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现在的建筑领域中,由于盲目追逐利益,在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人为的造成许多漏洞。这些漏洞所造成的隐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进度,而且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建筑材料;实验检验;质量控制
1 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
1.1检测试验项目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需检测,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大于等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混凝土用细骨料按常规进行常规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如为海砂或有氯离子污染的砂,还应检验其氯离子含量,海砂还应检验其贝壳含量。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对于特别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
增加检测项目。普通混凝土试验依据的国家标准:①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按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其中包括稠度、凝结时间、泌水与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和配合比分析等6个项目及附录A增实因数法。②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按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其中包括立方体抗压、轴心抗压、静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等五个项目,还增加了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养护、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静压弹性模量试验等。③普通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按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其中包括抗冻、抗渗、动弹性模量、碳化、收缩、徐变、疲劳和钢筋锈蚀等八个项目。
1.2样品管理
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并根据要求做好样品保密与安全。
1.3环境温度与湿度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要求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230C±20C。笔者曾用取自同一母体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样品制作成9组试件用作抗拉力(纵向)试验。先将9组试件平均分作3个大组,之后再按5OC为一个温差等级分别作拉力试验。其中1个大组试件在230C标准要求的环境下试验,另2个大组试件分别在280C和180C的环境下作拉力试验。试验过后分别计算出每一大组中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结果发现在280C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230C标准温度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低2.85%,而在180C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则比230C标准温度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高出3.55%。该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环境温度与湿度对材料试验的影响。水泥试件带模养护温度保持在2OOC±10C、相对湿度≥90%,水泥试件养护池水温保持在200C±10C。在标准养护室内配置一个储水池使养护水恒温,室内应配置空调、水雾化器,并采用控制装置进行温湿度控制。水泥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0C±20C、相对湿度控制在≥50%较合适。室内应配置冷暖空调,并采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温湿度监控。力学室环境温度要求在100C至350C。保持室内通风,采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监控。因而要求试验时必须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取样试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每一种规格不超过60t为一批,切取试样两根,长度为40-60cm),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比如:袋装水泥须从该批不少于2O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量不少于120kg。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送检人员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经检测水泥的某些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试验结果却完全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1.5数据处理
检测结果要以数据为依据,以法规、标准、规范为准则,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公正,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检测工作和数据计算分析处理的计算机和自动化仪器设备的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由于各种原因,在同一组试件的测定中,有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有取舍的要求。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中,当3个强度值中出现超出平均值±10%的数据应予以剔除,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此外,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法。计算结果的修约按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尾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有效位数。
1.6结果质量控制
采取多种适宜的方法,检查和分析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等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同时为了验证试验室的检测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需要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试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样品进行检测。
1.7试验误差
试验方法应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但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试验结果产生误差,试验误差有三种,一种是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若该误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是允许的,但若超出了允许范围则应重新试验。例如在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或抗折强度测定值中,若有两个测定值与中间值的偏差均超过了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应重做。另一种误差是将同一个样品分成2个或3个试样,用相同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分别进行试验所得结果之间的误差,称为平行试验误差。例如砂的筛分析,两次试验求得的细度模数之间应≤O.2O,表观密度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应≤20kg/m3等。还有一种误差是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称为再现性误差或对比试验误差。其试验一般是将水泥、钢材等较匀质材料的样品等分为两份,一份交当地质检机构,另一份留本单位,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若相对误差较大,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这种实验根据需要每年可进行1-2次,以提高本单位的试验质量。
1.8加荷速度
在常温试验条件下,如果材料作力学性能测试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的固有强度。如测钢筋的屈服点时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及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因此加荷速度应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接近破坏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结语
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材料是建筑物和构筑物这一特殊产品的原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优劣,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彦峰.工程材料检测见证取样及送检的探讨.2008.
[2]估俊秀,李建刚.浅析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管理.2002.
论文作者:俞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误差论文; 混凝土论文; 样品论文; 材料论文; 标准论文; 平均值论文; 抗拉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