜在地包含着他以后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逻辑,我以为,就其终极目的和人文本质而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最核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

在马克思那里,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多方面的表述如:“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1](P535)“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只是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局部生产职能的痛苦的承担者”;[2](P500)物质生产力的限制,取决于物质生产对于个人的完整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础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3](P222)是“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4](P486)“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5](P330)未来社

会将提倡“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从而使个人“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范围的多样性活动和对世界的实际关系,因此是过着一个多方面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思维也像他的生活的任何其他表现一样具有全面的性质”;[5](P296)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6](P130)的社会形态,其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4](P104)“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7](P491)等等。

综观马克思以上有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注: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的“人”,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人”应是个人,这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符合与社会相区别的个人的发展逻辑。一是认为还是提“人”比较合适。其原由是: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是复数,是就“所有人”而言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单个人或某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个性解放”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我以为,上述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基于特定的“话语环境”的考虑,本文采用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提法。)的论述,我以为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逻辑规定性。

先说第一个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个性、智力、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的协调发展,它着重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客观状态或客观境界。“人的自由发展”指的是人在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目的和压迫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体力、个性、智力、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它着重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一种主观状态或客观境界(即人对自己发展的驾驭)。当为谋生所迫和旧式分工所限时,人就不可能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又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抑或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种人的发展的客观境界和主观境界的有机统一体。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4](P108)人的能力发展愈全面,人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发展自己,反之亦然。当人的总体能力发展

程度低且又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时,他就不可能获得较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当然也就难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发展”又制约和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考察人的活动与旧式分工的关系过程中指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5](P37)进而言之,对人来说,旧式分工是一种自发的、被迫的活动,正是这种自发的、被迫的活动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可见,只有在“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即在获得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的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发展自己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不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而且也是相互渗透的。“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就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因素和成分,如人的体力、个性、智力、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的协调发展蕴含着人的主动性、爱好、兴趣等因素,否则,“协调发展”就是不可想象的了;“人的自由发展”本身也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和成分,如“人的自由发展”蕴含着全面发展了的个性、智力、能力等因素,否则,“人的自由发展”永远只能存在于彼岸世界。所以,如果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割裂开来,那么这两者就都会被扭曲。当然,学术界许多人惯于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简称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并无不可,但在逻辑上不能忽略“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才能或能力等,也不是说每个人的发展程度都是一样的,更不是说每个人都按相同的模式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具有创造性和自由个性的发展。同整个社会发展比较起来,具体个人的发展是有限的,每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活动领域都是专家。在有限的生命中,由于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的不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然呈现出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多样性。

再说第二个问题。我以为,马克思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有纵横两个方面的规定。纵向规定包含着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随着旧式分工的消失,个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换的活动方式;(2)个人在这种相互交换活动的方式中自由地发展自己各种先天和后天的能力,充分发展自由的个性;(3)社会全体成员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4)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协调一致。这四个纵向上的环节间的关系不是时间序列上的先后关系,而是逻辑引申的关系。横向规定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人的体力特别是智力和才能(既包括物质活动的才能,又包括精神活动的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2)人的志趣和品质获得多方面的发展;(3)人的高尚的道德生活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三个横向上的环节间的关系是逻辑上的并列关系。马克思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上述纵横两个方面的规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当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但其中的其他内容都是这两个相互联系方面规定的逻辑展开。

我以为,要全面地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终极目的与人文本质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及其现代意义,还必须在方法论上正确把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所谓共时性是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实现是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规定性整体的人的发展形态的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纵横两个方面的规定及其所包含的诸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如果抽掉其中的任何一个规定或环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不成其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了。显而易见,从共时性角度看,作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和当代进步的人类所追求的人的理想状态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在“未来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的人的发展形态。所谓历时性是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形成过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实现只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就“巴黎公社”的作用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论述,他说:“工人阶级并没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迹。他们不是要凭一纸人民法令去推行什么现成的乌托邦。他们知道,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显而易见,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的历史过程。如果从历时性的角度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不是不可企及的了,抑或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进步的人类当下就应该为之努力的事情了。笔者这里侧重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在客观上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进步人类所追求的目标确立下来,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时性的第一个逻辑环节。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把人的整个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以自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性”→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物的依赖关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的发展的第二个大阶段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给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磨难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他说,建立在资本基

础上的生产发展本身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客观趋势。造就这种客观趋势的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的科学技术、世界普遍交往、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等的日益发展。众所周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的发展越来越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客观趋势。

其次,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造就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条件和因素,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时性的第二个逻辑环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但构成“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因素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条件却不断地滋生和发展起来。如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劳动变换日趋频繁和普遍、教育的“终身化”趋势、城乡差别和脑体差别的逐渐消除、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和个人的活动日益多样化、个人的社会关系日渐丰富以及生产管理的越来越明显的“人化趋势”等等。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造就了普遍利用自然的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即普遍有用性体系、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和需求的多样性,特别是个人的能力和关系的普遍性及全面性。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的全面性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4](P108-109)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个人的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主要是指“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它并不等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笔者把这种个人的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称之为个人在“技术—工艺”能力上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然而,这种个人的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毕竟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和由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总体片面发展和“极端的异化形式”为代价的,但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所导致的“极端的异化形式”却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前提。对此,马克思如是说:这种“极端的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因此,它已经自在地、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创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4](P520)何谓“头脚倒置的形式”?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因素和条件滋生及发展往往又表现为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限制。

最后,面对着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全球问题”日益严重的威胁和困扰,进步的人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时性的第三个逻辑环节。包括生态问题在内的“全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引发的,而“人和自然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最终要取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实现。因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的内在条件或根据: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只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能从自己创造的社会生活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并真正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当然,造就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也必须“经历过一系列把人和环境都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因此,当代人们所谈论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工业文明局限性的超越,其深层本质就是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要求。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实际上就从制度的方面集中地体现或代表了进步的人类对高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的自觉追求,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自觉追求。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包括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制度一切肯定的成果”的汲取)的发展,新的文明形态的因素也将逐渐发展起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条件也将越来越成熟。所以,尽管当代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遭受了种种严重的挫折,尽管进步的人类对新的文明形态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追求是一个漫长、复杂的世界历史过程,但这种从制度的方面集中地体现或代表着进步的人类对新的文明形态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追求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综上所述,我以为,谈当代世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关系是不能脱离上述大背景的,同理,谈社会主义中国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当然也不能脱离上述大背景。

在方法论上正确把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如此。

众所周知,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即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大国,且国情复杂。学术界有的人认为,中国目前并存着多种文明及其过渡形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以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过渡形态。笔者这里暂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而仅想就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总体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处于何种地位。“七一”讲话在理论上正确地回答了这方面的问题,从而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1.“七一”讲话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正确、全面地把握了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结果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作为社会历史过程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毫无疑问,马克思所说的作为具有内在逻辑规定性整体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人的发展状态。正如“七一”讲话所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在我们这样的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方面有较大差距的落后国家(更不说比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了),这种人的发展状态当然只是一种理想。但另一方面,“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又不是在“未来社会”突然实现的人的发展形态,换言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构成“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因素、环节及其由以形成的条件和前提将逐渐地发展和成熟起来。“七一”讲话所说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中要“促进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主旨就是强调要注重培育构成“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因素、环节及其由以形成的条件和前提,这是从主体的角度强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的历史过程。不仅如此,“七一”讲话还把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把握转化为对全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具体要求: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就在方法论上和党的纲领上杜绝了各种右的或“左”的错误倾向。

2.“七一”讲话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正确、全面地把握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关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学说。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究竟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往往忽略或不够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间的内在联系。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3](P219)生产力始终是人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他把人的生产力的全面发展视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方面。所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相互规定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的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是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规定性整体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最基础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础的方面。故而从本原的意义上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正确的,也是不能动摇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七一”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此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最基础的方面,但不等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任务。因而这里就有了“本质”和“本质要求”的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在能力、个性、关系、精神(包括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地做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如离开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其他方面或环节,“人的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一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及其与“世界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间的关系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离“未来社会”还很遥远,但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时性的角度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与“未来社会”在本质上应是息息相通的。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逻辑范式,科学地表明了“本质”与“本质要求”的辩证关系。

3.“七一”讲话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正确、全面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在马克思那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是展现在这一逻辑思路中的:基于人的生产力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人是“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人,基于人的生产力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在人的生产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互为前提。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指人的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引者注)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当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原因,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其起点都比较低,故我们对人的总体发展状况不能乐观。我国的人的发展状况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同,一是总体上落后,二是发展的极不平衡。其主要表现如:在发展的时间、空间等方面,不仅每个社会成员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先进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成员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社会成员不能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样的发展结果;在人的素质和教育程度方面,我国目前仍有八千万人不识字,至于科技“文盲”和人文“文盲”那就更多了,这说明我国人的发展是很不协调的;在人的关系方面,我们在应对“物的依赖关系”即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对人的发展带来的挑战的同时,又不得不重视大量存在的“人的依赖关系”对人和整个社会的严重侵蚀作用;在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目前我国仍有较大的“缺口”,人的思想道德的发展远跟不上人的才智的发展(尽管这方面的总体发展程度也不高),如目前存在的“诚信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在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着“诚信危机”的情况下,人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就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巨大阻碍,等等。可以说,目前我国人的发展的滞后状态已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人的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成为不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来推进人的发展的根据;恰恰相反,只有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来推进人的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改变我国人的发展的总体落后状况,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文化基础的落后面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注:我以为,从主观来看,过去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在人的发展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误,其主要原因是:(1)没有在理论上特别是实践中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法;(2)以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就等于人的发展;(3)把“政治觉悟”泛化,即把“政治觉悟”的提高简单地等同于人的发展。因此,我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只有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中的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为了急于改变原有经济文化基础的落后面貌而忽略或不够重视人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际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文化基础的落后面貌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抑或说,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据此,“七一”讲话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的。关于这两者间关系的具体论述,学术界已发表了不少著述,故不赘言。在此笔者仅想提示一点的是: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初始阶段中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然,在实践中协调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还需要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具体制度上的保证。如何建立和健全这类中介环节和具体制度,是我们今后应下大功夫研究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七一”讲话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分析,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收稿日期:2002-04-20

标签:;  ;  ;  ;  ;  ;  ;  ;  ;  ;  ;  ;  ;  ;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与现实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