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其在如期、保质、高效、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这使得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无限削减管理经费,从而造成管理人员缺口大;二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而未发挥实际的效用;三是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一些施工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未从思想上转变对管理工作的认识,以致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主要因素
1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1.1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固定性特点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是涉及建设项目较多并具有流动性的工程,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固定性特点,促使贯穿落实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固定性。虽然,当前建筑设计技术较为先进,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整体建设位移,但是也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而围绕一个工程开展的管理体制其固定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从建设项目确立之后,通过工程设计、规划、调查研究、施工组织及工程竣工,均需要得到各方面工作人员、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建筑工艺的支持。为了使建筑工程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事无巨细、全面周到,因此具有复杂性特点。
1.2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针对性
虽然,建筑工程管理贯穿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并负责整个工程质量,为了使工程建设各个项目、内容、工艺等均发挥最大功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应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有的放矢。
1.3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做出必要调整,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可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艺不断进步。建筑工艺的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工艺的创新发展做出相应调整。
1.4建筑工程管理具有积极性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想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均采取加大建筑投入的方式,期待获取更多利益。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多等特点。为了使建筑工程在高风险、高投资的客观环境下,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相关建筑单位必须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管控特性,并结合较长的建筑工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促使建设环境、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目标协调统一。
2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2.1主观因素
2.1.1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节能减排与使用功能等存在紧密联系,所以,材料质量的好坏会对工程管理造成直接影响。材料在入场以前,需开展抽样检测,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可进场保存或使用,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应返厂处理,禁止进入现场。
2.1.2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大力号召机械化施工的局势下,机械设备已经成为工程建设核心动力。但在实际情况中,如果所选机械设备不合理,或自身存在缺陷,将影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严重时,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实践表明,在建筑建设中,合理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可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还能更好的保障施工质量。但要注意,在实际管理中,机械设备管理也要消耗一定成本。
2.1.3人为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建设核心主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在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与竣工验收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工程管理人员而言,其自身管理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必须对人为因素给予足够认识,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2.2客观因素
2.2.1工程监理失效
由于我国的政府监管机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还会受到监理单位方面的影响,使得监理机制的实际发展十分落后,在建筑工程当中,为对工程施以有效管控,监理方作为单独的工程参与方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代表业主自身权益为其提供工程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对工程建设进度、施工质量与造价等实施综合管理。但在实际情况中,由很多施工企业运用非法手段私自拉拢监理单位,使其基本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2.2.2环境安全要素
环境因素特有的不确定性,会对工程整体管理造成重要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安全方面。比如,在工程建设中势必会产生一些粉尘,对工程周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与此同时,污水与固体废料也是建筑施工产物,如果在实际情况中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必然影响自然环境,并损害施工单位形象。基于此,在工程管理中,在关注质量的同时,切实做好环保工作。
3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规范化的主要策略
3.1引进先进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一直以来,建筑工程管理就不受企业的足够重视,导致管理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亟需引进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因为先进的管理水平与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建筑企业应不断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成功的管理模式,在学习的同时,一定切忌生搬硬套,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再进行研究,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先进管理方式,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管理技术层面提高管理水平,这也是对制度缺陷的一种弥补。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需要搭建完善、系统的施工管理系统,充分借助网络技术、信息平台,实现施工中质量参数、进度变化和统计汇总及时上传和更新,为工程监理工作提供准确数据。
3.2重视制度建设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应落实好如下制度建设工作:一是在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整理其管理思路,从而建立一套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二是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布设要合理,即从工程的客观实际出发来优化管理人员的分配,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筑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人与监督制度,以规范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行为;四是建筑监管部门应积极协助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工作,以保证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五是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标准,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中在建立施工标准时,应重视对施工图纸资料、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施工验收等的管理,如在施工前后,应做好资料的搜集、记录和整理等工作,并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程、全方位监理。
3.3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素质修养也较低,不能很好的配合建筑管理部门人员的要求,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不畏工作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由于大多数的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高,这就需要企业首先要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切实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建筑企业的支出,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收益。如果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那么企业将给事故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行赔偿,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不应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应防患于未然,作长远的打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管理受到行业的高度重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更新管理理念,丰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3:90-91.
论文作者:陈剑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