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保守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神经介入组则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介入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相比较常规保守组更好,P<0.05。神经介入组和常规保守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缩短疾病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介入疗法;脑血管疾病治疗;疗效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神经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近年来,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放射治疗方法已被患者所接受,并因其微创性,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神经介入治疗也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疗法主要是通过将血管插入导管中,并且栓塞剂被注射到脑血管疾病的萎缩和坏死,从而消除脑血管疾病[2]。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保守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神经介入组则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常规保守组年龄31-69岁,平均(45.35±12.89)岁。男女分别有34例和16例。神经介入组年龄31-70岁,平均(45.79±12.01)岁。男女分别有35例和15例。常规保守组、神经介入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保守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剂量100mg/d,氯吡格雷每天服用75mg,持续治疗3个月之后给予阿司匹林每天100mg进行治疗。
神经介入组则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排空大便,局麻,进行双侧腹股沟消毒,腹股沟韧带下1-2厘米明显动脉搏动部位穿刺,后进行穿刺点按压,送入直导丝,后进行血管内操作,导引管插入到椎动脉或者颈动脉当中,后插入微导管直至动脉病灶,造影了解病灶情况之后进行处理,给予注药、栓塞处理和扩张等,在操作结束后止血包扎,并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
1.3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
显效:脑血管疾病病灶缩小,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脑血管疾病病灶有所缩小,症状好转,尚未完全治愈;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1.4统计学处理
SPSS11.0版本处理并进行卡方、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神经介入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如表1.
2.2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
治疗前常规保守组、神经介入组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相近,P>0.05;治疗后神经介入组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2.3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
神经介入组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和常规保守组比较有优势,P<0.05,见表3.
2.4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介入组和常规保守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如表4.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及时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以往的保守的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神经介入治疗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作手术治疗,其优点如微创和其他手术受到患者青睐[4],因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广泛的应用,其治疗效果最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疾病预后改善效果,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手术时间短,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介入治疗期间不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5-8]。
本研究中,常规保守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神经介入组则采取神经介入治疗。结果显示,神经介入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相比较常规保守组更好,P<0.05。神经介入组和常规保守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
综上所述,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缩短疾病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蕾,宋波.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34-36.
[2]李艳,陈雨,杨柳,吴瑞玉,严小军,聂鹏,姜丽.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30(04):499-503.
[3]杨勇,范玉伟,徐秀芝.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6):33-35.
[4]董兴美.辨证分型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01):20-22+62.
[5]郑卜毅,郑伟明.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325-327.
[6]陈雪峰.心脑血管疾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7):1-2.
[7]王学进.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3):63+65.
[8]黄顺贵,刘梅,王彬,钟晓闵,龙秀英,宋春江.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3):3-4.
论文作者:王伟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神经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常规论文; 评分论文; 保守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