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满意程度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就是指在已设立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下,护理人员借助统计图表以及相关数据等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新型护理方法。较之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通过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受到外界暴力后所致的骨折,踝关节一旦发生骨折,踝关节附近血运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周围肌肉、肌腱等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预后。本文对近一年内我院骨科的4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应用,对其应用结果进行了统计以及分析,先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资料情况
通过选择我院骨科近一年内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标准:1.踝关节无陈旧性损伤;2.踝关节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入院须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以及并发症,如严重心脏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2.年龄不满18周岁;3.患者及家属对于研究表示不同意。将这4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人。观察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2±4.1岁;对照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2.7±3.2岁。观察组及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骨折时间等一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value>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实验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骨折处的冷敷消肿、止痛、消炎、预防感染、围术期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等。
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入院指导的内容包括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告知患者病房的规章制度,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向患者介绍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负责意识团队,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患者的饮食以及作息时间进行安排,另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寻找最恰当的体位进行休息以及康复训练。
其次,制定围术期护理路径。踝关节发生骨折后,往往会扪及异常骨擦感,听到异常骨擦音,这些都会导致患者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因此,在进行围术期准备时,护理人员首先要平复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其次,在术前保证患者完成各项辅助检查,作为手术时的影像学参考。另外,还需要保障患者术前身体状况以及各项化验指标可以耐受手术。最后,为确保患者能够配合主治医师完成手术,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恰当的沟通,并向患者告知踝关节骨折相关的医疗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另外,制定术后护理路径。在患者完成手术之后,要及时的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定术后护理路径进行护理。首先,需要对术后的患者选择恰当的体位,通过恰当的体位保障患者能够舒适的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其次,术后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补液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由于输液时间过长导致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告知输液治疗对于术后手术伤口愈合以及功能康复的必要性;另外,由于骨折病人的特殊性,术后不能立即下地,使得患者出现压疮、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要鼓励患者在卧床时进行腿部的活动,避免下肢血栓发生造成的不良后果。
2实验结果
通过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花费远低于对照组,且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value<0.05);另外,观察组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value<0.05)。
3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采用临床途径进行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有积极的影响;另外,采用临床途径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花费,减轻患者的住院负担。因此,可以说临床途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这种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丘雪梅,史瑞芬.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0):101.
[2]刘晶.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2):83-84.
[3]姜昊君,戚晓霞,贾丽丽.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0):70-71.
论文作者:吴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踝关节论文; 对照组论文; 骨科论文; 例数论文; 模式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