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 四川 成都 610400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2例重症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5%、24.59%,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用于重症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存率,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气管切开;针对性的护理;护理效果
重症脑外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发展快速等基本特征,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能维持通畅的呼吸道,使患者通气改善,为治疗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1]。但是气管切开后会改变患者的机体功能,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2]。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证明针对性护理在降低并发症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现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122例,男患者80例,女患者42例,最小年龄为12岁,最大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为(39.33±5.82)岁。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数据对比基本一致(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的要求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相关措施体现如下。
1.2.1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切开气管后需要抢救器械、抢救药品的准备控制,并维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每隔一段时间通风,对于探陪人员要给予严格限制,并通过保护性隔离措施进行干预。手术当天需要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体位,严禁出现频繁更换体位的情况,24h后将床头抬高15~30°左右。通过轴线扭动的方式进行翻身,防止因为扭曲颈部造成套管脱出或者套管刺激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1.2.2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后需要执行较多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耐心的解释,确保患者维持放松的状态,维持平静的心理。通过加强心理疏导能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2.3呼吸道护理
由于重症脑外伤患者在气管切开之后明显降低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从而降低下气道的气体湿度,出现气道干燥症状。气道内分泌物在纤毛上黏附,且逐渐减弱纤毛运动,排出分泌物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套管局部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后导致分泌物出现黏稠、增多的情况,从而造成管腔受到堵塞[3]。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人工气道的护理工作,对痰液稀释有一定的帮助,加快痰液的排出速度,维持通畅的呼吸道,降低感染发生率。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的方式达到湿化呼吸道的效果。在患者吸气时顺着套管内壁滴入,使呼吸道受到的刺激明显减少,每隔2小时1次,观察患者滴药后出现的反应,防止血痂吸水后膨胀对气道产生堵塞。每隔6~8h进行1次超声雾化,每次20~30分钟。
1.2.4吸痰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给予吸痰,应按照气道、声门下、口鼻腔的顺序开展吸痰操作,通过敏捷、轻柔的动作把吸痰管在内套管例缓慢插入,插入时停止吸引动作,等到一定深度后再向上提取再慢慢的转动吸引。若存在分泌物则需要停留,避免推下痰液的情况。在吸痰前、吸痰后均需要加大流量给氧,维持气道的通畅情况。若患者痰液在下呼吸道积存且咳嗽无力时,可以将湿化液滴入后帮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加快痰液排出的速度。如果患者咳嗽存在较好的反射,可以通过合理的刺激,确保深部痰能够自行喷出气管套管,由护理人员在气管切开口将残余痰液吸净,防止出现深部抽吸的情况。
1.2.5气管切口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维持气管切开局部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通过分析敷料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多少确定换药的频率,每天1~2次[4]。若纱布被分泌物浸润,需要及时更换,在执行换药操作时需要将气管套管固定好,避免出现脱落的情况。
1.2.6气管套管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无菌消毒原则对气管套管进行消毒,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每天消毒内套管2次,每隔7~10日进行1次更换,消毒之前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套管内外壁上存在的痰液进行刷净后再进行消毒,在消毒之后将气管套管套回,将痰液吸干净后装上套管[5]。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气囊放气操作,防止气管壁出现缺血糜烂症状。气管导管外气囊充气5~8ml,每隔4小时进行5~10min的放气,在放气之前把口鼻分泌物吸尽,防止在下呼吸道内流入。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5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中重症颅脑外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因为脑损伤状态下对呼吸中枢系统产生挤压以及刺激,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停止以及紊乱症状,导致脑水肿、脑缺氧明显加重,通过气管切开干预可使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使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6]。护理人员需要对气管切开切口的护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维持气道的湿润性,能加快痰液排出速度,使呼吸道阻碍明显减轻。另外,通过维持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干预,可使患者在治疗期间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韶琴,钱萍.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 04:41-43.
[2]徐晓娟,黄潇湘.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v.33;No.326 08:58-61.
[3]曾水珍.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6;No.174 17:124-126.
[4]申克娇.重型颅脑外伤微创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v.15 04:287-288.
[5]谢遵艳,宫婷,蒋媛媛.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v.16 02:93-94.
[6]凌素月,恽娟,丁秋萍.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 19:144-145.
论文作者:权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气管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道论文; 套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重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