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文摘期刊的评价功能_新华文摘论文

论学术文摘期刊的评价功能_新华文摘论文

试论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文摘论文,期刊论文,学术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04)03-0109-04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研究空前繁荣,学术期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和创刊,刊物越来越多。各类学术期刊每年发表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也成几何基数增长,庞杂而众多的论文,使人们望而却步,难以详尽地阅读和全面地浏览。在这种情况下,以选精集萃为矢志的学术文摘类期刊应运而生。学术文摘类期刊遴选出优秀论文,经过压缩加工后转载发表,即以其学术性、权威性而深受读者欢迎。人们认为优秀的论文才能被转载,好的期刊才有大量文章被转载。于是,学术文摘类期刊在客观上被赋予了评价功能,即评价学术期刊和论文的功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呢?

一、学术文摘类期刊评价功能的形成、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论文、学术期刊的评价沿用行政级别的方式,期刊分为国家级、省级等级别,论文也按所发表的期刊级别而分级,作为评奖、评职称的材料。但是,这种评价过于笼统,过于简单化。随着学术文摘类期刊的成功创办,另一种评价方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即论文转载率的评价方式。下面以《新华文摘》为例,对学术文摘类期刊评价功能的形成做一描述:

1979年1月,人民出版社在《新华月报》的基础上创办了《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的文摘月刊。创办伊始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受到读者的好评。1981年正式改为《新华文摘》。《新华文摘》创办以来,保持了统一的风格,它的封面设计20多年来一直沿用下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它的内容也保持了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刊物设有政法、社会、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读书与出版、论点摘编等栏目,分别选取相应学科门类的优秀论文。它的办刊方针长期坚持下来,形成自己的一贯原则,即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文化服务,为广大读者及有关部门从事学术研究、通观学术动态和积累资料提供方便,展示社会学术文化全景。多年的辛勤编辑工作,使《新华文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它以厚重见长,具有五大特点:

博:选材博,从数千种报刊中撷取精华;内容博,学术各界,无不涉猎。

大:篇幅大,全刊220余页,50余万字。

精:重精品,各类优秀文章和作品都得以入选。

深:有深度,所选文章有长久保存价值。

新:及时反映社会改革中新成果和要求;探讨学术理论新观点,传播各学科的新知识(参见《新华文摘》20周年纪念册)。

正是由于上述努力,《新华文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学术界反响很大,获得了巨大的权威,被赋予了评价期刊和论文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新华文摘》被赋予了评价科研成果的功能。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把《新华文摘》作为一级学术刊物,在《新华文摘》上发表文章,成为评选高级职称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制定了奖励办法,规定在《新华文摘》上发表文章给予一两万元的大奖;在科研工作的计分考核中,也对在《新华文摘》上发表文章给予高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这些规定和做法,完全是鉴于《新华文摘》的权威性而自愿采取的。这些措施其实就是《新华文摘》在没有通过行政命令的情况下,获得了评价论文的功能。

其次,随着学术期刊的大量涌现,图书馆界努力为各种刊物分级,划分出中文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新华文摘》的转载率亦被当作期刊分级的一条重要标准。在《新华文摘》转发文章较多的刊物,就容易被评为核心期刊,否则就较难。这样,无形之中又赋予了《新华文摘》评价其他学术期刊的功能。

最后,《新华文摘》成为社会反响的指示器,为各级各类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提供了参照系。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有社会科学的评比和奖励制度,如国家、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评奖等。在各种评比活动中都有社会反响一类指标,而能否被《新华文摘》转载就成为社会反响有无、大小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新华文摘》在20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以其博、大、精、深、新等特色,以其权威性,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被客观地赋予了评价功能。其他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也大致是这样获得的。

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不是有关行政部门硬性规定的,而是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发和自愿地赋予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鉴于学术文摘所转载文章的学术价值、权威性,主动地承认、接受它的地位,并以此作为评定本单位科研成果的标准。因此,它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是现实存在的,并被广泛认可。

第二,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的实现,有一个经验推广的历史过程。随着《新华文摘》影响力的产生和扩大,它的评价功能也产生和逐步扩大了。起初,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是由少数单位首先实施的,其较好的实施效果受到其他单位的重视和借鉴,并为更多的单位所效仿,于是学术文摘的评价功能逐步推广开来,并成为一种主要的评价手段。这表明《新华文摘》评价功能的扩大,是有着深厚的基础,是在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的。

第三,在我国还没有出现更好的评价方法之前,学术文摘的评价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通过学术文摘类期刊的努力,大量优秀论文的再编辑发表,为社会各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起到了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等作用。如一些优秀论文和作品在初发表时,社会反响较小,读者面也不广泛,被文摘类期刊转发以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扩大了读者层面,起到了很好的放大功效。一些论文被转载后,引起了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些研究者因文章的转载,而坚定了科研的信心,获得了更大的科研成果。这样的事例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评价功能虽然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含有主观色彩,不能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接轨,因而它本身是有待完善的。

二、学术文摘类期刊评价功能的局限性

在肯定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的客观性和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这种评价功能的先天不足和客观上存在的局限性。下面从学术文摘类期刊本身的影响因素和国外期刊评价的基本情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学术文摘类期刊本身因素来看,有三种因素影响和干扰了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

首先,学术文摘类期刊同其他学术刊物一样,有着自己的办刊宗旨、受众(读者群)和用稿标准,它们转载文章在考虑学术性的同时,还要顾及自己的办刊宗旨、受众接受程度非学术性因素。学术标准是十分重要的选稿标准,但不是惟一的标准。它的选稿要综合考虑学术性、可读性等多种因素。因此限于篇幅、受众等因素,难以全面地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研究成果,就是必然的了。虽然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的文摘月刊,其内容包含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篇幅也很大,但是考虑到上述因素,一些专业领域狭窄而研究十分深入,读者接受有困难的学术性很强的文章,还是忍痛割爱了。如在历史学里,先秦史等古代史的一些专门研究文章即使很有学术水平,但专业性太强,引用的资料又晦涩难读,一般非专业的读者读不懂,那么也就不会选编转载了。其他一些生僻学科,如语言学、音韵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这种情况表明,学术文摘类期刊并不能全面转载各个学科、各个门类的优秀论文,其转载数量是有限的,有不少优秀研究论文被遗漏。因此,有人说,学术文摘类期刊应该做到转载的都是优秀的学术文章,但优秀的学术文章不一定都能转载。

其次,编辑的学术修养、个人爱好等主观因素也影响着学术文摘类期刊的选稿。虽然学术文摘类期刊要求编辑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较敏锐的学术眼光,能够广泛阅读,沙里淘金,从众多的论文中选精集萃,选出优秀的论文,但是从诠释学的角度看,一个人认识新鲜事物、新知识,总是以其固有的认知为背景来消化、理解和接受。这样,以往的知识既帮助理解新知识,又干扰了新知识的理解,使其所理解的新知识总会带有旧知识的影子。这种情况表现在学术期刊类编辑的选稿上,就是个人主观因素和认识水平限制,干扰了选稿工作,很难十分准确地选出学术界公认的优秀论文,难免有遗漏或不当转载而转载的情况了。

再次,如“诗无达诂”相似,对于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论文,虽然存在着客观的标准,如文章是否具有新观点,新材料,新问题等,但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也并非像自然科学一样,可以经过实验室验证。因此对于文章质量的判断,有时也难免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难以找出客观的大家广泛认同的标准,更不用说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文章,选编文章了。这一点在情理之中,不言自明。

上述三点表明,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确实有着不足,有其局限性,这些不足和局限性,有些是可以克服的,但有些是其本身与生俱来的,难以克服。

与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方法相比,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的局限性就更为明显了。目前国际上对期刊的评价,一般是从文献情报学的角度对期刊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其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引文分析法(citationanalysis)。引文分析法就是“借用数学和逻辑学方法对期刊、论文、专著等研究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以揭示它们所蕴涵的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对象之间的关系”(参见邓晓群的毕业论文《我国科学技术期刊评价体系构建初探》内部稿)。即通过测量、统计某个特定时间范围内,发表在某一期刊中的论文被引用的强度,来衡量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来衡量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可以说,这是根据研究者(即高水平的受众)使用该刊、该论文的情况来衡量期刊和论文的价值的,完全是根据客观情况而评定,主观因素很少。毫无疑问,这种评价方法有着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国外大量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相对而言,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则含有不少主观因素。其选编转载的稿件虽然经过了严格的编辑工作程序,如专家的推荐,编辑的选编,副主编、主编的审读把关等,但毕竟还是少数人的意见,存在着主观因素,其科学性与客观性难与引文分析法相比。

通过上述分析和中外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并不是完美的,它有着不少主观随意性和很难克服的缺陷。

三、一点设想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学术文摘类期刊评价功能的优点和不足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如何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科学评价方法呢?

从近期看,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更为科学的期刊和论文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已经存在的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还有实施的必要性,还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并加以改进、完善。应该把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与专家评价、读者调查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专家评价、读者评价等因素要综合考虑,进行加权调节,以便获取更多的准确信息,让多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汲取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实施引文分析法。但我们不应照搬国外的做法,而应该在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的引文分析方法。

但是,采用引文分析法评价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做,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有关部门和有志于此的单位应该及早动手,建立资料库,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尽早实施引文分析法做好基础工作。

在事实引文分析法评价期刊和论文以后,还要参考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转载率。独居特色的学术文摘类期刊转载率的评价功能,仍然不失为一种评价方法,有着参考价值,完全可以和引文分析法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为科学、合理、高效地评价期刊和论文服务。

收稿日期:2004-03-19

标签:;  

论学术文摘期刊的评价功能_新华文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