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冰与火之歌》凭借其庞大的世界观以及独特的POV(Point of View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奇幻文学。本文将从语域理论的视角针对《冰与火之歌一卷:权力的游戏》中文译本进行研究,探讨语域理论如何影响奇幻文学环境描写与人物话语的翻译。
关键词:《冰与火之歌一卷:权力的游戏》;奇幻文学,语域理论;环境描写与人物话语的翻译
1.0引言
《冰与火之歌》被誉为继《魔戒》后又一伟大的奇幻作品,凭借其庞大的世界观以及独特的POV(Point of View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奇幻文学。其在创作中的有着诸多奇幻文学中所特有的描写翻译提出了许多要求。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识的对原作中的情景描写以及人物话语等进行了修改以使其更接近中文的审美。
本文以谭光磊和屈畅的《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上)》汉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韩礼德等人所提出和发展的语域理论,分析《冰与火之歌》的中译本是如何获得在语域上的对应,进而获取成功的翻译
2.0研究对象介绍
2.1作者与原作简介
乔治 R.R.马丁,1948年出生于美国,世界级奇幻大师。其著名小说包括《热夜之梦》、《沙王》、《光逝》、《风港》等。迄今为止,他已获包括四尊雨果奖、两尊星云奖、一尊世界奇幻文学奖,一尊世界恐怖文学奖、十一尊轨迹奖在内的无数奖项。“冰与火之歌”乃是他封笔多年后的复出作品,却以厚积薄发之势,彻底颠覆了文学界对于奇幻小说的认识和概念。(2012:扉页)
2.2 译者简介
目前,《冰与火之歌》的中文版本有两个,一个是谭光磊与屈畅翻译的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以下简称重庆版),另一个是台湾高宝出版社的版本(以下简称高宝版)。由于重庆版在大陆地区流传更广,大陆的读者接受度也相对较高。相比台版,重庆出版社的用词更符合大陆读者习惯,所以选择重庆版《冰与火之歌》进行语域和译本翻译的研究。
3.0理论框架
正如引言中所提到的,语域(Register)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所提出的,而后韩礼德(M.A.K. Halliday)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于1978年出版《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中将语域看作“通常和某一情境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1978:123),即不同语境下的言语是由不同意义的。语域理论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系统功能语言学教程》(1989:175)就将这三个进行了分别的阐释:
“语场”(field)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或者说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论的话题;
语旨(tenor)是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
语式”(mode)是指语言交流的渠道或媒介,比方说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是即兴的还是有准备的。
这三个组成部分趋向于决定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和语篇意义(textua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89:175)
从这就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语域的表现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作者与译者之间由于所处文化的不同,接受的知识等之间的差异导致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和翻译的时候会进行某种程度的改动以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域模式,进而达成较为成功的翻译。下面就以《冰与火之歌卷一:权利的游戏》的中文翻译为例进行研究。
4.0针对环境描写与人物话语的翻译分析
在《权力的游戏》序章中,有这样一段场景描写:贵族军官罗伊斯(Royce)在面对异鬼(the others)时无法逃脱,只得直面时的场景。
例1:原文:“The wind had stopped。It was very cold”(Martin,1996:9)译文:“风已停,寒彻骨。”(谭光磊&屈畅译2012:9)
在序章中还有这样一段对守夜人威尔(Will)的动作场景描写,讲的是威尔发现罗伊斯遭遇异鬼时的场景
例2 原文:“Will heard uncertainty in the challenge. He stopped climbing; he listened; he watched”。
译文:威尔在他的恫吓声中听出了不安,便停止爬行,凝神谛听,仔细观察。
从中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译文中添加了原文中所没能更明显表现的感情色彩,例1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字对字翻译的话会变成“风已经停了,天气非常寒冷”。而这样就会破坏原文中所营造出的紧张氛围。这种西方奇幻文学的场景描写在国内其实相对不足,国内读者更多接收的与西方奇幻文学有一定相通之处的武侠小说。所以将该场景的在英语中的语言环境转换为译入语读者更接受的语言环境可以使译入语的读者更好地体会书中所表达的环境。
而在例2的翻译中,译者使用了中文好用的四字格结构,将原文语言情境中的三个动作分别用三个四字结构来表示,同时也用一个“便”字,将原文中所没能明确现实的前后因果关系联系了起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场景描写翻译都较好的契合了中文场景描写的语域。就如同在一段关于异鬼眼睛的描写中,原文为: “Will saw its eyes; blue,deeper and bluer than any human eyes,a blue that burned like ice.”(1996:9)
译文为“威尔看到了它的眼睛,那是一种比任何人眼都要湛蓝深邃的颜色,如玄冰一般冷冷燃烧。”在这段话中,将ice翻译成玄冰有些过度翻译,造成此句话比起西方奇幻,更偏下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语言本应该具有的奇幻场景有着一定程度的冲突
根据语域的定义,以及研究范围,语言动作的发出者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同时也涉及到了对于小说中人物话语的翻译。而这相比场景的描写,更加突出了语域的作用。
5.0结论
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在环境描写以及人物话语的翻译上出现的一些差别,从语域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话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种语言在语域方面的差别,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了解原文以及译入语中的相对应的语域范围,从而进行翻译。在对与人物话语的翻译过程中,更要注意对于人物说话语境以及人物地位的判别,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翻译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更合理的展现原汁原味的人物性格。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局限。关于POV手法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对于奇幻文学所构筑世界中作者自造词等的翻译并未做深入研究,语域理论与环境描写与人物话语的翻译的结合尚有不足,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光磊 屈畅译.2012.冰与火之歌 卷一权力的游戏(上)重庆:重庆出版社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1989. 系统功能言语法概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高佳 张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之歌论文; 奇幻论文; 人物论文; 环境论文; 场景论文; 语言论文; 话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