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刻认识旗帜,才能更好地高举旗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旗帜论文,深刻认识论文,更好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促进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是全党同志和当代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对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精辟论述,明晰了全党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以来对邓小平理论学习的收获及其基本经验,阐述了深化邓小平理论学习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新的观点和新的要求。这对指引我们深刻认识旗帜,更好地高举旗帜,有着一言九鼎的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科学概括
何谓邓小平理论?这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首先明确和把握的一个基本观点。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到1993年在中直机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动员讲话”,再到今年2月的《悼词》,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概念都曾作了明确的界定,每次界定的概念,既体现了它的连续性,又有新的修改和标示。这次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概述,就更为科学和完整,高度概括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统一了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关于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的表述,江泽民同志用了89个字。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段论述启示我们:一、作为历史背景的时代主题问题,当年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而今天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明确这个历史背景,也就自然明确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了。二、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的包含问题,显然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但我认为同样也包含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8年,没有那28年的艰难摸索,也不可能形成今天的初级阶段“国情”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历史经验”问题,它表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坚实的社会基础,揭示了它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密切关系,是它的极为宝贵之处,即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
关于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体系的表述,江泽民同志用了173个字。 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段论述启示我们:一、邓小平理论是内容极为丰富、体系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从正面澄清了那些认为邓小平理论“不是理论”、邓小平理论“不成体系”等模糊观念。二、邓小平理论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产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回过头又直接指导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邓小平理论指导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入贯彻又更加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邓小平理论已经是贯通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领域,涵盖面十分广泛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但它又是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须待进一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丰富而丰富的科学体系。重申了当年恩格斯批驳某些人称赞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的提法是“何等谎谬”的著名观点,自然地表明了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色。
关于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表述,江泽民同志用了131个字。 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就没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中国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段表述启示我们: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明确否定那些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离经”,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背叛”等错误观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样,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基本总结。同评价毛泽东思想一样,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理论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不能把它归之于个人的思想言行加以褒贬,而应当视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极为宝贵的财富。三、它是开拓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现代化光明前景的思想武器。没有它就不可能有“新局面”和“光明前景”。这个思想武器是其他任何信仰和文化思想都不可替代的。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必须提高到这个科学概念上来。只有如此,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更好地认识这面旗帜的光辉。不仅是概念上的把握,而且要求在思想深处,即不仅是口头上,而必须在行动上,真正把握住这个本质认识,做到言行一致。这样,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地提高,学习就能不断引向深入,从而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邓小平理论“新阶段”的标示
如上所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阐明“新阶段”的四个方面,实际上是这个新阶段的标示,是邓小平理论的骨架和基本内容。怎样领会和把握这个标示呢?除前面阐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体系外,想就如下三个方面谈点见解。
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问题。称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它是这个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党已经把它作为思想路线,写进了党章,以此规范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学习和把握精髓论,必须在理论认识上解决好以下问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鉴于我们干部队伍中思想长期处于封闭、僵化状态,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解放思想这个前提去讲实事求是,弄不好就陷入极左的泥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足点——鉴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不强调实事求是这个基础,一味讲解放思想,弄不好就要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主观唯心论错误。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因为我们长期在“左”的思想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所以在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强调解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邓小平着力于思想解放运动,目的就是要冲破“左”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至高的程度,以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说假话”、“搞浮夸”的沉痛教训,所以,邓小平同志在倡导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又特别提醒大家,想问题不能脱离国情,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力戒漂浮和主观。怎样把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紧密结合度?江泽民同志提示全党,就是要牢牢把握邓小平倡导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不要以为这八个大字“谁都晓得”,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包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来制定和推行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它要求我们从“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解脱出来,清醒地认识到生产力水平低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谈不上战胜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才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的通途。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既大胆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地利用外资,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之,它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事业、一切工作中(尤其是领导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避免和克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3.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呢?首先是要求每个同志都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善于分清是非,能够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否则就容易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其次是要求我们有坚强的党性观点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说到底就是要有彻底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立场,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怀有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的情感,才能抱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再次要做到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焦头烂额为上客”,尊重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任何一项工作决策的方案,都建筑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决不搞“心血来潮”、“拍脑袋”。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主题思想问题。这一科学社会主义主题思想,亦即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邓小平文选》三大卷222篇、85万余字, 充分反映了邓小平一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和实践的追求与探索;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长期的追求和摸索,为此我们经历了艰辛和困惑。
1.什么是社会主义?人们长期探讨这个重大的认识问题。
△、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演变。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惊人的毅力和力量,意气风发地克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以及战乱给我们造成的困难,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人们抱着对社会主义的美好追求,豪情奔放地投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看了苏联集体农庄的电影以后,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就是集体农庄加拖拉机”。……总之,那时,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看成是社会主义的象征。因此,社会主义和幸福生活成为等同的语言,在人们生活中传播着。五十年代,经过马列主义理论初薰的人们,似乎一夜之间在认识上更上了一层楼,知道应当从多层面上认识社会主义,即:在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在经济机制的运作上,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在政治制度上,社会主义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指导思想上,社会主义就是搞马列主义,凡此等等。这是认识最明晰的时期,但这种抽象的认识,却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曲折和波浪。
△、“四人帮”对社会主义观念的严重歪曲。从“文化大革命”到“批林批孔”,再到“批邓反右”,“四人帮”通过大批判,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对社会主义极左观念的逻辑推论。诸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安全正点”;“宁要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文盲,不要资本主义有文化的精神贵族”;“宁要工武部的群众专政,不要资产阶级法权的公、检、法。”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批判式的肯定与否定言论,讲起来似乎斩钉截铁、义正词严,然而却明明告示人们:一切孬的东西(如草、如低速度、如晚点、如文盲等等这些贫穷、荒漠、落后的东西)均属社会主义;而一切好的东西(如苗、如高速度、如安全正点、如有文化等这些富有生机、进步的东西)均属于资本主义。如此一来,人们对社会主义口头上拥护,内心不免产生了迷惑和动摇,而对资本主义,口头上在批判,实际上却怀有好感。
△、邓小平的“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观念的正本清源。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是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总体上来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按照传统观念,研究一个社会的形态问题,必须把包括经济所有制、分配关系以及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生产关系的决定性放在首位,而邓小平却冲破传统的束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来研究、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因为:我们曾经一个时期,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专注生产关系的变革,在“不断革命论”思维模式支配下,“日新月异”地变革所有制方式,似乎所有制越大越公,生产关系越先进,社会就越进步。客观事实严酷地教训了我们: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同样会打击生产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接受这个历史教训,仍然只注意在生产关系变革上做文章,那就不免重蹈覆辙。邓小平把生产力放在首位来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说到底更因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1〕因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邓小平“本质论”还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包括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既通过政策调动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个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通过政策调动和鼓励先富带后富,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可见,“本质论”的五句话言简意赅,含义极为丰富和科学。它象指路明灯一样,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拨开了云雾,使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摸索,至今仍在不断探讨的严肃课题。我们搞过“照搬”,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邓小平深刻总结这些国内的经验,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训,昭示全党一定严格遵循并把握如下三条: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理论指南。每个党的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处理问题时千万要把握国情,坚持按“初级阶段”理论办事。一条原则是现在是处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倒退过去搞资本主义——“全盘西化”,这是没有出路的;另一条原则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很落后,国家和人民还比较穷,十二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就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看,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绝不能与那些发达国家去比豪华与富贵,我们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民族传统精神瑰宝,以勤俭节约为荣、侈奢浪费为耻,把有限的资金用来为经济发展、为人民利益多办实事。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我们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果实。这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3 〕为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求我们:一、要充分认识到这条基本路线来之不易,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难摸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总结出来的,是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二、要充分认识到“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及其与一个中心的绝对统一的内在联系,不能偏颇,不能顾此失彼,各行各业都要紧紧地围绕中心、服从中心、服务中心;三、每个同志必须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与党的基本路线挂上勾,高层建瓴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当前,就是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向纵深,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完善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并成功地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力主完成好的新的伟大工程,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向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正在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贯彻十五大精神,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坚持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和理论,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的建设,依照党章从严治党,卓有成效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于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论证判断问题。“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为第三世界国家指明了发展的机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揭示了新的条件和任务;同时,也为我们国家确定正确的国际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鉴于由过去“两个阵营”对峙,到“两霸”的抗争,发展到当今世界的多格局的态势,以及结束“冷战”后如何对待世界各国的相互关系,如何分析论证各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前景等问题,邓小平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外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立场和处事法宝。
对邓小平伟大人格力量的再认识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十六岁赴法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投身到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以来,为党为国为民,也是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风风雨雨奋斗了七十七个春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中,他斗争时间之长,经受磨难之多,作出的贡献之大是屈指可数的。他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继承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毛泽东力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研究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时代特征论、“一国两制”论、发展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旗手。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他总结了国内社会主义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设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焕发了全国人民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设计了如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把种田的权力交还给农民,一举解决了十二亿人口吃饱肚子的问题;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摆脱了浪费、低效、滞后的怪圈,转向健康、高效的轨道;设计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使我国政体日臻完善,保持了人民民主的优良传统;设计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韬略,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设计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保证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坚强领导地位。凡此等等,今天我们学起来,感到这些设计是一目了然。但要看到,他在这些事关党和人民前途、命运问题设计上是多么不容易,是如何费尽心机,历经艰辛。因为他不仅要尊重客观、尊重现实,更要尊重历史、预见未来;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还要考虑到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有些问题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砺。
“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江泽民同志的十五大报告中在列举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三位时代伟人时,把邓小平与孙中山、毛泽东并列在一起,这是客观的写照、历史的验证。邓小平与孙中山、毛泽东一样,实实在在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中华民族的一代英杰。称他是人民的优秀儿女,因为“他总是以人民之忧而忧,之乐而乐;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他处理问题总是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原则。”〔5 〕他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作为自己履行党性的标尺。
注释:
〔1〕〔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63页、255页、371页;
〔4〕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5〕江泽民:在中直机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动员讲话。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