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力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满张力*
耿润年
摘 要: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学习主体意识大大加强,从而为“让学引思”观念落地生根创造良机。“让学引思”符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诉求,存在更强的适合性,教师要有借鉴、创新意识,对“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升级性实践,由此必将获得丰富教学成效。
关键词: “让学引思”;教学观念;“新课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让学引思”教法,符合“新课改”精神要求,与学生学习思维成长相一致,具有极高的教学匹配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可以借助教材案例展开解析,引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同时可以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展开广泛讨论,赢得教学主动权,以及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形成崭新学科认知基础。“让学引思”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教师要将其融入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从而形成崭新的教学动力源泉。
一、利用情境,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但缺少基本稳定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借助一些媒体手段,由此为学生提供适宜学习情境,从而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多媒体具有强大展示功能,能将教材图片、案例直观展示出来,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视频,给学生创设更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社会调查,都能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启迪,促使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学习思维机会更多,因而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渠道都被打通,信息如潮水一般涌来,将每个人都拉入数字的漩涡,从前被人珍视的纸质文本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然则在数字阅读浪涛的冲击下,浙江印刷集团却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我好奇地询问金汉宏董事长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绝技,其笑着说:“并不是说数字阅读的量增多了,传统的纸质印刷产品就会减少。不可否认的是,报纸、期刊的印刷量确实减少了,但随着人们对于阅读的兴趣的增加,书籍的印量并没有大幅减少。现在正是生产旺季,我们并不苦恼数字阅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而是思考如何完成如此大的印量。”
比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图文故事:1920 年9 月,印度人们发现两个由狼哺育过的女孩,大的估计8 岁,小的才不到2 岁,当两个孩子回到人类世界时,言语、动作、情绪反应等都带有狼的生活习性,甚至不会说话,也不会直立行走,智商很低,大的活到17 岁,智商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小的不到一年去世。结合这个故事,你会想到什么呢?结合社会成长展开思考。学生一边看相关信息,一边思考、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课堂发言时,学生表现得很主动。有学生说,离开社会环境,人难以健康成长,两个狼孩就是非常好的佐证;有学生说,环境造人,这话很有道理,人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
教师利用图文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无疑这是典型的“让学引思”,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课堂学习效果显著。因为故事本身具有传奇性,其调度性更强,学生感觉好奇,自然产生强烈探索热情。因此,教师在“让学引思”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取向,利用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内容展开调动,其促学效果会更好。
二、借助案例,引发学生自主探索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新闻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数据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叙事文本必然存在一个陈述行为主体,即“叙事者”。将“叙事者”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之时,因为学科视野的交叉和学术理论的磨合,使得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争议。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新闻叙事者是否等于作者”这一问题,势必要追本溯源,从叙事学上做必要的梳理和论证工作。
如果一个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本质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而同类企业没有按标准执行,守规矩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产品成本较高,必然面临亏损乃至倒闭的命运。这就是俗称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逆向淘汰。解决企业“逆向淘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政府要让管辖区内的所有企业遵守法律规定,为所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真正做到不让守规矩的“老实企业”吃亏,更不能让作奸犯科的“聪明企业”占便宜。地方政府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是关键。
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生活认知积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发动时,需要具有自然接轨意识,针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布设,从而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由此确保“让学引思”真正发生。比如,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社会规则概念进行解析,然后为学生布设辩论话题:有些地方,公交车上不准带宠物上车。有人认为不合理,我们应该善待动物,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规定。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宠物可能给他人带来不便,特别是卫生会有影响。你赞同哪种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拿到辩论话题,很快就形成“两大”阵营。教师主持辩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正方观点:家里养的宠物和我们存在特殊关系,有些人已经将其视作亲人,公交车不准宠物上车是不人性的规定。反方观点:养宠物是个人的事情,不能将个人自由建立在他人不便之上,规定观照大多数人利益而设定,具有普适性。教师对双方学生的观点给出专业评价,课堂辩论走向深入。
教材存在大量案例材料,学生生活中也会积累一些案例信息,无疑这都属于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案例信息素材,为学生布设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解析,由此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若有需要,教师不妨让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生活案例信息,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深刻而鲜活。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查阅案例信息便利,让学生快速获得需要的案例信息,从而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教师利用辩论话题发动辩论,给学生提供直接交流机会,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对社会规则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课堂辩论过程最为重要,辩论胜负并不重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由此给课堂教学注入丰富活力。“让学引思”是一种教法运用,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教师抛出争辩话题,便是典型的“让学引思”,学生学习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足见教师教学布设成功。
三、接轨生活,调度学生争辩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存在太多接轨点,教师需要具有自觉接轨意识,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教学布设,让学生在深度思考和合作争辩中理清学习问题解决思路,形成有形学习认知。初中学生具有个性认知追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学习机会,及时投放辩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集体辩论活动,势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特别是接轨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展开学习反思,学生印象更深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创设无限宽广的网络生活新空间,无疑为学科教学带来崭新契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接轨意识,从关注学生思维现实出发,结合网络生活现象展开思考,自然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比如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教师为学生布设案例搜集任务,并结合案例说明网络生活的丰富性:网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大多数家庭都有网购经历,讲述网购经过,说明网络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出现一些隐患和危害,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学生对网络应用具有丰富经历,自然顺利进入思考、讨论环节,很快就找到一些案例。特别是对网络诈骗、网络游戏危害具有更深印象,因而其启示性特征更强烈。教师结合学生案例列举和分析,展开教学推演。
教师发动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列举相关案例,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因为学生利用网络早已成为生活常态,自然有太多见闻和经历需要讲述。教师结合学生案例列举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机会,无疑这是最可贵的教学发动。教师给出必要引导和启迪,由此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推进。
200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志着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正式启动。
四、创建活动,丰富学生认知域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活动创设自觉意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活动,为“让学引思”创造适合切入机会。课堂演绎、社会调查、生活观察、信息搜集、案例分析、课堂辩论、主题发言、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都属于学科教学活动范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具体布设,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机会。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展开教学布设,由此形成课堂教学成长点。
在《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解析社会道德相关内容,然后为学生布设课外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自觉遵守公德的行为,深入街道、社区等公共场合,利用我们的眼睛,展开“我为好人好事点个赞”活动,搜集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准备参与集体展示,并对正面典型行为进行点赞。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都能积极深入社会生活,开启发现之旅。经过搜集积累,学生大多能有丰满收获。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详细介绍好人好事,表明自己赞美之情。有学生讲述:周末去公园玩,人很多。人群中见到小女孩,只有八九岁,左手拿塑料袋,右手拿垃圾钳,在认真捡拾地上垃圾。原来这是环卫大妈的小孙女……我用手机给小女孩拍照,感觉很多乱丢垃圾的大人都应感觉惭愧,还不如小孩子。我要为小女孩点赞!
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外活动,活动没有太多要求,学生参与没有压力,却能在实践发现中受到教育。从学生列举的生活案例之中可以看出,学生具有深入生活的实践经历,而且能从心灵深处展开思考,由此可以留下更多启迪和反思。学生平时也有生活经历,但没有关注的主观意识,教师针对学生生活实践做出布设,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主动观察机会,这是难得的学习契机。在生活实践中建立起的学习认知,对学生来讲最有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949(2019)10-0039-03
*基金项目: 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8 年度一般课题“城镇初中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系列研究成果之一(GS 〔2018〕 GHB2238)
(作者: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标签:"论文; 让学引思"论文; 教学观念论文; 新课改"论文; 道德与法治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