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运动教法创新实践
王 涛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摘 要: 田径运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具有积极价值。在田径运动教法实践中,学生田径训练兴趣不高,自主选择空间受限,教法单一,考核僵化,降低了大学生田径运动积极性。为此,优化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模式,关注大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丰富田径训练内容,拓展大学生运动视野,以多重目标来变革教法,提升田径运动教学整体质量。
关键词: 高校;田径运动;创新教法
田径是高校体育课程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然而,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田径运动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意,很多学生对田径运动参与热情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在训练内容上敷衍应付,导致教学低效。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要加强田径运动教法创新,立足田径教学与训练实际,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3)ECDSA[18]。首先考虑等式:K=kG,若已知 k和G,则由加法法则易得K;但若只给定G和K,求k(K关于基底G的对数)在一些椭圆曲线上是困难的,该问题即为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为了使该问题足够困难,椭圆曲线需要满足以下条件:#EP(a,b)有一个大的素因子n,满足 n≥2160且接下来我们介绍具体的签名算法。
一、推进田径教法创新对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意义
田径运动在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能上具有突出价值,立足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明确田径运动教学的重要地位,积极拓展田径教法创新途径,提高田径实践教学效果。其意义表现在:一是田径运动教法创新,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力。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在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更应该发挥其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中的积极优势。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却出现滑坡趋势。加强田径运动训练与教法改革,提高大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田径运动中强化身心机能,从运动中体会拼搏、奋进的乐趣,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二是田径运动教法创新,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校人文教育实践中,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态度、道德、修养等精神品质。当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成为研究主题,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依托田径运动,从增强身体素质过程中,发展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如在田径运动中融入吃苦的精神,促进抗挫折、抗压心理的发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压力,迎接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磨难,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特别是在田径运动中,融入合作、团结、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协作意识的发展。三是田径运动教法创新,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根据《国家学校健康标准》要求,要将田径等体育课程纳入到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而对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监测数据来看,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出现下降趋势。大学生对体育参与热情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此,加强田径运动教法创新,要关注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启发,借助于田径运动等体育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丰富大学生体育锻炼生活体验,为运动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重构意象变成了关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认知语言学来探索译者如何把意象的历史和内涵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首先,在诗词创造的开端,诗人头脑中出现了他从客观世界所感知到的物体,和他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之后它们会变为意象并夹着诗人的所思所想被写入诗中。其次在意象重构阶段,译者应该有一次富有想象力的跨越行为,跨越时间、空间、语言系统、文化障碍,加以饱满地理解意象语境,把意象背后的隐含意义翻译到目标语中。当目标语读者阅读完译文之后,他们也会基于自己的世界认知,形成他们脑海中的特有意象。
二、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对高校田径运动项目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田径运动参与积极性不够,导致田径课程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田径训练产生较强的心理排斥。田径运动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运动普及率较高的学科,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参与田径运动,缺失对田径课程应有的学习态度,内心是排斥的。造成缺乏田径意识的因素很多,如对田径教学缺乏新意,影响学生对田径课的积极性;对田径运动或田径训练量感到太大,身体消耗带来的苦楚较多,消解了田径热情。一些教师在田径课上,缺乏科学的田径运动预案设计,盲目增加运动负荷,导致学生过度疲劳。在田径项目评价上,忽视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联系,训练任务、考评标准单一,挫伤了大学生田径积极性。二是田径项目选择余地少,缺失自主性。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各类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很多,大学生往往面对新奇、趣味的体育项目,充满好感和参与热情,但对于田径运动,项目活动空间有限,跑、跳、走为基础组合内容,缺失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使其降低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参与选择性。三是对田径运动教法显得单一,学生感到枯燥。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往往以训练为主导,机械地训练、重复的练习,未能给予大学生带来运动乐趣,一味强调田径训练,降低了田径运动的健康性、趣味性水平。四是田径运动考核模式僵化,大学生感到压力。在田径运动考核上,单一化成绩考核是主要方式,田径训练考核多停留于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被动训练,积极性不足,教师忽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整齐划一的考核标准,挫败了学生的训练热情。
三、对高校田径运动教法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宣传田径运动,营造田径运动参与氛围
田径运动要给予积极的宣传,要认识到田径教法创新的重要性,转变大学生对田径运动单一的看法,缓解大学生田径逆反心理。在高校田径运动氛围营造上,学校、教师要重视田径运动在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中的积极作用,要关注大学生的自主性,明确田径运动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在田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对学生参与性的激发,要创新田径教育理念,宣传田径运动的益处,构建良好的田径运动文化,让学生走近田径运动,乐于参与田径运动。同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目标,教师要立足田径训练和田径运动教学,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运动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提升田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田径运动训练内容,拓展学生田径视野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长期以来关注跑、跳、投等耐力训练,很多学生在固定的运动项目中,丧失了田径热情,降低了田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更新理念,发掘田径训练的创新教法,可以从田径训练内容创新上拓展大学生的田径视野。如在田径训练中融入体育游戏,搭建游戏化田径训练情境,调动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参与积极性,感受到田径项目的愉悦体验。同时,在田径训练方式上,结合田径运动原理,拓展与田径教学相关联的运动项目。如引入信任背摔、毕业墙等体育活动,挖掘田径运动训练潜能,让学生在田径活动中增强团队与凝聚力,升华田径运动情感。
(三)变革田径运动教法,关注大学生运动兴趣
深化田径运动教法创新,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创新教法,一方面体现在田径课程内容的创新上,教师要围绕田径运动项目,拓展更多的学生自主运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训练方法和内容。如既有专项训练内容,又有与健身相关的其他训练项目,发展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田径训练中,设计接力赛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竞争,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在田径训练兴趣上,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教学空间,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竞赛活动,挑战自我,激活竞技精神。在课程计划上,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挑战。如走出跑、跳、投单一训练内容窠臼,让学生自己选择训练方法和内容;合理协调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着重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引入循序渐进训练思路,逐步提升身体运动水准。
(四)变革田径考核模式,给予学生多元化指导
田径运动教法创新,还要变革田径训练考核方式,高校教师要引入层次化、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打破单一的成绩考核,让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个性化发展。考核与评价的创新,从考核指标的多样化入手,分层选择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运动水平上获得提升。在田径运动评价内容上,将基本训练技能、与学生课堂表现、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水平、田径运动学习态度、身心发展差异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另外,教师要关注自身教法理念的转变,正确看待田径运动与训练,立足课堂引导、加强学生训练指导。围绕学生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田径运动计划,关注田径训练师生沟通与交流,强化田径教学责任感,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宋庆秋.田径训练方法的特点及趋势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2):182+184.
[2]苏泽海.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善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6):64-65.
中图分类号: G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7-0170-02
标签:高校论文; 田径运动论文; 创新教法论文;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