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浆施工中必须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对灌浆的方式和压力进行控制,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个灌浆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安全性和经济实用性。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技术和工艺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在施工中切实掌握其施工工艺要点,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切实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这样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整个灌浆施工任务得到高效的完成。本文探讨了水利施工技术及灌浆施工运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运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浆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想控制好其施工质量并不简单,无论是工程地基的条件、材料的选择、钻孔的方式、灌浆的顺序及方式都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相应影响,在进行灌浆技术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避免问题的出现,更好地、合理使用相应的灌浆技术。相关技术人员也应不断的探索创新,努力提高施工技术,不断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 水利工程技术施工中常用的灌浆技术
1.1帷幕灌浆技术
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帷幕灌浆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坝内部施工,尤其使得上游迎水面大坝。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坝内部的防渗透率,提高大坝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帷幕灌浆技术的应用,要基于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而确定帷幕灌浆施工的深度,其深度能够达到百米以上,但是施工技术的难度较大。
1.2团结灌浆技术
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团结灌浆技术主要应用于岩石地质相对较好的地点,将其用来巩固大坝几部的质量与稳定性。若施工地区的土质较差,大坝高度较高,则会增加团结灌浆技术应用的难度。灌浆技术应用时,其灌浆孔深度在5m-8m 范围内,部分灌浆孔的深度较深,在15m-40m 范围内,由于灌浆孔的深浅不一,进而能够营造出立体效果。团结灌浆技术应用优势是牢固性较强,能够提高大坝地基的稳固性。
1.3接触灌浆
接触灌浆的施工部位通常在固结灌浆处,并结合固结灌浆同时进行。接触灌浆的施工目的为加强坝体混凝土与地基之间的结合能力,并改善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增强地基的防渗性能与固结强度。接触灌浆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在接触面上预先埋设灌浆盒或混凝土钻孔压浆进行施工;灌浆的压力需控制在0.1~0.3MPa以内;灌浆时间则应安排在坝体混凝土达到稳定以后,能有效起到防止混凝土拉裂和冷缩现象的发生。
1.4坝基岩石灌浆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中,岩石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的顺序与步骤施工,以此确保施工的效果。首先需要确定混合比例,将胶凝性施工浆液和流动性施工浆液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再使用灌浆设备,把浆液打入到岩石层中,等到浆液硬化后,在其表面涂刷保护膜,进而提高基岩的防水性。
2 水利施工中灌浆施工技术的运用
2.1钻孔施工的实施
针对灌浆作业的灌浆孔,一般情况下应当使用回转式的钻机设备进行钻孔作业,对于钻孔深度不超过10 厘米的较浅灌浆孔,也可采用架钻或是风钻的作业方式。在钻孔作业实际施工过程中,最需要注重的是以下几点问题,其中任何一点问题被忽略,都可能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性以及整体质量。其一是对于孔斜率的要求,鉴于传统水利工程的钻孔作业普遍要求垂直钻孔,所以在实际钻孔作业过程中,普遍会要求孔壁与直孔呈现出正直均匀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能够使灌浆塞更容易卡紧,而且在灌浆过程中不会出现返浆问题。而且要特别注意帷幕深孔的作业,在孔距较近时应当更加注意测斜。其二是钻孔作业的顺序要正确,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帷幕灌浆孔的作业亦或是固结灌浆孔的作业,具体施工都必须要严格遵守钻孔的正确顺序,一般情况下应当先进行一序孔的施工,而后再依次进行第二及第三序孔的施工,这样的操作顺序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施工的误差。其三是在施工完成后,要再进行压水试验,对于吸水率进行检测,只要吸水率达到了前期设计的要求范围,便能够减少后序孔的灌浆。
2.2灌浆方式的选择
灌浆作业的主要施工方式包含循环灌浆以及纯压灌浆两种。所谓纯压灌浆方式,主要是指单纯将泥浆材料加压灌入成孔中的施工过程,这样的施工没有具体循环过程。这样的施工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在裂隙范围较大的岩层,以及孔深较浅的前提下。如果孔深不超过12 米的情况下利用浓度较高的泥浆进行灌注,这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浓度过高的泥浆不容易渗透到较为细小的裂隙当中,这样会使灌注作业最终无法达到相关设计标准,防渗漏的效果会不如预期。而所谓循环灌浆主要包含了孔内及孔口循环。一般情况下,泥浆在孔口处循环导入的即为孔口循环,也可称作是一种纯压循环。而孔内的循环则是在内外两个导管之间相互循环,并最终返回到孔外。这样的循环灌注作业,其最大的应用优势,是在实际灌注过程中,泥浆能够在孔中形成流动效应,进而使得颗粒沉淀得到了控制,提升了灌浆整体比例。
2.3对于灌浆顺序的控制
在灌浆作业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将灌注作业按照具体顺序进行详细分类,主要能够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一次性的灌注,其二是自上而下的分段灌注,其三是自下而上的分段灌注。一次性的灌注主要是指将孔隙一次性钻至设计深度,而后再顺沿钻孔进行整体灌注的施工方式。这样的施工方式通常是在孔深不超过10 米的灌浆工程当中加以利用,同时还要确保岩层的裂隙不存在严重透水情况,这样的施工技术应用要求很高,如果无法满足以上的要求,则应当应采用分段式的灌注施工方式。自上而下的灌注施工方式,主要是要利用较高的灌注压强,加快灌注进程,进而达到提升灌注施工整体质量的目标,进一步削减施工过程当中各类事故发生几率的施工方式。与此同时,在岩层倾角发育趋势十分明显或是岩层遭受损坏进而产生明显破碎情况的区域,通常都会采用这样的灌浆施工方式,在这一施工环节当中,灌注的修复作用更加明显,能够让破碎问题尽快得到修复。但是当钻孔深度到达3 到5 米的情况下,就应当先进行冲水,再开展灌浆施工,当一次灌浆凝固之后,再开始逐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流程。也正是因此,这样的施工方式普遍具有耗时较长的特点,主要是要依靠多次的钻进以及钻机的迁移最终完成施工。自下而上的灌注施工方法,较比之前提及的自上而下的灌注施工方法来说,成孔是倾向一次性的,一次推进到设计的标准深度,而后再分段开展灌浆施工作业,施工顺序是自下而上的,每一段的灌浆施工长度大致为3 到5 米左右,在开展灌注施工的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当将每一段的灌浆过程通过分段的塞孔方式进行细致分割,使得施工区段更为明确,在下段的灌浆施工确定完成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开展上段的灌浆施工流程。这样的灌浆施工作业方式能够大幅度节省整体的作业时间,并且进一步削减灌浆施工的整体成本,提升实际施工的效率。对于灌浆施工来说,以上提及的每种施工方式各有不同的优势与应用环境,应当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并灵活应用,自然会提升灌浆作业的整体效率。
总之,控制好灌浆施工技术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地基的条件、材料的选择、钻孔的方式、灌浆是顺序及方式都对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相应的影响,在进行灌浆技术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避免问题的出现,更好地、合理地使用相应的灌浆技术。
参考文献:
[1]樊艳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
[2]程静.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浅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
[3]魏庆军.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3(05)
论文作者:钱伶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作业论文; 钻孔论文; 方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大坝论文; 顺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