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渲染”的现代回顾_体育论文

运动“渲染”的现代回顾_体育论文

运动“渲染”的现代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98(2010)03-0050-04

1 概念的提出

运动“渲染”是运动心理现象,也是运动社会学和运动精神的现象。由于社会、历史以及人类文化的飞速发展,科学审视和哲学观照就成了体育运动不可忽略的理论支持。又由于时代精神等诸多因素,运动又成了人的主体审视的自我渲染。因此,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渲染,比如,呼喊、喧闹、表演、场面、聚会,成为一种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的现象。

现代体育渲染研究必须讨论体育的深刻内涵。现代体育的基本价值观把体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21世纪是一个现代化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类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中心,其全面发展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东方体育文化,还是西方体育文化,体育表现都是体育的核心命题。从体育表现的文明、健康、修养等体育内涵看,人类在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把人的体育能力渲染和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克尔斯博士在我国讲学时说:“我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严酷而又带有国际性的事实,许多急切寻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虽然采用了国外卓有成效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仿效过最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与方法,却成效甚微,甚至失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先进的设备仪器、技术资料和管理制度变成废铁和空文。我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那些国家中执行管理制度的人和运用最先进科学技术的人还不是‘现代人’,他们还没有实现‘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1]他这番话十分生动地说明了“现代人”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实现“传统人”到“现代人”转变则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

过去,人们把体育视为一种运动竞争,并且认为即使在进入竞技之后的“选择”(筛选)亦是如此,体育权力的合法性挑战首先来自体育核心理念。目前,我国体育更加注重休闲状态的体育理论和研究,强调对现代人文化渲染的生活要求,大胆质疑体育竞技,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生存要求。近年来,对体育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体育的生活化还原以及对文化渲染境界的追求,体现出体育运动尊重人本价值、体验价值和美学价值理念。建立体育课程概念,取代体育作为竞技的唯一核心,使人们积极地敢于对体育使用的教材和技术的权威提出质疑,敢于对他人和自己的体育观念和行为具有分析批判能力,具有在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寻找新观念和实践新行为的能力。另外,为了让人们具有体育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关键是培养体育创新的精神和勇气,通过体育活动帮助人们提高对“自我”的意识塑造和表达,培养他们的体育思维能力,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学习,表达自我的见解,追求创新。

因此,现代体育表现了“人在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随着近年来休闲体育、趣味体育的兴起,人们在体育中表现的是体育之外的趣味渲染,不再是原来纯粹运动的体验。那么,到底是现代人类能力结构变化影响了人们体育技能的改变,还是运动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就成了我们体育理论界的核心问题。

2 现代体育精神的大众化

如何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的评价权在社会。体育的认同并不单是靠正式的竞技法规和运动法规来实现,主要还是社会文化的渲染力量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全社会的体育文化响应。体育的建构必须运用大众的手段才能获得利益的均衡,而教化的理念必须回归群众的资源才能成为价值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立义务教育的理念将会根深蒂固,另外,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外在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有的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有的则逐渐显现。要维护和加强体育文化的地位,就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体育资源。

工业化时代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体育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的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体育尤其是大众化运动得到了迅速普及。社会在此期间的发展和变化使得这种体育选择开始混乱中建立新秩序、多样中保持民间与国家的体育内涵强化、失范中建立新的运动示范。体育运动选择的多元化,尤其强化了民生状态的普及化。在经济和社会选择体系上,体育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体育同样意味着人的一种解放。

现代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能力现代体育运动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创造的效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和表演,除了可以享受各种运动美感外,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与运动场上发生的一切同步律动,达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也会被那绚丽缤纷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所感染,无论你看到运动中的腾飞、旋转、减速、冲撞、造型和感受到音乐旋律、色彩,还是凭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预测比赛胜负和不可预测的结果,都将使你的情绪处于兴奋之中,甚至会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回味无穷”乃至“永不忘记”。无论体能的增强,体格的健美,还是个性的完善,情操的陶冶,在一种长期、系统、不懈追求的过程里,运动兴趣永远发挥作用,使人们可以在现代体育中获得运动的渲染与表现。透过体育这个激眩的平台,运动从劳动现场走向了社会娱乐的前台,并被精心打造为一种精致商业品牌,以及充满活力的运动生理文化——运动个性化发展,再到技巧的炫耀,都向观众展呈了富有个性想象力的身体艺术,向人们宣叙了它的辉煌的存在。

3 从“训练方法优先”到“运动对象优先”

增加体育的共识和现代认同感是体育的主要目的,它表现为吸收、同化、消解和融合社会各种利益和要求的能力。作为运动渲染,它不是引导训练和评估的标准,而是以现代人“自我”为出发点,充分地满足人们的“运动自我”的诉求。拓宽体育资源要求体育不能用一种绝对的、静止的和竞技的公平来对待人的体育诉求,而是建立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和允许合理差别的包容性的体育诉求。从“训练方法优先”到“运动对象优先”,运动现象学认为,运动兴趣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运动能力为基础,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顺利克服运动障碍,获得运动的渲染预与表现,获得明星效应的广泛体验。无疑,运动渲染在建立人们相应的运动表达机制,是公正合理地整合运动资源的理论前提。那么,运动渲染如何将来自群众的选择上升为体育文化,这就涉及到运动文化渲染与现代体育价值转换的路径选择。

3.1 体质敬畏与运动人文的范式选择

现代生活方式下的体育运动表现了现代体育的价值,传播着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往。每个人的身体表现,都可能深藏着运动与生活的身体感受。运动表现对运动兴趣的价值定位在促进身心的发展上,追求的是终身体育的意识。姚明正在向西方世界展现着这样的“中国”:彬彬有礼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很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但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停进步的同时也帮助队友做得更好。随着生活快节奏的加剧,人们日常生活脱离了运动,更多运用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对体育的参与。运动成为一部分人的“特殊能力”。从价值目标上看,体育已不仅是单纯的体质问题,从价值功能上看,体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表现在关怀人生现实、促进人的发展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从价值评价上看,体育的评价标准更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从价值实现形式上看,体育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等途径,转化为人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文化人格和文化成果。

3.2 竞技向往与生活愿景的动机选择

现代人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发展的,人们面对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即时的、现场的,日新月异的压力、生活或工作中的不稳定以及信息大超载的因素,使得目前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达到事业的顶峰,实现飞黄腾达。这时,人们选择运动,激发内心的核心价值观,感动或者关爱我们的生命,也能给个人带来向上攀升的、源源不断的生活动力。这样的信念也是使个人机能发挥最大作用(即使个人能在竞争中超越自己及实现价值)的重要情感要素。因此,运动以另外的方式达到现代人的身心体验。

3.3 对抗意向与运动表象的状态选择

从运动目标实现的途径看,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代运动建构国家认同感,激发民族凝聚力。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在组织严密的社会团体牛,不断接受团体内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的竞技,它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功能目标的实现。体育运动总是根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来选择和使用运动技术和运动方式,同时使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能尽快地实现。如马拉多纳巧妙的过人技术,乔丹精妙绝伦的空中投篮,霍尔金娜优美流畅的高低杠动作等。但是,这些个人技巧,其“赛场表现”为实现观众感情巨大的凝聚力,实现现代体育与人的依赖性、信任感、尊重和自尊。排球比赛中近体快球、短平快球、远网快球,以及中国创造和发展的“时间差”、“位置差”等快球技术,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体育在特定时刻总是通过渲染、聚焦、放大等多种形式,强化“我国”或“我们”这种带有强烈集体倾向的情绪。媒体还常常将重要国际赛事描述为一种战争,一种至少说是国家间的仪式“对抗”,将运动员个体成绩报道成国家利益及荣誉,以造成一种运动员的场上所有表现都是“为国而战”的普遍认同,如将“美国男篮”说成“梦之队”,把王军霞比喻成“东方神鹿”,将刘翔报道为“亚洲飞人”等。

4 结论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等在《90年代世界发展十大趋势》一书中预言,未来的十几年里,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艺术体育将成为现代社会体育运动主要的娱乐活动。事实上,艺术体育在我国的竞技领域、全民健身领域,乃至学校教育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体育的主体和客体、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其内容和形式都统一于身体活动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体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生理再生产”活动。以人体运动的方式反映着科学与艺术的内涵与特征,是将科学艺术由“意识形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过程。

现代体育的表演性和娱乐性,以及社会对它的广泛关注度,都使它突破了原有功能,而承载着更多文化意义。体育竞赛中的胜负得失之间、实力与运气之间、公平与不公平之间,固然有诱人的喜悦、成功、光环,但所留下的惋惜、遗憾、余味更多,更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社会的种种联想与感悟。亲身参与体育固然可取,然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总会因为环境、条件、时间等现实问题而不能参与体育。于是,渲染和表现的体育使得人们更多的是利用运动渲染来代偿地满足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并周期性地吐出残存于自身身体之中的血性、狂野及异样的激情和亢奋。体育就这样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本身也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丰富着社会整体的文化。

收稿日期:2010-03-05

标签:;  

运动“渲染”的现代回顾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