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贡献论文,陈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5)03-0005-06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深受党和人民的爱戴,在广大群众中具 有崇高的威望。陈云在他的一生中,在工人运动、干部工作、经济工作、党的建设等方 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功勋卓著。同时,他还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同 样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转机。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推动下,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拔乱反正。1978年底召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82年9月召开的党 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 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纲领。十二大报告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高度,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性。报告指出: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伟大任务,“人们对 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 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那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 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 腐化因素的侵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1]后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及其严重后果,说明这段话决不是危言耸听,其正确 性已被实践所证实。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处理好经济与政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重政治和精神,轻经济和物质。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又矫枉过正。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重经济工作、轻思 想政治工作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陈云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不能 畸重畸轻。1984年10月,他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书面发言中指出:“我们在抓物质 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奋斗方向 。”[2]1985年6月,他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以《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为题 的书面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如果不同时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任何单位,任何领导干部 ,如果忘记或放松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严重的,甚 至会脱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这是很危险的。”[3]同年9月,他在中纪委第六 次全体会议上又在《必须纠正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的书面讲话中强调:“社会主 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 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也不可能先进 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大家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是完全 必要的。但是应当看到,现在确有忽视精神文明的现象,而且相当普遍。”[4]陈云的 这些思想和邓小平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后来形成为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 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概括和表述有很大变化。从 社会主义建设到“四个现代化”,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不重视文明,到经历了“文 化大革命”的野蛮行径之后,提出两个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为三个文明建设 ,这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是对科 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党风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陈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强调和突出党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陈云认为,要把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必须首先把 执政的共产党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尤其是把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文明搞好,关键 是搞好党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强调党风的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 中,他在中央党校曾做过《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他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 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又说: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5]他还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所做的《论 联合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新的工作作风概括 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陈云坚持和发展 了毛泽东这一思想,他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把党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上。在新的历史时期,他高瞻远瞩地把党风建设提到这样的高度:“执政党的党风问题 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 的党风。”[6]因为我们是执政党,手中拥有巨大权力,在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群 众是从党风认识党,从而确定亲疏、支持或反对态度的。有什么样的党风就必然有什么 样的政风和社会风气,政风和社会风气出现的问题,其根源主要在党风。所以说党风问 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风问题的根本,始终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它要求每个 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 密切联系,而绝不容许利用职权,以权谋私,削弱党和群众的关系,脱离群众。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庸俗之 风、人情之风、封建之风、迷信之风、吹捧之风、大吃大喝之风、奢靡之风、拜金之风 、赌博之风、买官卖官之风、行贿受贿之风、腐化腐败之风等不良风气在日益滋长和蔓 延,侵袭党的肌体,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实践说明,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宗旨的教育,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防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腐败 变质,是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最大课题。陈云认为,解决党风问题,首要的是要加强党性 教育。要坚持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共 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风是表现,党性是根本。其次,要树 立正气,以正压邪。陈云认为,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是非不 分。有些同志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和稀泥,做老好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受到孤立 。他强调,在党内,“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 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 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7]第三,严肃党纪、政纪。陈云认为,要使 党风根本好转,必须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对那些问题严重的,要给以党纪、政纪 处分,有的甚至要绳之以法。否则,很难刹住歪风邪气。陈云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 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党要管党,治党务必从严。
学习陈云关于党风问题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在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树立和形成了新的工作作风和优良 传统,并紧紧依靠它,带领广大群众,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利。新中国建立以后,“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 污泥浊水”。[8]社会风俗和风气为之一新。建国初期,尽管由于我国的经济文化落后 ,人们普遍过着紧日子苦日子,但是党风社会风气好,社会秩序好,人们的精神状态好 。后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场空前浩劫和 灾难,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很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的 严重性,在十二大上郑重提出要花大力气,用五年时间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在这个期间,党中央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大力量,但预期目标并未实现,相反某些不 良风气此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实践说明,党风与政策不同,政策错了,出了问题,不 要紧,通过总结经验,很快就能予以纠正,而一旦党风社会风气变坏了,出了问题,就 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需要很长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恢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上任伊始就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其目的就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更好地实现新时期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目前全党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把党风问题摆在重要地位,中央明确要求“党员的作风要有明显转变,切实解决 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新时期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 移以后,有些领导干部只重视经济工作,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把它摆在可有可无 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党内有一部分干部,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投机诈骗,贪污受贿,在同外国人交往中不顾国 格人格。陈云认为,“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我们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 部门的作用和权威有关,应引为教训”。他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思 想政治工作,维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9]
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陈云认为重要的是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第一,进行共 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陈云说,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干部出国考察,看见外国的摩天大 楼、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 灵了。在这些人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淡化和动摇。他指出:“对于这些人,我们要 进行批评教育,对其中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经过教育不改的,要调动他们的工作。 ”[10]第二,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鉴于干部队伍中出现了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些人利用职权,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受贿,走上腐 败变质的邪路,陈云强调必须在党内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说明共产党 人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别无私利。第三,坚持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以单纯经济 观点对待经济工作和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针对这种情况,陈云指出:“要 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 重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 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 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的事 业。”[11]陈云认为,坚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不影响改革开放,但能保证 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四,充分发扬民主,尤其是党内民主。陈云认为,民主制 度、民主生活不够是“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个 教训。他说,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要形成民主气氛,“在这个事 情上,我们原来是吃过苦的,搞一言堂。我过去说过,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说 话。讲错话不要紧,要是开起会来,大家都不说话,那就天下不妙。有同志提不同意见 ,党组织应该允许,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好现象”。又说:“在各级领导班子中, 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12]陈云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表率,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认为他最民主,不仅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而且善于吸收和采纳其中的好意见,大家都心情舒 畅。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知识的特殊阶层,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都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 用。如何看待知识分子,采取什么政策,在我们党内长期存在不同意见。陈云历来重视 知识分子,是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代表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思想和 见解,为我们党制定和完善知识分子政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是关于中国知识 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抗日战争初期,陈云担任党中央组织部长,他在中国共产党陕甘 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批评了党内某些 人笼统地说知识分子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敢使用知识分子,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错 误倾向,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有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大部分知识分子是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他说:“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 党在抢,我们也要抢,抢得慢就没有了。日本帝国主义也在收买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它服 务。如果把广大知识分子都争取到我们这里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那末,我们虽不 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是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他强调:“没有知识分子 ,革命就不能胜利。”[13]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在1948年8月为东北局起草的《关于公 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企业内有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人,也有很多脑力劳 动的职员。工人和职员,同是日寇、国民党企业的雇佣劳动者。”[14]上述论述表明, 陈云认为知识分子是雇佣劳动者,多数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是依靠力量而非排斥和打 击对象。这些真知灼见,被党中央所接受,成为我们党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依据。 建国以后,特别是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随着指导思想越来越“左”,党 的知识分子政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一个时期里,按思想划分阶级,不分青红皂白地 把所有知识分子包括旧知识分子、革命知识分子和新中国建立后自己培养的新知识分子 一律戴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视为异已,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拿他们开刀,这就严 重地挫伤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持下,党在知识分子政策上也进行了拨乱反正,确认我国知识分 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自己而非异己,为他们在政治上恢复名誉,这就极大地调动 了知识分子积极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得到了解决,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工作 条件和生活待遇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知识分子的工资偏低,生活条件较差,尤其是中 年知识分子,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健康水平下降。当时,我国知识分子的工 资甚至低于普通劳动者。脑体倒挂,这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但在我国更严重。 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云于19 82年7月,就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致信中央政治局。他说,我国基 本建设每年要用五百多亿元,为什么不可以用十几亿元来解决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呢? 他把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看成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而且是 基本建设的基本建设”。指出:“生产、科研、教育、管理部门的知识分子,是任何一 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日本、西德在战后所以恢复得那么快,重要原因之一,就 是保存了一批骨干,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因此,我们把钱用在中年知识分子身上 ,是划得来的,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应该向人民讲清楚,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受 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工资收入上高一些,这是合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的,也是合乎人民长远利益的。不这样做,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上去,生产力也不可 能上去。”[15]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党为一大批在运动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平反,重新安排 工作,这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但是,这些人的年龄普遍偏高,其中一部分人的知识化 专业化的程度也偏低,同时干部队伍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陈云以战 略家的眼光,提出要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要改革干部制度,使其“年轻化、知 识化、专业化、制度化”。这是陈云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又一重大贡献。邓小平充分肯 定和高度评价陈云的这一意见,说:“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 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 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这些意见讲得好。 许多同志除了不注意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外,对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也很不重视。 这也是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倾思想的一种恶果。”[16]在党内长期 存在的重视工农干部、轻视知识分子干部的“左”的倾向,从此彻底解决了。这是陈云 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又一重要贡献。
如前所述,陈云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他的上述贡献,为新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人主要从事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有传播精神文明的职责,他 们中的另一部分人——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专业队伍。党的正 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使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得到提高。这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学习是个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我们要搞好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搞好每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全社会的精神 文明建设,要以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学习密不可分。学 习是个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重视学习,学得最好的 ,首先当是毛泽东。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把学习的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 :“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 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 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17]和毛泽东一样,陈云也高度重视全 党的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是学得多用得好的典范。陈云在每个重大历史关头,都强调 全党重视和加强学习。例如,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于1939年在延安写了一篇《学习是共 产党员的责任》文稿。他说:“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中央和毛主席提出,把学习作为党 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又说:“现在无论你怎样忙,为了把握伟大而又 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的知识。”[18]他 不仅号召全党要重视学习,而且带头学习。在他的主持下,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学习 小组,他做组长,成员有李富春、陶铸、王鹤寿、陈正人、王德,还有几位旁听的“后 排议员”,从1938年开始,坚持了五年,读了许多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收获很大 。再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历史新时期,他于1987年和1990年先后同党中央 负责同志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基本内容就是强调学习。学什么?首先是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是哲学。陈云多次讲过,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提倡学马列著作 ,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提高思想水平、统一认识,起了很大作用。1987年,他向中 央负责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 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认为,“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19]他还畅谈了自己多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他说,在延安时期他认真研究 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其中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么,怎 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他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 、反复。“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20]这 十五字箴言和他的一生表现,说明陈云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楷模, 是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他还在长期领导经济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原理运用到经济领域,提出了许多有重大价值的经济思想,如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首先 搞清基本国情、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 步难移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陈云经济哲学。这些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 内容,除马列主义外,陈云还强调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其中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 括社会科学知识,还要学点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对于怎样学习,陈云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也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要循序渐进 ,一本一本地读;要博专结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集中研究某几个问题才能对其加深 理解;理论要联系实际,知行要统一,学了就信就干,在实践中运用;把个人自学、记 笔记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等等。
学习陈云关于学习的思想,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每个人只有学习,才能获得 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知识是劳动者“争取解放的武器”(列宁)。只有学 习,才能掌握马列主义运用马列主义,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只有学 习,才能增长智慧和本领,才能提高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应从学习 着手。在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 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
总括上述,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其特点,一 是具有一贯性,他的所有讲话都简炼、明确,经过深思熟虑,前后一致;二是具有独创 性,他的一些提法很精辟,从不人云亦云,具有独到之处,发人深省;三是具有指导性 ,他的认识符合我国客观实际,并且与时俱进,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政治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知识论文; 知识分子论文; 时政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