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对策研究

关于实施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对策研究

许其卫[1]2004年在《关于实施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选题的依据 课程目标在整个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起点,它为整个高等学校课程开发过程规定了方向,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价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高校体育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更多的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目标,而对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关注不够;教学内容尚未完全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课程内容在设置上主观随意性较大等。 为了加速推进新一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提高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成为我们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叁、结论 1、从社会发展与体育课程、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分析以及国外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叁方面揭示了制定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必然性。 2、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新变化:拓展了心理健康目标、增加了社会适应目标以及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谐,包括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以及科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和谐;主动,即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即体育教学要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3、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揭示了高校体育在实施现行课程目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素质还没有达到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场地设施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等。4、分析、研究指出:实施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对策是:明确目的,加强课程目标实施的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迅速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外体育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开发体育资源,合理使用经费,以弥补体育设施的不足,更好地实施现行高校体育课程目标。

刘晓辉[2]2008年在《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推动着体育改革在多方面的渗透:竞技体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众体育发展势态迅猛;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已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开花结果;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人才培养的模式向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如何衔接、使以重竞技体育为主导的体育院系的课程结构受到严峻挑战。如何改革办学目标与现实不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我国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扬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12所高校体育院系的44位专家;北京、上海、扬州、镇江、广州、济南、厦门、南宁、柳州、桂林300名厂矿、机关的社区体育管理者及1000名体育爱好者;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北省、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26所中学、150名中学体育教师;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北体、山东体院、广体、武体、湖南师大2003、2004级体育教育专业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现状,对现行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考评系统等进行深入调查、访谈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去向,社区、厂矿、机关、单位的需求和“体育生活化”等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培养目标产生重要影响;社区、厂矿、机关、单位对娱乐性排球的需求、中学基础教育的需求和大众健身的社会需求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对排球课程设置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大部分体育院系目前单一的、以竞技性排球为主的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排球教学内容的选择看出:教学内容单调,符合素质教育、突出健康第一、加强健身娱乐的内容没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与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差距.目前的排球教学内容条块分割严重,所选课程内容安排缺乏层次,不符合新课程方案要求的整体优化原则;现有教材结构较为固定、呆板,内容陈旧,新编教材更新速度缓慢,严重地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高校体育院系排球课程的考评体系不能淡化考核学业证明而加强考核服务于教学目的实现的功能的认识;考核服务于教学的反馈和诊断两个重要功能没有在当前排球课程考核中得以充分体现,缺乏对学生的形成期评价;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考核缺乏统一的学生结业成绩评分权重体系,缺乏理念动态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维化,影响了排球课程改革的发展。建议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努力使排球课程设置竞技和娱乐性共存,即硬式排球、软式排球、沙排和气排球的多元化共存的格局,各体育院系应根据区域特点,将适合中小学开展的软式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和排球运动的其它形式等课程纳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体系中突出课程体系的全面化、素质化,使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教材要体现出先进性、扩展性的特点,尽快编写与新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及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多元化教材.如气排球教材、软式排球教材和沙滩排球教材;进一步完善排球教学考评体系,使考评内容多元化、方式多维化、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

王金保[3]2015年在《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网球专修课程优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河南省网球市场逐渐升温,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增多,社会对于网球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适应这一发展,河南省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网球课,高校的体育院系也随之开设了网球专修课,相对于其他项目,网球专修课程存在着起步相对较晚、开设时间短的劣势。高校体育院系网球专修课程体系和结构是否合理,不但决定了学生掌握网球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也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将这一新开设的课程不断优化,使之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网球专修课优化发展的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从不同层次对网球专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及评价等要素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不断完善与改进,优化河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的网球专修课程。为当前开设网球专修课的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为即将开设专修课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网球专修课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具有一定网球相关能力的社会指导员及网球教师。(2)网球专修课课程目标较为模糊,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并没有详细的标准;课程对于学生网球技术培养较多,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注重不够。(3)各高校网球专修课课时数不同,部分学校技术课和理论课的安排比例不当;各高校开课时间不统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学内容选择中,技术部分基本一致,且教学顺序具有共同特点,对于理论部分的重视不够。(5)网球专修课主要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新颖的教学方法在专修课教学中不断得到尝试;对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有一定的认可,但使用范围明显不足。(6)网球专修课师资队伍中,以硕士青年讲师为主,在给教学注入青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学经验的不足。(7)网球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不足,使得网球专修课程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更新较慢。(8)评价方法基本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但评价和考核的综合性不够,全面化和客观性有待提高。建议包括:(1)本研究将网球专修课的课程总目标定位为:通过网球专修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网球运动发展基本规律,掌握网球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的网球技战术能力,同时发展自身能力,能够胜任网球基本教学及网球训练、竞赛组织等工作。(2)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对重点技术培养的同时保证学生技术的全面性,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保证培养的全面性。(3)网球专修课开课时间定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较为合适,适当增加每周的上课次数,同时合理控制技术课与理论课的比例。(4)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5)教师应根据当前的网球专修课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综合能力,同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改善网球教师培训学习现状,加强网球教师的继续教育。(6)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应更加全面,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增强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7)加强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评价的有效监控和配合,使每个环节有效结合和运转。

尹少丰[4]2008年在《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网球课程建设优化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网球专修课作为高等体育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院系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网球专修课程优化改革就是对新形式下高等体育院系网球教学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与探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院系网球专修课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网球专修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展开了分析讨论。调查表明:1.网球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缺乏一致性,课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2.网球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有所欠缺,教师大都缺乏职后培训经历;3.网球教科书与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4.教学场馆的建设难以满足学生上课、训练的需求;5.教学内容选择体现了普修教学基础性和典型性特点,强调技战术教学,忽视能力培养,与基础体育课程需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6.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上,仍以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为主,教学方法及手段更新速度太慢,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率偏低;7.网球专修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偏重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为主,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8.网球专修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法和评价主体单一,一般以终结性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主体地位。另外,通过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叁个层面对影响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网球课程发展的有利和制约的环境因素展开分析讨论发现:课程开发与管理因素、教学管理体制因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网球课程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此,笔者对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网球课程的优化改革提出以下思路与对策:1.结合先进教育思想,兼顾学科、社会、学生发展,明确课程目标;2.优化网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3.从实践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5.精心选编网球课程教材;6.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及体系,确立多元评价主体。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高等体育院系网球专修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帮助。

曾静[5]2006年在《湖南省普通高校贯彻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新《纲要》),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由于各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差异,要把新《纲要》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就有必要对新《纲要》贯彻实施的情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这也是进一步推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实施新《纲要》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得出以下结论:1湖南省普通高校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在本校现有情况基础上积极实施新《纲要》的各项具体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新《纲要》的基本目标要求,在体育意识、自我锻炼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所提高。2普通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基本一致,对一、二年级学生都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体育课,但是对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开课情况一般。3普通高校的课程结构主要是以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只有极少数的高校把运动队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各高校应注重为特殊群体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大部分高校都在尽力实施“叁自主”教学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但由于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只能实现一至两个自主,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4体育课程实践课教学内容基本上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理论课教学内容缺乏卫生与健康、养生保健,特别是生命安全方面知识的传授。教学法方法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现代教学方法运用较少,教学方法的传统框架没有突破。5当前湖南省普通高校任课体育教师的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比例比较小。体育教师的职称以讲师职称为主,职称结构较为合理。6湖南省普通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但不能满足大学生课余体育需要;并且在场馆设施的利用和管理方面情况一般。7大部分高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从整体上看条件好的高校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开设要好于条件差的高校。而民族传统项目只在极少数高校开设,主要有舞龙舞狮、高脚马、陀螺、打秋千、抢花炮等。8各高校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学习评价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评价的内容有所增加,基本能体现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公正性,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而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9通过研究,指出了湖南省普通高校在贯彻实施新《纲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唐栋[6]2009年在《新《纲要》下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它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新《纲要》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出现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解决。本文把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随机抽样的21所高校进行研究,总结新《纲要》实施6年来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更好的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随机抽取的21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都是在新《纲要》颁布之后制定并实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制定了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但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各高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时数差异大。体育课程形式与组织基本相同,大部分院校给予学生选择课程内容的自由。有一半多的院校能够做到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仅有一所高校能够完全实行“叁自主”选课。传统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各高校开设选项课的数量不均衡,各专项的教学内容没有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保健体育课的开设状况不理想。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班人数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体育课人数超出了新《纲要》的要求。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体育课的学习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最为普遍。因此,针对山东省高校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的现状提出改进的对策为:一、准确定位,建立体育课程目标;二、提高认识,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叁、科学管理,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四、满足需求,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五、开发资源,强化体育课程建设;六、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吴国际[7]2008年在《山东省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散打教育工作者针对散打选项课程所进行的研究多为某一方面的研究,综合性研究研究数量较少,无法反映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程教学的全貌。对散打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选项课程教学情况与社会需求间的各种联系与矛盾所在,从而把握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完善散打选项课程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比分析对山东省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程教学大纲,对我国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程的现状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了散打选项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开设散打选项课的学校不够多;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能力培养不够;课时设计没有科学的标准;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速度较慢;课程考核评价只注重技术达标。依据研究结果,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我国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程改革提出建议:提高教师质量;加大场地设施投资;重新定位散打选项课程;构建新的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及体系.

曾庆涛[8]2011年在《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体育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师评价问题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建立与完善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对于贯彻党的体育教育方针、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效能、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为基础,以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进而对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体育教师评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认为体育教师评价是以体育教师为评价对象,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指导,根据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体育教师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体育教师基本素质、工作过程、工作绩效、专业发展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从而为体育教师改进工作,实现专业发展,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二、对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认知层面和评价需求方面,调查对象具有较高的评价认知水平和较高的评价需求。在评价操作层面,体育教师评价的现实状况与教师的应然需求相差甚远,且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的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评价效用层面,体育教师评价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现行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很有必要对现行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进行重构。叁、对我国体育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通过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的体育教师评价方案;重视区分奖惩,忽视改进发展;重视外部压力,忽视内部动力;注重绩效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注重全校统一,缺乏学科针对;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自我评价缺乏;反馈时效较差,结果有失公允等方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缺乏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功利性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评价主体的评价素养偏低、缺乏奖惩性和发展性的有机整合、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偏见等方面。四、构建了体育教师评价的理论体系。构建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需要层次理论、终身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其实践依据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体育教师评价实践的客观需求。构建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方向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奖惩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的原则。体育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由体育教师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管理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条件——过程——绩效——发展”的结构模式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工作过程、工作绩效和专业发展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5个叁级指标。以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师评价为例设计的《体育教师评价工作方案》,为体育教师评价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确立明确的体育教师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获得多方的认同支持、实施有效的心理调控,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完善体育教师评价反馈机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王晓韬[9]2007年在《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纲要》目标体系由旧《纲要》的增强体质、叁基传授、品德意志培养叁大任务,发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其目标者构设置既有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目标,又有针对部分特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种多领域、多层次的课程目标,关键是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必然具备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层次的特征。新《纲要》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和发展,明确提出“将课内外体育、运动训练列入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大课程结构体系”。在大课程结沟体系下,新《纲要》强调学生应具有选择课程内容、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纲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为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但同时又为高校体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旬。而拓展体育课程设置是实现新《纲要》目标的基础。辽宁省普通高校现行的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是按照新《纲要》的要求来设置的,学校打乱行政班、自选项目上课.但是一些高校仍主要以基础普修和专项选修课组成,显然这种格局与新《纲要》提出的构建大课程结构体系的要求有较大差异,改革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辽宁省15所高校的1500名在校大学生、156名教师以及部分体育系(部)的领导为调查对象。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辽宁省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征求体育课程改革专家、教授的意见,提出我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发展的对策。

韩新英[10]2008年在《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基础教育的“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近年来,各个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摆在了首要地位,同样我国也不例外,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展开。为了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这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挑战。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拉开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序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工作母机”,面对新的国际形势,面对新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面对2003年新《课程方案》的颁布,必须不断改革与完善,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出新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体育人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山东省设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科点的所有高校(共16所)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作为研究对象,从各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入手,对目前各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概括当前我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并在对国内外有关高校课程改革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部、体委和省教育厅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征求体育课程改革专家、教授的意见,提出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一些改革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比较山东省1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现行课程方案,针对课程结构的类型、课程结构层次的配置是否合理;学时、学分安排比例问题;课程的设置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取得的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类课程开设的门数明显增多,而且开设的课程辐射面更为宽广;增加了任意选修课的比重;重视设置体育保健康复方面的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设了大量新型课程;课程内容逐渐整合,综合化。同时发现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欠合理;选修课名不副实;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欠合理;课程命名有待进一步规范;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时间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对策与建议:合理调整通识教育课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完善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名称,体现课程的特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际资源,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对策研究[D]. 许其卫. 扬州大学. 2004

[2]. 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刘晓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网球专修课程优化发展研究[D]. 王金保. 河南大学. 2015

[4]. 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网球课程建设优化发展对策的研究[D]. 尹少丰. 武汉体育学院. 2008

[5]. 湖南省普通高校贯彻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曾静. 北京体育大学. 2006

[6]. 新《纲要》下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D]. 唐栋.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7]. 山东省普通高校散打选项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国际. 武汉体育学院. 2008

[8].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 曾庆涛. 河南大学. 2011

[9].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王晓韬.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10].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韩新英.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关于实施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目标的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