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叙利亚论文,局势论文,走向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前政府相继倒台引发的“中东波”很快波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同年末,随着利比亚战事接近尾声和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叙利亚似在成为“阿拉伯之春”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牌。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叙未来走向既取决于内部变化,亦受外力影响。一旦叙政局生变,势将对整个中东形势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叙利亚2011年3月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以来,局势持续动荡,现已成为“阿拉伯之春”的“重灾区”之一。随着示威抗议活动与暴力冲突此伏彼起、相互交织以及伤亡人数增加,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叙利亚乱局的发展态势有其独有的特点,既迥异于突尼斯、埃及“休克式”变局,也不同于利比亚迅速卷入战乱并遭到西方军事干预的情势和也门的“自生自灭”。
其一,叙政府汲取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局势动荡的教训,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但成效有限。叙利亚反政府活动爆发后,叙政府坚持动用军警实行强力镇压。叙军队围困北部的伊德利卜、中部的哈马和霍姆斯、东部的代尔祖尔以及南部的德拉等重点动乱省市,所采取的镇压手段包括封锁道路、开枪威吓、逮捕示威者、围剿武装分子,甚至动用军舰向动乱城市开火等。与此同时,叙政府不断做出改革姿态。2011年上半年,巴沙尔采取改组政府、释放政治犯、取消《紧急状态法》等一系列措施,并授命以萨法尔为总理的新政府制订涉及政治、安全、司法、经济、社会和行政改革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改革计划,成立《选举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参照其他国家相关法律,制订“与当今世界现行法律接轨”的新大选法草案。①8月初,叙颁布《政党法》,允许成立新政党,与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共同发挥作用,并承诺将于2012年2月举行“自由廉洁”的议会选举,“产生代表叙利亚人民意愿的议会”。②其间,叙政府一直重视舆论宣传,借以向国内外释放和平解决政治危机的信息。仅叙总统巴沙尔就先后数次公开谈话并接受媒体采访,主要内容包括:强调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希望与反对派对话,和平解决国内政治纷争;指出针对一些“违法”事件,国家“有义务保卫公民的安全与正常生活”;谴责西方国家干涉叙内政,表达捍卫主权的决心。2011年12月7日,巴沙尔自动乱以来首次接受美国媒体“美国广播公司”采访,否认下令镇压抗议民众,称在动荡中不幸遇难的人主要是政府的支持者和军警。
在外交上,叙政府努力争取有关国家支持,同时坚持反对西方干涉的强硬立场。2011年9月,叙利亚总统特使、叙总统政治和新闻顾问沙班访问俄罗斯,对俄主张通过政治手段和对话解决叙利亚问题的立场表示欢迎。③叙利亚还举行了陆、海、空实战军事演习。据以色列媒体分析,叙军事演习旨在展示叙军事力量,并警告西方国家一旦对叙进行军事干预,叙将有能力发起局部战争。④巴沙尔曾放话称,若遭到北约空袭,将动用导弹“覆盖”以色列。
其二,叙利亚反对派势力逐渐壮大。伴随着“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体上分为“政体”(以政党或政治组织形式出现)和“军体”(以武装组织形式出现)两类,其目标就是要推翻巴沙尔政权,在愈演愈烈的叙政治动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体”派分为激进派、温和派两支。激进的一支以土耳其为大本营的“叙利亚全国委员会”(SNC)为代表,它不断举行各种反政府集会,制订推翻巴沙尔政权的“路线图”,甚至公开呼吁西方军事干预。最大的温和派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则主张,推动现政权落实“实质性”改革,通过制宪、选举等“民主”方式实现政权的和平过渡和更替。随着自身力量不断壮大,“政体”派的反政府立场日趋强硬。2011年7月初,包括5个政党的叙利亚全国民主联盟,以及有较大影响力的反对派独立人士公开抵制与叙政府举行“民族对话磋商会议”,理由是在叙政府军依然部署在各主要城市的情况下,无法展开真正的民族对话,呼吁政府军撤离爆发示威活动的城镇,释放被捕的政治犯,并允许和平游行示威。一直十分活跃的反对派组织“叙利亚革命协调委员会”甚至指责所谓的磋商会议是一场骗局。⑤利比亚反对派获得政权后,叙利亚反对派受到鼓舞,对其反政府斗争前景更有信心。
“军体”派反政府组织的领头羊是被称为反对派“最高军事政权”的“自由叙利亚军”(FSA)。该军事组织由原叙军空军上校利雅得·阿萨德率领叙政府军中的变节者组建,号称已有两万多名成员,总部设在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地区。⑥据称,该组织接受了土方军事训练和武器供应。该组织自2011年8月由媒体曝光,其反政府武装袭击行动越来越多,加剧了叙境内的武装冲突,因而日益引人注目。国际社会对叙危局的担忧不断加深,甚至有媒体认为叙已滑向内战边缘。
其三,外部势力广泛介入,对立双方的斗争陷入胶着状态,推动叙利亚危机日益走向国际化。一方面,“倒叙”阵营咄咄逼人。与对埃及、突尼斯等“温和”国家首鼠两端的立场迥然不同,美欧对待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态度从动荡一开始就格外强硬,先是口头谴责,随后便很快诉诸制裁等行动。4月29日,奥巴马下令冻结叙利亚部分官员的海外资产及美叙间的部分金融交易,并对叙政府某些经济活动实施额外制裁,制裁对象主要包括镇压反政府示威的“带头人”,如巴沙尔的弟弟、叙共和国卫队司令兼叙陆军第四旅旅长马希尔和叙情报总局局长马姆鲁克等人。此后,美国一再扩大对叙制裁,制裁对象包括叙总统巴沙尔、副总统沙雷、总理萨法尔以及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在内的7名叙政府高官。7月7日,美驻叙大使罗伯特·福特擅自前往哈马市与反对派接触,并走访医院慰问受伤的抗议者,被叙斥为“对叙利亚内部事务赤裸裸的干涉”。⑦8月,美国务卿希拉里要求欧洲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国“配合”,不购买叙油气或不向叙出售武器;总统奥巴马公开要求巴沙尔下台,并签署对叙实施石油制裁的总统令。11月4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纽兰甚至呼吁叙武装人员“不要向叙政府自首和上缴武器”。
欧盟对叙立场及措施也逐步“升级”。2011年5月9日,欧盟决定冻结包括马希尔在内的13名叙政府高官个人资产、拒绝其入境,并对叙实施武器和其他可能被用于“镇压示威”的物资禁运。5月23日,欧盟首次将巴沙尔列入制裁名单。9月3日,欧盟正式对叙实行石油禁运,涉及原油、石油产品及与石油出口相关的融资和保险业务。10月初,法、英等又就叙利亚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11月,法国提议在叙设置阻止镇压示威者的“人道主义走廊”。同期,欧盟决定对叙实施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包括禁止向叙出口任何与石油、天然气相关的设备及技术,以及欧盟各大公司的对叙投资等,旨在“切断叙利亚政府的资金流”。⑧
随着利比亚战事接近尾声,美欧也开始向叙巴沙尔政权发出武力威胁。2011年10月23日,美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称:“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即将结束,现在是可能进行军事行动保护叙利亚平民生命的时候了。”⑨11月底,美“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抵达叙附近海域,不无向叙“示威”之意。10月下旬,法国外长朱佩称“一旦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法国及其盟友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⑩
阿拉伯国家对叙动荡的反应虽然慢了许多,但力度却迅速加大。2011年8月,随着叙局势持续恶化,阿拉伯国家打破沉默,公开谴责巴沙尔政权的暴力镇压。卡塔尔、沙特、科威特、巴林、摩洛哥等国相继召回驻叙大使。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甚至公开呼吁巴沙尔“顾及国家利益”,选择辞职下台。(11)曾在利比亚战事中最先支持利反对派的卡塔尔又开始在叙利亚问题上“大显神通”,率先召回其驻叙大使,并从利比亚向土耳其运送武器弹药转交给“自由叙利亚军”,还通过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向叙反对派武装提供资金保障。(12)
随后,阿盟也向叙“发难”,先是推出解决叙危机的“阿拉伯倡议”,主要内容是:立即停止针对平民的所有暴力行动,军队从城市全面撤离;将军队与政治和民事生活分离;对冲突中的受害者予以赔偿;释放所有被关押的政治犯和涉嫌参加抗议活动的人员。其后,因叙采取“拖延战术”,阿盟不断加大施压。2011年11月16日,阿盟决定中止叙的成员国资格。27日,阿盟通过对叙制裁决议,包括冻结叙在阿拉伯国家资金及对叙出资项目,停止与叙的金融交易,停止飞叙航班等。12月17日,阿盟威胁将叙利亚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迫使叙签署有关向叙派出阿盟观察团的协议。
土耳其也一直在叙危机中“冲锋陷阵”。在舆论上,土政府一再向叙发出“警告”。2011年8月初,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访叙时,向巴沙尔传达了来自土总统和总理的书面及口头“严厉的信息”,称土方正对“叙利亚当局暴力镇压抗议者的行动失去耐心”。(13)在行动上,土政府为逃亡的大量叙利亚难民提供避难所,并为叙反对派及其武装力量提供支持和庇护。叙境外最大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由叛逃叙军士兵组成的反政府武装“自由叙利亚军”均栖身于土境内。(14)土外长以官方身份亲自会见了“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布尔汉·加利温。土政府还决定停止与叙能源合作,威胁中断对叙的电力供应,甚至警告有可能在叙土边界设置“禁飞区”。
另一方面,国际层面的俄罗斯因素、地区层面阿盟内部的“挺叙”力量等同样在起作用,从而使叙利亚危机保持了相对平衡。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俄罗斯一再表现出“捍卫”叙主权的决心。政治上,俄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否决了英法提出的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对联大谴责叙侵犯人权的决议投了弃权票;军事上,俄不仅把新型T-90坦克运到叙利亚,而且将数艘战舰停靠在叙塔尔图斯军港,甚至将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也派往叙利亚海域。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俄罗斯决不容忍西方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尽管阿盟一直在向巴沙尔政权施压,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产生分歧。在就中止叙阿盟成员国资格进行表决时,黎巴嫩、也门坚决反对,伊拉克弃权。对阿盟对叙经济制裁的决定,伊拉克和约旦还公开加以抵制。
作为叙在中东地区“盟友”的伊朗不仅在道义上声援叙政权,而且在经济、军事上伸出援手。伊朗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阿拉丁·博鲁叶尔迪认为,“为了维护穆斯林的利益,伊朗必须行动起来支持叙利亚这个巴勒斯坦人抵抗以色列的前沿阵地。”(15)伊朗政府通过加急程序送交议会审议并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与叙签订一项自由贸易协议的决议,允许伊叙两国在今后5年内互免关税并无限制地进行货物和产品贸易。这对正遭受西方和阿盟双重制裁的叙利亚无疑是雪中送炭。据称,伊朗还派军事教官和技术人员向叙方“传授”平抑骚乱的经验。(16)
表面上一直“风平浪静”的叙利亚之所以发生剧烈动荡,除“中东波”冲击的外力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其内部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发酵。
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自2000年7月诞生以来,表面上地位稳固,实际上一直面临潜在威胁。一是子承父业式的政权交接方式受到诟病。叙共产党领导人里亚德·图尔克曾公开抨击老阿萨德让其子巴沙尔接班的安排是“把叙利亚转变成其家庭私有财产”。(17)巴沙尔的叔叔、流亡西班牙的里法特也一直质疑巴沙尔接班的合法性,强烈抨击此举是“在叙利亚《宪法》的背上捅了一刀,意味着总统制合法性的终结”。(18)他因此一直图谋推翻巴沙尔“非法”政权。二是巴沙尔家族内部腐败盛行,积蓄民怨。巴沙尔总统的叔伯兄弟等亲戚不同程度地涉嫌贪赃枉法,在叙民众心中长期积累的怨气难消。他的堂兄、巨商拉米·马柳夫长期垄断叙利亚的通讯行业,成为“硕鼠”。其弟马希尔因贪污腐败声名狼藉。三是政治改革步伐迟缓,难以满足民众期望。巴沙尔上台伊始曾推动改革,但一直将之纳入可控范围内。其父老阿萨德在位期间,鉴于前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拒绝可能动摇叙政权根基的任何改变政体的要求。(19)在这方面,巴沙尔完全继承了父亲衣钵,对国内局势稳定的关注远甚于对“未经检验的”改革的关注。(20)巴沙尔的改革始终坚持不可逾越的“红线”。换言之,巴沙尔政权绝不允许任何政治组织或个人,以任何方式危害“叙利亚人民、复兴党、国家统一、武装力量和已故总统的遗产”。(21)为此,叙政府一直采取高压政策,在叙造成了“休眠火山”。
叙利亚经济长期不振,民生凋敝是引发动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客观上,叙经济停滞,失业率高达20%以上,许多年轻人在国内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到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打工。全国约30%的人口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月收入49美元)以下。(22)同时,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再加上近年全球金融危机及持续干旱等天灾人祸的影响,叙经济形势日见恶化。主观上,叙内部对经济改革分歧较大,难以推行新政策。特别是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巴沙尔家族及其所属的阿拉维派等既得利益者构成了损益与共的“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巴沙尔政府改革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其结果是,叙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国企大多面临管理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下、产品积压、亏损严重等困难;金融、税收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企业逃税现象严重。民众对此不满日甚。
外部势力的广泛干预对叙利亚国内的政治动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叙利亚问题国际化主要缘于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及有关各方的利益驱动。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而言,叙利亚的地位和影响远非利比亚可比。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称“利比亚并非关系到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如果要寻找一个处于剧烈动荡之中、对美国的地区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决策者或许希望更多地关注叙利亚”。(23)“9·11事件”后,美国一直将叙列入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黑名单。美加诸叙的“罪名”有:长期支持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和黎巴嫩真主党;控制并操纵黎巴嫩政府,阻挠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暗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暗中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纵容恐怖分子穿越叙伊边境,直接威胁驻伊美军安全;与美国的敌人伊朗构筑战略联盟关系,威胁美对伊政策实施等。为此,美国一直通过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多种手段“敲打”叙利亚。2008年10月,四架美国直升机从伊拉克进入叙境内,对叙一家农场发动突袭。奥巴马上台后,美对叙政策有所调整,但美国国务院的最新年度恐怖主义报告仍将叙列入“支恐国家”黑名单。2010年5月,奥巴马决定将对叙制裁延长一年,理由是“叙利亚政府的行为和政策,其中包括继续支持恐怖主义组织和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导弹计划的追求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对外政策以及经济构成‘非同寻常的和重大的’威胁”。(24)
阿盟充当“急先锋”而对巴沙尔政权步步紧逼,也有其内在原因。在埃及“变天”后,阿盟转由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主导。这些国家基本上是伊朗的“宿敌”,对叙利亚坚持与伊朗保持“盟友”关系一直心存不满,对叙干涉黎巴嫩事务耿耿于怀,早有盼叙“改朝换代”之意愿。另一方面,阿盟也担心叙局势一旦失控、陷入内战或招致西方军事干预,产生强烈的外溢效应,殃及自身。而若能在“阿拉伯框架”内解决叙利亚危机,既能彰显阿盟影响力,又可构筑一道“防波堤”,阻挡利比亚悲剧在叙重演。阿盟在“阿拉伯倡议”中就明确指出要使叙避免陷入教派冲突或给外国介入提供借口,特别是防止利比亚战争悲剧在叙重演。(25)此外,阿盟的介入与美国的“默许”和鼓励也不无关系。2011年8月16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在公开讲话中承认,鉴于两国之间一直有棘手问题,美国对叙利亚政局走向的影响也相当有限。因此,关键是调动与叙利亚关系更密切的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加入“谴责阵营”,与美国一道向叙政府施压。(26)
近年来,作为相邻国家,土耳其与叙利亚关系原本不坏,甚至在经贸领域一度走得很近。然而,由于历史上两国曾围绕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特别是库尔德问题结下梁子,土一直对叙心存芥蒂。因此,基于对叙利亚可能“步利比亚之后尘”的判断,土借机向叙施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加入欧盟的努力一再受挫,土耳其近年来推行“东向+南下”战略。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土耳其政府公开“站在革命者一边”,积极介入阿拉伯世界的“变革”,故而在叙问题上不惜“化友为敌”。
当前,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和严峻考验,叙利亚的未来充满变数。
首先,反对派力量增长传递出危险信号。总体上看,叙利亚反对派组织目前仍处于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状态,加上缺乏领军人物,尚难成气候。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叙反对派“政体”与“军体”已出现联动之势。2011年12月,“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由境内外多个反对派组成的“全国联盟”,并与“自由叙利亚军”达成了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协定。(27)一旦反对派制定统一的政治纲领,形成合力,并得到外部、特别是西方的大力支持,无疑将有可能形成叙利亚的“班加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由叙利亚军”的规模虽然仍难以与政府军分庭抗礼,但其武装人员遍布叙多个省市,而且仍在不断吸纳叙政府军中的叛逃者,对政府军的作战方式甚至军事机密都有所了解,具备了与政府军打“游击战”的基本条件。再加上土耳其等外部势力的支持,“自由叙利亚军”对叙政权的威胁可能会不断增加。《中东报》评论称,一旦法国认为巴沙尔领导的叙利亚政府失去合法性并承认叙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将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引起与利比亚情况相似的“连锁反应”。(28)
其次,经济制裁可能促使叙政权内部生变。叙利亚在石油领域对欧洲依赖较大,自欧盟2011年9月初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后,叙石油生产遭受重大打击,原油日产量从原来的38万桶降至不足24万桶,原本用于出口的15万桶份额产量全部被削减。这使得占叙国家外汇收入约25%的石油收入锐减。(29)据估计,动乱与制裁已造成约200亿美元从叙境内流失国外。(30)阿盟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后,叙在中东地区的一些重要经贸伙伴如沙特、土耳其、埃及、黎巴嫩和约旦等国的对叙经济贸易关系也开始受到限制,叙经济困难必将加重。受其影响,叙民众、特别是中产阶层对政府的支持度肯定会减弱。据悉,越来越多的叙利亚商人认为巴沙尔继续执政会损害叙经济,影响他们的生意。(31)
第三,阿盟作用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叙利亚危机在“阿拉伯框架”内和平解决的前景很渺茫。因巴沙尔政权迟迟不履行“阿拉伯倡议”,阿盟先是决定中止叙成员国资格,后又对叙实施经济制裁,甚至威胁要将叙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向叙发出可能招致西方干预的危险信号,促其“警醒”。2011年12月19日,叙利亚迫于压力终于签署了允许阿盟向叙派遣观察团的协议。据阿盟秘书长称,自观察团于2011年12月底进入叙境内后,叙政府积极配合,履行了“阿拉伯倡议”,释放数千名在押人员,并从动乱城市撤出了坦克和火炮等重型武器。然而,观察团的进驻并未有效阻止叙局势的恶化,暴力冲突仍在发生,伤亡人数仍在上升。因此,阿盟观察团在叙境内的考察行动日益引起争议。
叙反对派对阿盟观察团成员构成、特别是任命苏丹将军穆斯塔法·达比为团长极为不满,指责他不够客观,对叙政府仍在实行的镇压视而不见,有袒护巴沙尔政府之嫌,强烈要求撤换之。同时,叙反对派还指责叙政府不允许媒体跟随观察团进行采访,并将被拘捕者转移到军营和近海的船只上,以逃避观察团监督。一些反对派民众也抱怨观察团受叙政府的“特殊保护”,无法与之接触并全面了解真相。“叙利亚全国委员会”领导人甚至断言,阿盟必须承认其赴叙观察团的任务已失败,应该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叙冲突地区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案。他认为,只需要有限的军事行动,就可动摇巴沙尔政权的统治。(32)
阿拉伯议会联盟甚至以“观察团的存在掩盖了叙政权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为由,呼吁立刻将其撤出。(33)欧美也蠢蠢而动,似欲伺机插手。法国敦促叙政府不要在阿盟观察员在霍姆斯期间试图“隐瞒、操纵事实”。美国则指责叙政府未能全面履行其与阿盟达成的协议,认为已经到了联合国安理会对叙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制裁力度的时刻。(34)这一切反映了美欧推翻巴沙尔政权的居心,折射出阿盟在叙危机中作用的局限性。
可以预计,一旦叙统治层尤其是军队高层生变,叙反对派结成足够强大的“统一战线”并得到西方鼎力支持,以及一旦国际社会“倒叙”和“挺叙”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彻底失衡,巴沙尔政权是存是亡将在未定之天。
注释:
①"Cabinet Approves Draft Law on General Elections",Syrian Arab News Agency,July 27,2011.
②Eman El-Shenawi,"Assad authorizes multi-party system in Syria after decades of Baath rule",Al Arabiya News,August 4,2011.
③Khaled al-Hariri,"Syrian presidential envoy to hold talks in Moscow",September 10,2011,http://en.rian.ru/world/20110910/166608318.html.(上网时间:2012年19日)
④Yiftah Shapir and Zvi Magen,"Bashar Assad Is Flexing Muscles",INSS Insight,No.307,January 4,2012.
⑤"Syrian' national dialogue' conference boycotted by angry opposition",The Guardian,July 10,2011.
⑥"Free Syrian Army-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_Syrian_Army.(上网时间:2011年12月9日)
⑦Nada Bakri,"American Ambassador to Syria Visits Focal Point in Uprising",The New York Times,July 7,2011.
⑧"EU new sanctions against Syria",http://guojijunshi.com/eu-new-sanctions-against-syria-by.(上网时间:2011年12月19日)
⑨"U.S.Senator McCain Calls for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Syria",RIA Novosti Agency News,October 24,2012.
⑩"France calls for tough sanctions on Syria",The Telegraph,January 10,2012.
(11)Mark A.Heller,"Syria and the Arab League:Moral Censure and Identity Politics",INSS Insight,No.294,November 16,2011.
(12)"Qatar invaded Libya,now invades Syria",http://english.pravda.ru/world/asia/01-01-2012/120132-Qatar_invaded_Libya_now_invades_Syria-0/.(上网时间:2012年1月4日)
(13)"Turkish foreign minister meets Syria's Assad",Al Jazeera,9 August 2011.
(14)Chris Zambelis,"The Rise of the Free Syrian Army",Asia Times,December 20,2011.
(15)"Experts:Interests of Turkey and Iran may collide in Syria",http://www.middleeastwarpeace.info/2011/08/17/experts-interests-of-turkey-and-iran-may-collide-in-syria/.(上网时间:2011年12月19日)
(16)"Iran Reportedly Aiding Syrian Crack Down",The Washington Post,May 27,2011.
(17)Eyal Zisser,Commanding Syria:Bashar Al-Asad and the First Years in Power,I.B.Tauris & Co.Ltd,New York,2007,p.43.
(18)Eyal Zisser,Commanding Syria:Bashar Al-Asad and the First Years in Power,p.42.
(19)Eyal Zisser,Commanding Syria:Bashar Al-Asad and the First Years in Power,p.15.
(20)Robert G.Rabil,Syria,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War on Terror in the Middle East,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Westport,Connecticut · London,2006,p.195.
(21)Andrew Hammond,"Slow But Steady Progress in Syria",The Middle East,December 2001.
(22)Reva Bhalla,"Making Sense of the Syrian Crisis",Stratfor,May 5,2011.
(23)"Defense Secretary:Libya Did Not Pose Threat to U.S.,Was Not 'Vital National Interest' to Intervene",ABC News,March 27,2011.
(24)Andrea Glioti,"US to extend sanctions on Syria for another year",May 4,2010,http://www.opendemocracy.net/opensecurity/security_briefings/040510.(上网时间:2011年1月15日)
(25)NPR Staff and Wires,"Syria Accepts Arab League Plan to End Crisis",Nov.2,2011,http://www.npr.org/2011/11/02/141939266/syria-accepts-arab-league-plan-to-end-crisis.(上网时间:2012年1月10日)
(26)"US urge Turks,Saudis to press Assad to step down",Aug.17,2001,http://www.dawn.com/2011/08/17/us-urge-turks-saudis-to-press-assad-to-step-down.html.(上网时间:2011年1月0日)
(27)Oren Kessler,"Anti-Assad opposition labors to forge united front",The Jerusalem Post,December 5,2011.
(28)Michel Abu Najm," Paris may recognize Syrian National Council",French official Asharq Alawsat Newspaper(English),October 14,2011.
(29)"Syria Reduces Oil Production Due to Western Sanctions",Energy Tribune,November 3,2011.
(30)"The Squeeze on Assad",Briefing Syria,The Economist,July 2,2011,p.19.
(31)"The Squeeze on Assad",Briefing Syria,The Economist,July2,2011,p.19.
(32)"Syria opposition leader Burhan Ghalioun looks to future",BBC News,January 5,2012,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16431199.(上网时间:2012年1月8日)
(33)Rick Moran,"Arab League Parliament calls for recall of observer team from Syria",American Thinker,January 1,2012.
(34)Al Arabiya with Agencies,"U.S.says 'past time' for U.N.action against Syrian regime",Al-Arabiya News,Jan.3,2012.
标签:利比亚战争论文; 叙利亚局势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叙利亚反对派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土耳其总统论文; 制裁俄罗斯论文; 叙利亚政府军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