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西 梧州 543001)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活化情况、血小板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糖蛋白Ⅱb/Ⅲ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D61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发挥良好抗凝效果,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氯吡格雷;大剂量;血小板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94-02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疏通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要控制血栓及改善微循环,以防止血栓形成。由于PCI置入需要损伤或撕裂血管内膜,导致其内具有高度致凝作用的脂质释放和暴露,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内皮上黏附聚集,形成血栓[1]。预防血栓的关键是抑制血小板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不同剂量对抗血栓的疗效有所差异[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4±10.3)岁,病程2~12年;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2.8±10.9)岁,病程3-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超、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同时使用PCI治疗;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混合型心绞痛36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正在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严重高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PCI方法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在PCI术前6h服用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300mg,PCI术后第2d开始,服用75mg/d。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在PCI术前6h服用氯吡格雷600mg,PCI术后第2d开始,服用150mg/d[3]。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PCI治疗后6h、12h、24h检测血小板活化及其他功能指标,包括糖蛋白Ⅱb/Ⅲ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D61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血小板抑制率;检测仪器采用Cytomics FC500 MPL流式细胞仪及Chrono Log 590系列血小板聚集分析仪。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糖蛋白Ⅱb/Ⅲ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D61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x-±s)
注:*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PCI治疗后常受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液流变学影响,导致术后受损的血管内皮容易被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脑血管事件[4]。因此,PCI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控制血小板功能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以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及黏附聚集,阻碍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冠心病PCI治疗前后应用具有确切的抗血小板功效,但应用剂量存在较大争议。氯吡格雷属于第二代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经口服后吸收迅速,2h后即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半衰期为8h,5d后达到最大效应[5]。其作用机制为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阻碍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糖蛋白Ⅱb/Ⅲ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D61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大剂量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抑制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PC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海明.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27-828.
[2]颜程光,王俊谊,黄贵奇等.氯吡格雷对PCI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流变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6):671-674.
[3]刘坤杰.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2):47-49.
[4]陆健.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45-146.
[5]韩秀江.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636-4637.
[6]刘丹丹.大剂量氯吡格雷在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9):1030-1032.
论文作者:覃远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血小板论文; 格雷论文; 冠心病论文; 大剂量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蛋白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