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华
(启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方法:挑选2017年7月—12月于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尿液标本500例、痰液标本2500例、血液标本3500例、咽拭子标本500例,回顾分析四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对比检验阳性率。结果: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5.74%,其中尿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00%、痰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9.40%、血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40%、咽拭子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9.60%,其中阳性率最高是尿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其次为血液标本和痰液标本。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可根据检验阳性率寻找出疾病成因,为疾病临床诊治、预防以及预后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14-02
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标本主要有尿液、痰液、血液、咽拭子等,通过微生物检验后,可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类疾病,能为疾病后续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为了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需要加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质量和水平,准确检验出标本的阳性率,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进一步规范临床检验的步骤和流程[1]。此研究选取尿液标本500例、痰液标本2500例、血液标本3500例、咽拭子标本500例,分析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挑选2017年7月—12月于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尿液标本500例、痰液标本2500例、血液标本3500例、咽拭子标本500例,标本来源患者年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5.68±3.29)岁。所有标本在采集流程、患者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标本提取方法:(1)尿液标本:采集清洁中段的尿液,及时送至检验室且需要在室温环境中保存2小时以下;(2)痰液标本:在检验当天清晨,指导患者将痰液直接吐在带盖容器中,保证容器的无菌性和干燥性,容器容积用在1ml及以上;(3)血液标本:通过静脉穿刺方法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况下的静脉血液3ml;(4)咽拭子标本:全面评估患者咽部感染、口腔黏膜以及病情后,告知患者咽拭子标本提取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检验,之后严格核对医嘱,完成咽拭子标本提取准备工作,指导患者采用清水进行漱口,之后张口发出“啊”的音节,必要时可以采用压舌板,在手电筒照射条件下,采用培养管中且含有少量0.9%氯化钠溶液的拭子保持轻柔动作尽快擦拭患者扁桃体、咽以及两腭弓等部位,保存咽拭子的试管口部需采用酒精灯进行消毒,避免污染咽拭子标本,之后将咽拭子插入试管中,并将瓶塞塞紧且需详细标注采集时间等信息。上述标本均需严格根据标准化流程送检,提高配置培养基的规范性,微生物检验选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时刻掌控 每个检验环节温度,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和菌落计数,统计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2]。
1.3 统计学处理
由SPSS21.0软件整理、统计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定数资料:表示用百分率(%),检验行χ2;定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表示行(x-±s),若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下表1所示可知,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5.74%,其中尿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00%、痰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9.40%、血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40%、咽拭子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9.60%,尿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液标本和痰液标本(P<0.05)。
注:*表示与痰液标本阳性率相比,#表示与血液标本阳性率相比,P均<0.05。
3.讨论
近几年,医疗水平和检验技术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检验方法之一,尤其是针对感染类疾病患者,为了保证能及时得到准确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良好预后效果,需要为患者提供不同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以此提高临床诊治的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但由于病菌种类复杂繁多、检验,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3]。研究结果显示,尿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00%、痰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9.40%、血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40%、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00%,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22.05%,其中阳性率最高是尿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其次为血液标本和痰液标本。
影响检验阳性率因素有以下几点:(1)标本采集质量不合格:采集人员缺乏对标本的了解,采用错误采集方法,未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均会影响采集质量;(2)标本保存、送检不规范:如标本未在规定时间内送检,或保存环境不符合检验需求、保存容器不符合标准等均会降低标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3)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与检验结果存在直接关系,若人员无法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检验,或缺乏对检验相关知识的了解,极易导致标本检验不恰当或不合理情况,最终影响检验结果[4]。
总而言之,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对比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检验准确性和质量,提高不同标本的阳性率,需要深入分析不同标本检验结果,针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定期开展培训、及时送检等,以此提高检验水平和规范性,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陶世龙,朱锋,彭启松.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9):122-124.
[2]彭晶,吴颖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9-30.
[3]郭旭,高敏.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12-112.
[4]赵晓红,李明安,徐庆雷.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2):3126-3127.
论文作者:曹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标本论文; 微生物论文; 阳性论文; 尿液论文; 率为论文; 阳性率论文; 血液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