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邓静,汪燕,郭金花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 ;陕西 凤翔 721400)

【摘 要】骨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收治的患者人数较多,且患者疾病种类复杂多样,因此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且工作内容繁琐,加之骨科患者病情的影响,这些都导致骨科较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而在骨科患者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骨质疏松、基础疾病多、行动能力降低等,使得在所有骨科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重。而在对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更应当加强安全隐患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更好地预防风险事件,保障老年患者的院内安全,使其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骨科;老年;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66-0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6例患者,男92例,女64例,年龄61~90岁。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即保持患者皮肤、床单位清洁,勤翻身、增进营养预防压疮;告知患者小心谨慎,防止跌倒、坠床、烫伤事件发生。观察组实施多种护理风险干预对策。

二、原因及分析

2.1分析风险的相关原因

2.1.1来自患者本身老年患者一旦受到外伤,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易引发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2.1.2骨科疾病患者因长期卧床、牵引或截瘫、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或护理措施不到位等易形成压疮。又因骨折后生活自理困难、活动无耐力,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年老体弱皮肤温热敏感度降低加之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极易发生烫伤。随着因髋、膝部疾病而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故下肢深静脉栓塞形(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相对增高。

2.1.3来自护理人员①风险意识欠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法律意识淡薄,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②专业知识缺乏,对潜在的护理风险预见性不足:由于患者骨折后限制活动,长期卧床,护理并发症高,若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措施,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特别是低年资护士,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更易产生技术风险。如对颈椎损伤患者翻身或搬运时,操作不当易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或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造成石膏变形、折断等技术风险。③新技术认知缺乏:护理人员若对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或者对新设备操作不熟练都会带来护理风险发生。④工作实践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老年患者接受能力差,加之护士缺乏与老年患者沟通的耐心和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未付诸实践,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易引起纠纷发生。

2.2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对策

2.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收集患者临床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制订风险管理预案。

2.2.2进行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高危因子评估,制定护理对策:使用垫气垫或水垫、勤翻身、贴减压贴、设翻身卡、床头交接班、每班对全身皮肤进行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自我主动预防,指导膳食,增进全身营养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手杖、助行器,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让患者穿稳定性好、防滑的鞋子,夜间保证照明,护士及时巡视病区,防止发生意外。对使用降糖药、降压药、镇静药、抗精神药的患者,告知有关注意事项;有认知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必要时做好解释工作使用保护性约束;热水袋保暖时水温不宜超过60℃,定时更换取暖部位,护士及时巡视,评估取暖效果。床头置各种警示标示。

2.2.3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①下肢术后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或应用逐级加压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方法,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阻止深静脉扩张,减少静脉淤滞,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②下肢术后抬高患肢,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③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主动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锻炼,尽早离床活动。④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

2.2.4提高护士知识素养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了解病人的基本权利,懂得在护理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潜在的护理隐患及对护理措施满意度等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四、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与健康、法律相关的知识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这就给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减少医患之间纠纷发生的几率成为医院发展的重点。

医疗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工作,主要从事的是对人体生命未知领域的探索,具有加强的未知性,从患者角度上来看,需要治疗的对象又具有特殊性的特定,因此医疗活动的风险较高,并且能够引发风险的类型较多,危害极为严重。老人骨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不确定因素比成年人更多,护理工作量也更大,因此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护理是现代医院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强调对医院的环境、相关的工作人员、规章制度、技术设备等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这一做法能够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五、结语

本院加强了对骨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并从多方面着手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表明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均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评价。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秀玉,李娜,王砚书.风险管理在骨科临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53-54.

[2]杨金凤.骨科老年患者的前瞻性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与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174.

[3]姜秀英.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3):239,243.

[4]陈雯.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01):50-51.

[5]刘冬梅.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4):185-186.

论文作者:邓静,汪燕,郭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邓静,汪燕,郭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