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工会的历史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工会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产权形式正在朝多元化方向转变,国有企业的数量不断剧减,国有企业下岗分流的人数不断剧增。特别是在入世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有职工的就业和劳资关系与往年相比,都呈现出加速恶化的特征,工人过多地承担了改革成本,面临较大的失业、工资福利保障锐减和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风险。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就应肩负起历史与现实赋予的职责,继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积极保障国有企业工人的主人公地位,切实维护会员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
一、国企改革对工会的地位与职能作用的负面冲击
国企改革对工会的地位与职能作用的负面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企工会会员数量剧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也加大改制改革的力度。国企改制,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裁员,导致国企用工人数减少。国企改革,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开始全面升级,更加关注成本和利润率,各个行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加速对劳动力结构进行调整,也带来较大幅度的减员。国企工人大批量的下岗失业,造成工会会员的流失,人心不稳,冲击工会的总体力量,不利于工人主人公地位的加强,不利于工人民主参加企业管理。
(二)对工会职能的冲击
1.对工会职能的有限性的冲击。市场经济中其他经济主体对国企运作的冲击力加大,国企工人的状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国企下岗工人的数量在增加,其生活满意度在下降,其社会状况也在不如从前。在岗工人相对非国有经济实体的工人,其工资、福利、生活水平都处于下风,影响工人队伍的稳定。由于工会职能的有限性,工人感受不到工会的存在,对工会失去了信心。这些都要求工会必须突破保守、封闭的思维定势,延伸职能领域,更加关注、扶持下岗失业工人的生活与工作,积极干预下岗再就业中心的运作,切实维护工人政治经济权益;积极与政府、企业建立三方协调机制,保护在岗工人的权利,让职工能够理直气壮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2.对工会职能的有效性的冲击。工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加上历史与现实的某些原因,其职能发挥的有效性明显弱化。工会在工人下岗失业后的就业与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基金补入方面的工作,显得明显落后于实际,致使大量失业工人生活艰难,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经营者在工资、就业合同等方面作出明显侵犯工人合法权益时,工会未起到工人维权机构的作用。面临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工会在促使政府、企业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迅速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方面工作不力,致使工人知识老化,落后于实际,更在民主科学管理企业的要求中处于为难境界。
(三)对工会面向工人的维权机能的冲击
工会的工作职能与机构设置上未跟上政府、企业改革的步伐,职能与机构设置上僵化、落后。工会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的依附性较大,在维护工人民主权利与经济利益中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地位。工会在维护工人民主权益的法律修订上明显落后于实际,致使工人在有关法律面前处于劣势。
二、工会在国企改革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经济法人实体。国企的生产社会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求劳动者共同劳动,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科学管理。国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扩大劳动者的民主权利,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正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国有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这两方面也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科学化管理加上民主化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良好的政治经济效果。两者的分离,将使国企走向衰退的境界,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而工会作为劳动工人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更要在实现工人参与企业的民主化、科学化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一)对工会的科学化定位
工会要配合国企的市场化改革,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加强自身修炼,努力提升职工的科学素养,增强工人的科学性、组织性、革命性、战斗力。
1.建立企业科学管理体制,健全合理规章制度。现代化大生产是复杂性生产,强调分工的精细,要求高强度专业化协作,大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其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科学管理是需要制度、体制作为载体的。工会要积极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制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制,以增强遵守的自觉性,更好发挥会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生产中熟练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变革之中。不适应科技的进步,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紧跟科技的步伐,才能游刃有余,做时代的弄潮儿。工会在科技进步与国企技改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前瞻性。工会应组织会员参加各类科学技术培训,积极学习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工人提高科学素质,就能提高工人的多数人意志的正确性,增强科学管理的效能。工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积极参与企业的科学管理,不断革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工人的生活水平才能水涨船高。
3.工会要加强对会员的革命性、组织性的教育。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力度加大,下岗工人的数量随之增多,有些在岗工人人心也不齐,对改革持抵触情绪,抱怨生活水平低,社会地位差。改革中的一些错误做法,侵犯了工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等等这些,都对国企改革带来影响。工会此时就应站在改革的前面,积极工作,化解各种矛盾,配合国企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让工人看长远、看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工人阶级依然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对工人进行革命性、组织性的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工人的觉悟,提高工人的热情,提高工人的战斗力,进而顺利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革命性是与科学性紧密相连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内涵,科学性是革命性的支撑。国有企业管理科学性要求工人的革命性、战斗力;工人的革命性将推动企业科学管理的有效性、持久性。
(二)对工会的民主化定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国企劳动者成为国家与企业的主人。工人也就有权利,也有必要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但这仅仅是可能性与必要性,还需要充分性,那就是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
1.要促使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全力维护工人的民主权利。“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的工人,应当有责、有权、有利。工厂的权一定要给工人”。工人参加企业决策,拥有管理企业的权利,而且真正有实权,这是社会主义企业本质所在。企业的职代会制度是吸收广大职工群众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行政的重要制度。基层工会委员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就应定期召开职代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让工人的民主权利转化为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力。工人讨论企业大事,讨论有关职工的大事,作出有利于改革与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决定。工会还要以职代会为载体,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让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始终贯彻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中,以保持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督促企业党风的廉政建设,保持国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与步伐的稳健性。
2.工会要在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机制上切实保证职工参与国企改革与发展。工会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民主制度、运作机制的建设,让职工有职、有份、有权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伴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度改造,国企必然要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经营管理层。在制定董事会、监事会人员比例、决策机制的制度时,工会要督促企业安排一定的工人比例数。经营管理层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工人。而且,工人要有职有权,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与运作机制中,能时时处处体现工人的主人公地位,以利于企业的民主管理,作出有利于维护工人权益的决策。
3.工会要积极参与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做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坚强后盾。只有当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时,工人才愿意,且敢于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者有时为了过分追求企业利润率,作出降低工资,减少福利,不支付职工的医疗金及养老金,大幅度裁员等决定,侵害了职工合法权益。一些企业兼并、重组,新企业不理旧账,致使工人的工资、养老医疗金未能补发到位。一些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实行单方面政策,作出不利于下岗工人的措施。失业下岗的压力,使职工在企业民主管理中选择了沉默,即使下岗也不努力维护自身权益,而且抱着以后回厂工作的希望在苦苦等待。所有这些,都要求工会在企业与职工签定集体劳动合同时,要以公平、公正、平等协商为原则,坚定地站在工人一边,支持工人,切实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4.工会本身要加强改革,体现工作的独立性,摆脱不民主的行政干预。工会的独立性,并非指工会闹独立性,而是要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相对独立于企业的行政,但又紧密联系企业工人的工作生活实际。工会要想真正落实在国有企业中的民主化定位,就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主要解决工会领导机关的体制、机制、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突出问题。
只有当工会在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实现了自身的科学化、民主化定位,且运作良好,才能增强工会的职能作用,提高对工人的吸引力、号召力,才能壮大工人运动,更好地带领工人壮大国有经济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