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旺旺医院急诊科 410000
摘要:目的 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胺碘酮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4%,同对照组的80%相比更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LVESV以及LVEDV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也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心功能;胺碘酮;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
通常情况下,急性冠心病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死亡率大约10%-15%[1]。特别是心律失常患者,其会使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给予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疾病症状[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接收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2017年4月-2018年2月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的比例是20:15,最大年龄值是77岁,最小年龄值是40岁,均龄值数是(53.26±7.48)岁,患病时间最长为11年,最短时间为1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36±1.85)年;研究组中,男患与女患的比例是19:16,最大年龄值是75岁,最小年龄值是42岁,均龄值数是(52.69±7.45)岁,患病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时间为3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26±1.74)年;组间基础资料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入组标准:①经过诊断之后,被明确诊断为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②本次研究所选人员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③此次试验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肢体、言语功能障碍患者;③伴有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患者;④中途选择退出患者;⑤拒绝参与本次试验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方案,将普罗帕酮70mg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在一起静脉滴注,必要时可多次使用,使用剂量为150mg,每天3次,接受为期14天的治疗后调整剂量,改为100mg。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方案,予以患者负荷量胺碘酮75-150mg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患者每次出现房颤时,结束用药后,对患者进行1小时的观察,如果患者每分钟心率超过120次,则需要进行二次注射,输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0.5-1.0mg之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并将具体数值记录下来。疗效判定:①结束治疗后,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向窦性心律转变为显效;②治疗结束后,患者每分钟心率降低至100次为有效;③结束治疗后,患者心律状况未发生改变为无效。心功能指标有LVESV、LVEDV和LVEF。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整理并统计,(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前者检验值为t,后者检验值为x2,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80%和97.14%,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3 讨论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伴有心力衰竭、发热以及心率衰竭等症状,对于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讲,将会加重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临床中,通常采用纤溶类药物、硝酸酯类以及抗血栓药物进行治疗[3]。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病变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冠状动脉产生血液供应不足现象,则会导致心肌以及脏器发生病变,对患者正常心肌代谢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本次研究组主要针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0%和97.14%,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SV以及LVEDV较对照组更低,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属于α、β受体阻断剂,该药物是Ⅲ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可以阻断L型钙离子型通道,使得心肌在传导纤维的过程中,降低了电位传导速率,进而延长了患者治疗效果,但是不会对电位峰值以及静息膜电位造成影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
胺碘酮具有延缓心房对纤维传到速率的作用,不仅降低了窦房结自律性,延长患者动作电位,同时也加快了折返激动消除速度,严重影响患者机体甲状腺素代谢,导致冠状动脉不断扩张,将其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之中具有显著效果。除此之外,胺碘酮具有预防阵发性心房扑动、房颤以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胺碘酮具有较轻的复性肌力效应,但是不会对左室功能造成影响。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通常伴有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心肌供血不足,对于突发疾病患者来讲,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将治标作为主要原则,在病情不断好转之后,再给予患者治本方法,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总而言之,将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之中,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斌.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14):126-127.
[2] 虞惠群,高海芳.浅析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49-149.
[3] 吴刚,WUGang.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6,4(3):141-143.
论文作者:谭碧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4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冠心病论文; 急诊论文; 快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