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新实验、新发现--对高二政治课“坚持正确价值观”教学的思考_美军论文

新设计、新实验、新发现--对高二政治课“坚持正确价值观”教学的思考_美军论文

新设计 新实验 新发现——高二政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二论文,新发现论文,价值观论文,正确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我们对《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教学进行了新设计、新实验,获得了新发现。

一、新设计

以前学生反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内容比较空洞、枯燥。主要原因是教学设计以讲授为主,学生认为“讲大道理没意思”。

过去教学设计重点是教师对课文的认识,其设计像教师的工作程序,教师在预先设定的程序下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是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设计,其结果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而新的设计以学为中心,设计便于学生参与、发挥主体性的新活动。例如设计多项活动方案,由学生自行选择。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像把式,学生像帮工。把式盖房子,帮工帮着递砖递灰。教师容易发挥主体性,学生则比较难。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像小小建筑师,教师像帮工,建筑师盖房子,帮工帮着运材料。

二、新实验

按照新的教学设计,上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和五种教学方式:1.中学生生活中的价值观最新案例;2.《中学生价值观自测调查》;3.中学生价值观行为现场表演;4.自主选择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5.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我告诉学生:今天上课换换形式,你们看以上五种教学方式,你们对哪种方式有兴趣,认为适合你们学习,你们就选择哪种方式,我也就用那种方式来上今天的课。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望着黑板和我,似乎不相信我说的话。

后来几个学生接连选的都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说真心话,我当时不怕学生选别的,因为我都作了事先准备。我就怕学生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因为我无法预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无从准备。我以为学生会选《中学生价值观自测调查》,这项活动我曾在底下征求过学生的意见,绝大多数学生都欢迎这项调查,而且绝大多数调查题目是学生提议或设计的。关于“中学生生活中的价值观最新案例”,我也挑选了最新的生活中的价值观案例,事件精彩、典型。“中学生价值观行为现场表演”更是拿手好戏,我曾经实验过,由学生来表演公园里发生的遗留物品该如何处理,有的演椅子、演树,还有演几种不同意见互相争论的游人。每次现场演出,学生都是兴趣倍增、百看不厌。可是学生偏偏就是选择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

这个选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还不容我宣布“开始讨论”,就有学生喊“伊拉克”,还有学生补充说“战俘”,“对!”“讨论美军虐待战俘”,几个学生随声附和……我望着学生,眼前一片茫然。因为我事先没有准备关于美军虐俘价值观讨论的资料和事例。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问题是刚刚发生的。这虽说是新的教学设计的一项内容,但是要我把这些内容马上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还的确有些超出意料的困难。说时迟那时快,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仅停留了几秒钟,就在黑板上写下“为什么揭露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第一人是美国大兵达奇?——评论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写完了我有点儿得意,我很庆幸自己想出了讨论题,并做出了快速反应。

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回避学生提出的难题,教师只有坦诚地应对学生的提问,学生才会相信你,才会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于是应学生的提议,我复述了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事件,并且介绍了美国士兵达奇公开站出来揭露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实际情况。我的目的是借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将学生提出的“伊拉克”“战俘”问题表述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军虐俘案例。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挑选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包含着所学理论的事件、事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这节课我应该将学生提出的简单的美军虐俘问题,变成典型的、有完整内容和鲜明价值观讨论意义的教学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我对学生说:“今天你们自己选择、提出的问题,是当今世界最新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我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我不知道讨论的标准答案。但是我把你们提出的美军虐俘问题做了一个具体描述,并结合价值观形成了一个讨论题。我请同学一起分析讨论。”说完了,我觉得我可以稍稍松口气,可以让学生分析发言了。

可谁知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是平时被同学公认为乖乖女的学生,她笑眯眯地说:“这节课您既然说让学生自己选择,那我就选择由您来作第一个评论发言!”女生的话刚刚说完,全班哄堂大笑。不少学生鼓起掌来,有的还说:“好!”“老师先说!”这可真是又一个让我始料不及的新问题。我直觉得心惊肉跳。这就如同战场追击,冷不妨挨了一记“回马枪”,而且是刺向心窝子的一枪。此时我发现学生们都抬起了头,齐刷刷地望着我,我几乎没有一点回避的可能。我心想:我设计的是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充分活动,现在怎么成了让我主讲啦?我费了半天劲儿“设计”学生,没想到反而被学生轻而易举地“设计”了。

讲吧,我的确没准备;不讲吧,学生又把我“将”在这儿啦,真觉得是“骑虎难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学活动是我所做的新的教学设计,而且我也在课堂中刚刚讲过理论要联系实际,我还在这节课上讲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说什么也要硬着头皮上。于是我就鬼使神差地做了自选导课的第一位发言人。我说:“美国大兵达奇揭露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看起来是一个悖论,自己揭露自己,不可思议。但其实这之中有很多原因。达奇在中学期间就是一个爱憎分明、坚持己见的学生。他之所以能够冒着被战友骂、被上司说的多种压力,坚持揭露虐俘事件,我认为他的行为,一定和他头脑中的价值观有关系。他一定认为他坚持的是正直的、尊重人权的、正确的价值观。任何人的行为都受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这是我的看法,下面请同学发表你们的观点。”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我当时感到面对时代感如此强的“热点”“焦点”问题,我的发言几乎是先置死地而后生。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仓促应战招聘教师的考试,而考官竟是我的学生。

还好,此后学生不再“难为”我,开始了踊跃的发言。终于,我感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的教学设计出现了新的效果。学生们在发言中说:“我觉得在美国人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坏,也有正直的。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全面地分析美国士兵。”“这是两种文明、两种信仰、两种价值观的冲突。美国大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但是整个伊斯兰国家都认为这是对阿拉伯民族的蔑视和侮辱。”“我认为这不是政治,也不是两种文明的冲突,而是人的一种心理的发泄,长时间的战争会使人发生变态……会产生一种虐待心理,发泄情绪。”“其实不仅是美国大兵有虐待性,别的国家也有虐待的事情。我听我爸讲,西班牙有一个女孩偷了东西,被警察抓住了,结果被警察奸污了……”此时班里举起七八只手,纷纷要求发言。有的学生在座位上喊:“我认为美军虐待战俘就是有预谋的,他们的工具都是专业的。”“有政府的支持而不只是几个人人性的卑劣。”“美国人太自由。”“太……”

我意识到,学生已经有了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则有可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自然讨论状态。于是我提出请学生用学到的哲学知识和价值观知识,尝试着进行理论分析和本质上的分析。一个学生当即站起来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大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不是孤立的美国士兵的个人行为,其本质上是美国强权政治与伊斯兰国家、伊斯兰人民的冲突……”由于这个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的发展”等重要观点,立刻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为他鼓掌。

我听到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哲学理论来发言,心里高兴极了。我也觉得这位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哲学观点,一下子就把他的发言档次提高了。此后,接着发言的学生也注意了理论分析。讨论越发热烈,以至于出现了几位学生争着要求上台发言的情况。有一位学生讲到布什、邓小平、毛泽东,讲到基督教、阿拉伯国家信仰的伊斯兰教……整整讲了七八分钟。我不时地看表提示他注意时间。但是台下的学生却在喊:“让他讲完。”我觉得这节课虽然似乎有些失控,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有点儿过长,以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在争先恐后地发言。但是我从内心感到高兴,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这节课超时了,也超出了我的预计,我没想到学生发言会如此超热情、如此超水平,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哲学理论。所以,我最后还是没有强行打断学生的发言,我一直到打了下课铃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打断学生的发言。我说:“由于你们争着发言,我只能打了下课铃再发言,我必须说明我们今天就美军虐俘问题进行的讨论就是围绕着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的讨论。对美军虐俘事件,世界各国也有不同的反映,就是美国大兵内部也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价值观,导致美国大兵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价值观也使得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下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继续讨论。”当我离开教室时,学生们还在争论。

三、新的发现

认真地总结这节课的教学,发现这种新的教学设计虽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新现象、新问题。

1.新的关系。这节实验课中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关系。一方面师生之间变得更为融洽、友好和密切,另一方面师生之间也变得更富有人性化和挑战性。例如,一上课学生就对能够自主挑选几种教学方案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挑选,而且发言异常踊跃,学生甚至几次请求延长发言时间。我觉得学生自由选择,选出了兴趣,是最大的成功。以前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学生跟着教师走。现在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学生主动,教师配合。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了商量的口吻,增加了共同探讨的友好情谊。师生关系变得比以前平等、融洽。由于坚持以学为主,注重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辅助变主体,教学也由教师个人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变成以学生群体活动为主的多样模式。课堂中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学生的“多言堂”“群言堂”。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对教师态度过于随意的新现象。刚上课第一个发言的女生在教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要求教师第一个发言;下课前学生争着发言,一直到打下课铃,都没有给教师留讲话的时间。学生对教师态度的变化是教学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2.新的原则。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在这节新教学设计的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学生提出的最新发生的美军虐俘事件。对于这一轰动世界的大事件,讨论不好容易出政策性问题。有些学生提出两个民族、两种文明的冲突,战争人格心理变态等观点,这在教材中是没有涉及的。我认为,把学生关注的涉及时事、政治、民族、宗教等重大的、最新的事件与教材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把思想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是在新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实验中必然遇到的一个新的原则问题。新的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结合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设计出能够联系学生思想和成长的最新案例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学活动。但也应注意时代性、开放性内容与教材内容的整体配合,注意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层次性和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点,否则会出现各种观点混杂、主导方向不清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迁移。学生所热衷讨论的已不再是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记忆,而是现实世界中关于国家、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念等重大问题。以过去的评课标准衡量,也许会认为学生讨论的问题过大、过深,但是以新的教改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衡量,则会认为学生能够提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认识到必须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因而没有必要去死死追求那永远不可能找到的纯之又纯的绝对真理,而只能在相对中走向绝对。

第三类,是在对真理艰难而曲折的追求过程中主体对人与人关系的体验,所产生的三种递进的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众星捧月。当一个人开始了对真理的艰难曲折的追求,往往得到众人的高度评价和称赞,带来了精神上的动力和支持。第二种境界,黎明前的黑暗。意指随着对真理探求的不断深入和新成果的获取,引起周围众人的心理不平衡,可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土堆于岸,水必湍之”。第三种境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到达自由王国。

由上可见,人生的九种境界尽管各个相异,也可作不同的排列组合,但都是指一种精神状态,特指在追求真理的艰难曲折过程中,人生种种体验所形成的精神意境。它在本质上不断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人不能没有精神境界,否则生活就将蜕变为动物式的生存。虽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经历这九种境界,但只要永不停顿地追求,总会有所体验,有所品味,有所追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人生的第一类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充分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第二类三种境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表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第三类三种境界“众星捧月”“黎明前的黑暗”“坚持走自己的路”,说明了达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就能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深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在实践中重视意识的反作用,不可忽视精神力量对人生的影响。

标签:;  ;  

新设计、新实验、新发现--对高二政治课“坚持正确价值观”教学的思考_美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