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模式探讨_素质教育论文

浅论中小学体育主体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教学模式论文,主体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寻求最佳的教法、教材、组织与之“匹配”,已经成为当今优秀体育课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我们不少的体育教师对什么是体育教学模式,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概念、其教学“程序”、变式及其运用条件等还存在着相当的困惑。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归纳。本文将抛砖引玉,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所裨益。

1 素质教育特征与启迪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导和主流。认识素质教育的特征对我们探讨体育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相对统一的认识。杭州大学的张定璋先生认为:“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在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有些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素质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素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是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这一点正是相对“应试教育”缺乏人格教育而言的。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的容许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③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学生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④素质教育一般是指“基本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不是“英才”教育,也不是“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而是“为人生作准备”的公民教育。这种理论无须要求学校教授越来越多的学习内容,而是注重教授“最基本的知识点”,将来使学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它既表现为一种思想,也表现为一种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概括起来有四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是:参与、合作、尊重差异和体验成功。这一切实际上都是突出一个主题——主体性,即教育为了孩子,而不是孩子为了教育。

2 什么是体育教学模式

当代首次系统考察教学模式的是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B.Joyce )和韦尔(W.Weil)。他们在《教学模式论》(Model of Teaching )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吴志超等先生在《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指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引申,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它是提供如何最有效地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序和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

对比教学论中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和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应关注如下几个要点:①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应有它的“上位概念”,这个概念可能是思想,也可能是规律或原理;②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应该是为完成某些教学目标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典范的形式;③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为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指导”;④体育教学模式应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义应该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或规律和原理的教学单元或教学课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独特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3 体育主体教学模式

3.1 关于主体概念的讨论

教育中的主体是指影响教学过程主要原因。教育中的主体性是对立于主导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总合,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能力,包括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决、自理、符合实际的自我判断、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等。主动性是指学生对外界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社会的适应性。创造性是学生在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它包括创造的意识、创造的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是认识或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它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是对知识的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尊重了主体,学生才可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知识,善于运用知识,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中尊重差异,才能使教育恰到好处地施加于每一个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方面,运动处方的制订过程是最典型的。

主体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发展。这个过程包括:①学习前根据学习任务和客观条件,确定自我目标,安排学习步骤和选择学习方法;②学习中监控学习进程,反馈和调整学习行为;③学习结束之前的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和补救措施。④学习结束之后的总结性评价和为今后学习提出的建议。即,自我计划、监督、检查、评价、反馈和调控过程。在自我监控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发挥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强化学生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潜意识,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展;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寻求成功的感受,对学习中的不足学会正确的归因分析;还应该注意教师“主导”的适时、适量、准确和个性化。

学生的反馈意识、调节意识的技术要不断培养使之形成。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总是从他控到自控、从单维到多维、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缓慢提高到自我监控的数量飞跃。这种过程能力的培养,一般应首先使学生有基本体育知识的积累,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失去了自我监控的“技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树立自己的明确而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控制学生学习、反馈和调整计划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的领域内,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的新时尚。在我国学校体育较发达的地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动自我发展的教学范例已经屡见不鲜。现试定义如下:主体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突出学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其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学生之间互动,教学生动活泼。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应注意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师生关系融洽,身体练习的危险性不大。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中比较成熟的形式有快乐体育模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

3.2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我国的快乐体育源于我国80年代的愉快教育与日本的快乐体育,是针对学生的体育厌学而提出,为了适应终生体育思想而发展起来的。

3.2.1 快乐体育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快乐?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你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我们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除,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快乐的心理体验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对于社会的人来说,来自生物性的、游戏和玩笑性的快乐体验固然重要,但是,对人有建设性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更显得重要。如果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快乐体育应包括得到人体健康发展体验的快乐,得到成功、兴趣体验的快乐,以及得到尊重和信赖体验等的快乐。

试定义如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并采用适宜的教法,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得到理性的快乐体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其特点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条件是: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及小学学生。其基本教学程序是:

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得到赞许(理性)和运动成就感

在快乐体育模式的实践中,成功体育教学与情景教学最典型,它们是快乐体育模式的变式。

3.2.2 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育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特点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的注意力。教学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多用在语文教学,外语教学,社会科学教学。情境教学用潜意识调节意识,用情感和审美来调节意识。情境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特点可以使学生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这种教学模式适应的条件是:小学中低年级且有适宜的教材。其基本教学程序是:

设置情境——引发运动兴趣——体验情节——运动乐趣——还原

3.2.3 成功体育模式

成功体育是毛振明先生倡导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在教育学领域里认为,成功教育的宗旨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其实践的突破口是对教学评价的改革。

素质教育认为,传统的统一考试是强制性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冷酷的,因为,他们在这种考试中常常只能得低分,被认为是“差生”。他们也由此觉得低人一等,丧失自信心。实际上,所谓优秀生在这种考试中也是被动的和无奈的。这一切对学生们同时也是不可以回避的。因此,素质教育认为必须创造一种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是不带强迫性的,是每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就像节日的猜灯谜一样,融自愿性、竞争性和激励性为一体。当前,这种评价的方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积极的表现和进步,教师就即时给予奖励(一般称为奖励分),而不论其在班上同学中实际所处的能力水平如何。在学期终结的时候,教师把统考分与奖励分按照一定的权重合成,给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特征是:

(1)奖励性评价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机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 发展自己,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2)奖励性评价的标准是个体参照标准。

(3)奖励性评价的范围是广泛的。只要有教育价值的因素, 不论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造性、独特性,都可以进行评价并把奖励性评价“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

(4)奖励性评价的主体是师生双方的。 奖励性评价坚持评价的民主性,应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我目标的设立,通过自我的超越,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感受,得到了快乐的心理体验。试定义如下:成功体育模式是运用运动的手段和组织措施,使每一个学生树立个体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身满意的效果,使其获得成功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特点使学生通过对努力不断产生自我超越感,使身心得到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和设定场地、器材和规则等。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条件是: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及小学学生。其基本教学程序是:

教学诊断——设立自我目标——超越自我——体验成功

3.2.4 关于快乐体育功能的有限性

快乐体育固然追求愉快的学习气氛,旨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转被动接受为积极自觉的渴求。但是,以“乐”激趣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良方和途径。这里存在着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问题。实际上,学生的兴趣既受影响于施教的方式,也受影响于施教的内容。当教学方式创设的精神与教学内容所描述的情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时,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在当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不论教材等条件,盲目“引导”学生“一乐了之”,忽视学生主动寻找乐趣的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予以修正。

情境教学模式则不适应于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客观世界与幻想的区分能力较差,经常把“猫啊、狗啊”的生活认为是现实的生活,而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对客观现实的生活更感兴趣,所以对“猫啊、狗啊”的问题的兴趣明显降低了。

对于成功体育的评价的方法,我们应该全面的理解。对它的作用不能盲目拨高。研究表明,通过奖励分数,通过自我的超越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方法在低年级比高年级更有效;长期效应不如短期效应好。可见,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根本的还是使学生的学习从外在的动机尽快过渡到内在的动机。

3.3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亦称假设法、探究法和创造式)的一种教学过程。发现式学习由60年代布鲁纳提出。他曾说:“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比较教学论P280)。这种模式是防止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演示一个实验,证明一个结论,教学过程就完成了。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看起来,一样的教学过程,演示实验,但是教学的策略是不同的,是相反的教学观念。一种是接受式,一种是引导式。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也是成功的。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我们的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速度跑的教学诊断,然后向学生提出“影响跑的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有的学生回答,“步长”。教师就请这个学生用加大步长的方法“试一试”,其结果不如教学诊断的成绩。又有同学提出“步频更重要”。教师再请这个同学用加快步频的方法“试一试”,其结果当然不如教学诊断的成绩。最后,教师请同学们在注意加快步频的同时注意适当加长步长,同学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请同学们总结出步长与步频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试定义如下: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启发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运动实践,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为依据,其教学程序为:

教师提出问题(其难度适合学生现有水平且稍难的假设)→组织提问或演示→实验性验证→得出结论或评价→在运动实践中体会练习。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条件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科技和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

3.4 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

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也是主体式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

自从16世纪,夸美纽斯系统总结其基本特点,到19世纪的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基本的阶段,后进一步发展到几个教学中心环节,即整顿教学、导入新课、讲新课、巩固练习和布置家庭作业,成为一种教学的“典范”。这种模式,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自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为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提高教学效率,“典型”的班级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批判”。由此产生了小群体教学活动的模式。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希望结友,交流情感,讨论问题的需求,这实际上是学生发展社会性的需求。我们还看到,一堂好的教学课,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完全来源于教师,还来自于同伴,学生得到的信息量要大于教师的输出量。如果教师启发得当,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会迸发出很多闪光的思维火花。

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活动模式是把学生(自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间通过运动,相互切磋与观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里,体育教学的分组既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所采取的组织措施,也是小群体教学模式中学习集团的基本形式。

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小集团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按照区别对待和有利于集团学习的要求所采取的组织分组。

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为:

教师提出要求——小集团组成——小集团学习——集团间活动——集团解散

这种教学存在一些不能处理好的关系。例如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集团“领导”的产生与能力等。

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主要变式是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重视竞争与协同并重是素质教育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素质教育重视现代竞争的意识,同时注重协同意识的培养与评价(见图1)。

图1 竞争与协同两维评价

从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的组织和企业越来越趋于大型化、社会化、国际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了解周围的世界,与周围的世界协调工作,是个人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意识和技能。

在这里,我们不是仅颂扬协作,而忽视竞争。实际上,竞争与协作对工作效率的共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倾向于竞争,有些人倾向于协作;从工作的性质来看,有些工作适合于成员进行竞争,有的则必须通过彼此的协同来完成。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若工作比较简单,群体成员都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工序,则个人竞争比群体协作有更好的工作成效;若工作比较困难,且一部分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序,则协作更优些;若团体中成员的态度与情感属于群体定向,且组织目标明确,也适于协作;若成员的态度与情感属于自我定向,且工作本身缺乏内在兴趣,则个人竞争更能激发工作热情。可见,竞争和协同是有一定“条件”的。

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竞争和协同的意识,同时要培养人对竞争与协同选择,甚至方法与技巧的选择与运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于了解和善于协同者来说,人们经常用“集体情商”的能力来描述。这种观点和实践在体育教育中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

试定义如下:合作竞争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运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使学生们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体育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发展。其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与竞争。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条件是:根据教材特点,低年级更适宜强调合作,高年级更适宜强调竞争。其教学基本程序是:

分组——设置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可以多个)——协调合作——竞赛——体验合作乐趣

竞争与合作模式的不足是:不利于技能教学,教师不容易控制教学的方向。

4 实践体育主体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如前所述,同一般教学模式一样,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应有它最适合的条件和内容;相反,也应有它不太适合的条件与内容。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模式就可以“包打天下”。从教学方法来说,不同教学模式的成立必定依赖于一系列相应教学方法的开发和重组。表象练习对技术的学习就比较有效,快乐体育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与暗示比较重要,成功体育中教育评价的方法就十分关键。

我们在认真研究体育教学内在规律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模式中所讲的体育教学依赖的规律不是一条,也不应该是一条,而是若干条,是“复合”式的。之所以称之为某种体育教学的模式,是指以某种教学规律为“中心”。

研究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学的艺术水平。但是,能够站在教育理论和观念的高度,达到艺术水平的教学课并具有个性的并不多。这种水平是培养不出来的,因为必须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实践的磨练。因此,我们在对体育教师指导学习模式的同时,不要把青年教师的个性和特色磨平。有特色对学生也是十分有益的。

我们归纳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一些相对独立的有特色的模式。这些模式是为了更有利于实现某些教学目标。实际上,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的要素。因为,体育教学本身是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身心活动,我们不可能抛开学生的心理体验去谈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抛开体能问题去谈技能学习。

当前,我们讨论和建立体育主体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建立的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标签:;  ;  ;  ;  ;  ;  ;  

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模式探讨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