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金融风暴论文

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金融风暴论文

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根源及应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根源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引发了实体经济危机。对于引发危机的原因,不同立场与观点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各自的分析与解释,有多种多样的各种见解。尽管有的见解也符合实际,有其道理,如认为金融危机产生自对金融体系监管不严,或金融创新过度,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或因推行新自由主义,等等。但是,应分清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其经济根源,分清浅层次根源和深层次根源。中外不少学者乃至有的政治家重新重视起马克思的著作,以求从中找到解释危机的答案。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资本论》热销现象,对于这场危机的特点和起源的讨论也日益热烈。对此,我们有必要从深层次分析此次危机的特点和根源,从而寻求正确的摆脱危机的答案。

一、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新特点

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一系列恶果,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与相距近80年、历时达数年之久的大萧条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首先,就金融系统遭受灾害的深度与广度而

言,两者极为相似——在两者之间的任何一次危机中,都不曾出现过如此多的金融机构陷入恐慌:银行、保险公司、住房贷款抵押机构,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波及,金融危机将整个金融市场推入了灾难。

在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的大萧条中,美国经济生产总值的损失按20年代的价格水平计算,达到了3600亿美元!上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收入,美国农场的总收入从1929年的60亿美元急跌到1932年的20亿美元。而这次次贷危机中,美国付出的代价同样巨大。据统计,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在2007年盈利达6452亿美元,2008年仅为989亿美元,下跌幅度达84.7%,亏损企业达128家,亏损额高达5193亿美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亏损993亿美元,住房贷款抵押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亏损587亿美元和501亿美元。不但像花旗、美林这样的大金融机构受损,而且美国的实体企业遭受的损失也是惊人的,美国的汽车业就是受害者之一。据统计,通用汽车公司亏损309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亏损147亿美元,摩托罗拉公司亏损42亿美元。①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雷曼等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大企业纷纷破产,而许多亏损严重的大企业(如房利美和房地美),也仅仅是由于政府注入大量资本才免于倒闭。

在大萧条中,对银行倒闭的担忧促使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银行为此不得不抛售资产变现,大规模抛售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导致很多小型银行的倒闭。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恐慌心理依然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最初对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的抛售到其后股市的大幅下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成为对美联储的最大冲击。而在数轮暴跌之中,银行股的损失最为惨重——到目前为止,美国、欧洲的大多数银行股价都缩水了一半以上。而美国具有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使债权人蒙受高达750亿美元的损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做出估计:全球各银行和其他机构持有的、源自美国的信贷资产的潜在损失为2.8万亿美元。以更加保守的估算——如果不良贷款比率相当于1982年经济衰退时的水平,准备金覆盖率为200%,资本亏空将超过1.5万亿美元。

两次大危机的另一个最大相似之处,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上次大萧条开始之时,所有住宅中大约一半都被抵押了。1934年的美国《城市住宅金融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2个城市中,一半多的城市违约比例超过了38%,甚至有的地方达到了50%-60%,债务人普遍破产。而当前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市场同样冲击巨大:早在2006年,美国实体经济中住宅市场的不景气就相当明显,住宅建造量占GDP之比直线下滑,从最高的约6.5%,下降到2008年的3.9%,这一势头至今还没有止住。除了房地产建造量的下降,住宅被抵押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说明人们开始动用固定资产应对危机。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现象与上次大危机中出现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然而,这次金融危机也与上次大萧条存在着差别:

1.上次大萧条最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由于生产过剩导致实体经济领域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工厂倒闭,然后危机进一步蔓延至银行业等虚拟经济领域。而这一次危机则首先从以金融领域为起点的虚拟经济领域爆发,在这之前,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危机,俄罗斯危机,都属于虚拟经济危机,只不过这一次更加明显。虚拟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的伤害,更多地表现在出口锐减,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数攀升,人们收入减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因缺乏动力而呈现出衰退迹象。据统计,随着危机的蔓延,美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失业率上升和消费支出不景气的情况。2008年年初以来,美国新增失业人数约75万余人,增长速度从2008年前8个月的月均7.5万人增至9月份的15.9万人。失业人数中增长最快的是15岁至19岁的年轻人——其比例从一年前的15.8%增至19.1%。在俄亥俄州、密歇根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这样的“夕阳工业区”,由于金融危机损害了汽车行业的生产,加剧了劳动密集型重工业的痼疾,其失业率在全国居首。例如密歇根州失业率高达8.9%,俄亥俄州失业率达7.4%。

2.二者产生的路径和表现不同。上次大萧条直接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而当前金融危机则表现为消费过度,负债消费,导致信用链断裂。从表面上来看,此次金融危机与大萧条产生的途径不同,表现形式有异,甚至是呈现相反的表现。而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来看,导致危机的根源是同一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在这次危机中,消费过度和负债消费,使一些明明没有消费能力的人也进入消费领域,银行给这些人提供贷款,即银行家们为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无限放贷,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大规模负债消费的实质,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如果不是依靠贷款过度消费,就没有支付能力购买房产和其他重要消费品,就会直接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贷款消费,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经济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增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

3.二者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特点,即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进入危机有一个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期征兆,而此次的金融危机是在没有任何明显的征兆和发展过程的情况下,突发的一次危机。

4.大萧条发生的主要区域以北美为主。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后来拉美的危机和俄罗斯的危机,通常都是局限于一个区域,某几个国家。而这一次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但使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经济发达的强国纷纷受损,还迅速蔓延至全球。可见,此次金融危机的范围大于以往,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征,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陷入了这场经济危机或受这次危机的重大影响。

由于当前金融危机在诸多方面表现为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已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释当前新的经济问题时,已缺乏说服力。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

二、对金融危机根源的不同解释与理论分歧

对于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其产生的根源做了不同的分析与解释。不同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需求过度论。一些人将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鲁比尼早就指出:60%~70%的美国人实际工资下降,靠借钱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20%的美国人靠借款维持超出其收入的生活水平。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负债的最常见形式是住房抵押贷款。在此基础上,通过再融资,美国居民进一步扩大了负债。储蓄率的下降和负债率的上升,意味着风险的提高。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只能转移风险,并不能减少风险,更不能消除风险。美国货币当局无法令利息率无止境地下降,也无法令住房价格无止境地上升。当贷款者们最终无法偿还贷款与付息之时,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日。消费需求过度论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找出了一个启示:无论政府执行何种政策,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②

2.金融监管缺陷论。该理论认为,次贷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其一表现在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监管的体制不完善,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监管,协调和配合不容易,出现了监管漏洞,酿成重大危机;其二是仍然以机构监管为重点,功能监管薄弱,不能适应混合经营的特点,对一些多功能的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三是过快发展的衍生产品监管滞后。③在监管缺陷的产生根源上,有的学者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根源于推行新自由主义,而另有学者强烈反驳“这次金融风暴是自由市场的失败”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次贷触发的大灾难,不可能单由自由市场引起的,人类的自私既可以带来繁荣,但也可以增加交易或社会费用,人类的自私衍生出来的制度及行为,可以毁灭人类!④金融监管缺陷论还认为,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受利益冲突的证券评级等,才是这次危机的主因。在美国的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上,由于所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太长,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其隐含的结构性系统风险总有一天要爆发。⑤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论。该观点认为,次贷危机说明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⑥

4.资本主义制度缺陷论。该观点认为,危机的根本和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红旗文稿》在2008年发表了美国学者大卫·科茨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因为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政府不再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调控,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资方完全控制劳方,社会福利急剧减少,自由、残酷的竞争取代了有节制的竞争,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相对自由的流动,等等。它解除了对金融的管制,加速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金融危机。⑦有的学者还反驳了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条断裂”,或危机的根源主要是贷款门槛太低、金融交易风险监管太难;或危机根源在于金融管理机构工作失误和存在缺陷;或根源在于美国过度透支了“整个国家的信用”等观点。⑧资本主义制度缺陷论还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原因绝不仅是对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而是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起危机爆发。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危机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此外,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危机的集中强烈爆发。此次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观念,必将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抑制,并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⑨

另一些学者指出,尽管危机爆发后,经济学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呼吁:“加强监管”、“不能实行没有监管的金融自由化”,等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呼吁当然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实行监管当然能够缓解危机、延迟危机的爆发。但是问题在于,即便实行了有效的监管,市场经济是否就能从此真正告别“危机”或“周期”呢?如果我们对危机的反思能够做进一步的“马克思主义追问”的话,那么可以预计,类似次贷危机的灾难今后肯定还会发生,而且在虚拟经济严重超越真实经济的大环境下,这种危机将会越来越频繁。⑩

对于不同的危机根源的解释,我们理应辩证地加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科学的思索与研究,找出引发危机的根源及解决危机的真正答案。

三、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的支付手段时,曾指出:在支付手段的链条中,隐藏着危机的可能性。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才会成为现实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金融、信贷业广为发展,虚拟经济空前扩大,支付链条不断拉长,支付链条的断裂就会发生金融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金融投机活动猖獗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扩大信贷而带来的营业活动过度扩大,是造成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深刻分析,对我们清醒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具有更加直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危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在现实中表现为资金链条的断裂。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贬值;债务不能转化为现实货币,使债务到期无法偿还;信用货币不足,银行和工厂纷纷倒闭。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金融危机时,频繁提到银行利用提高贴现率的办法来阻止或缓和金融危机与金融市场的恐慌。在当时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与黄金挂钩,银行券可兑换成黄金,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都涌向银行,把纸币兑换成黄金;银行提高贴现率,即提高票据贴现时银行扣下的利息的利率,实际上是用以控制黄金的流出。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货币危机理论的核心,是支付链条的断裂、信用的破坏和商品的贬值。

在一般情况下,危机常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另一种是银行信用的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似乎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银行信用危机或货币危机,但事实上却与生产过剩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银行家为了帮助资本家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并从中分割超额利润,设计出了能够超现实买卖商品的金融衍生品,使之成为解决过剩的途径,结果造成了本来手中货币不足、支付能力欠缺的老百姓,在银行家设计的金融衍生品的诱导下超前消费,拉长了信用资金链条。而信用资金链条过长,则为货币危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严重的、大规模的货币危机往往都与工商业危机相联系。再生产过程都是以信用作为基础,当信用突然停止,现金支付便会发挥作用,而现金支付体系若出现问题,危机便会发生。表面上看,当前的危机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事实上却是生产过程的危机向信用危机的先期传导。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1)马克思又说:“在世界市场危机中,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和对抗暴露得很明显”。(12)马克思还用生动的语言说明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棉布充斥造成市场停滞,工人“当然需要棉布,但是他们买不起,因为他们没有钱,而他们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他们不能继续生产,而他们之所以不能继续生产,是因为已经生产得太多了”。(13)马克思的这些话,对于说明当前的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是同样适用的。

2.资本主义制度会加剧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之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成分较高,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产生,本意是要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为实体经济服务。但虚拟经济一旦背离了实体经济,就会从生产和消费领域里面掏空资金,反而成为伤害实体经济的帮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不可避免。”(14)而实体的经济的衰退,又反过来加剧虚拟经济的波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做出了系统论述。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包括股票、债券和不动产抵押等,它通过渗入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相关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推动实体经济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虚拟经济本身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使用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最终会催生泡沫经济。

3.虚拟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也是实体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虚拟经济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的关系做过论述:第一,之所以会出现作为现实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是因为商业和工业危机的一切因素已经存在,货币危机是由商业危机所引起的。第二,就作为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而言,金融危机是工商业危机的预兆、先声、序幕和第一阶段。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指出,金融危机的根源或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过剩及其过剩危机;而且还揭示了金融危机作为工商业危机的一个阶段,是工商业危机的最一般的表现,因而金融危机的实质也就是生产过剩危机。第三,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这时,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次要的作用,或者不起什么作用。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在金融市场中,总的说来是头足倒置地反映出工业市场的运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金融市场对工业市场具有反作用。金融市场可能影响工业市场,从而影响到工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四、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

这次危机暴露出了市场的缺陷,因而应对危机不能依靠自由的市场运作,而是要靠政府的宏观手段。众所周知,在这次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特有的金融业外汇管制及市场分隔的体系,已在金融领域中构筑了内外“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这场虚拟经济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侵害。但我国的实体经济由于对外贸的依存程度过高,受到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虚拟经济危机不断侵袭实体经济之时,为防患于未然,我们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构建防范金融危机向中国实体经济蔓延的“防火墙”。当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事实表明,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远,泡沫越大,泡沫破灭后的灾难也越大。没有实体经济基础的虚拟经济,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经济。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的危机。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努力救市,也是担心金融危机过多地危及到实体部门。而中国金融业有外汇管制及市场分隔机制,因此金融业受到危机的冲击并不大。与欧美一些西方国家所不同的是,我国面临的危机不是来源于金融业,而是来源于由国外金融危机引发的、我国出口锐减导致的制造业的困难,中国更需要防止制造业发生危机,进而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就有可能演变为投机经济,为经济运行带来不断增长的泡沫,美国近年来的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就是一个教训。

2.减少中国实体经济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一般在20%-30%之间,即使像日本这样典型的出口大国,其外贸依存度也不过是20%左右,全世界平均的外贸依存度2003年是45%,而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70%,一度逼近于80%。这样,中国的经济就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结构的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二是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呈直线发展。1970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5%,而多年的出口导向,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外贸出口企业占比重过大,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从2000年以来,中国外贸平均增速26.7%,比GDP增长高出16个百分点,其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美国和整个世界消费市场的恶化,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来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美国经济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将下降1.3个百分点。

3.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沉重的打击。由于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已先行陷入困境,部分实体经济步入了寒冬,尤其是南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还乡。除国外订单减少这一主要原因外,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美元贬值,也冲击了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出口利润,使这些企业陷入困境,有的停业倒闭,仅广东东莞于2007年关闭或外迁的企业就达到了909家。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仅纺织行业就有超过2000万人被解聘。这些实体企业的倒闭,除了危机的外因,也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失衡以及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整相关。例如,作为玩具企业巨头的广东合俊集团,仅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每年给其带来5%的损失,而原材料及用工成本的上升,又使合俊的总体生产成本抬升10%左右。成本持续增长使合俊的毛利润逐年下滑,从2006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5%-6%。金融危机爆发前,工厂一直订单不错,工人经常加班赶订单,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国外消费需求的萎缩,公司以宣布破产告终,留下了7000名失业工人。

怎样摆脱这一困境,需要决策层出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广开就业门路、扩内需、调结构,科学地、合理地分配国家新增资金的投入,以保证我国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

4.防止当前金融危机的危害继续扩大,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就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虚拟经济危机的触角已伸到了我国实体经济中,但对我国来说,金融危机与经济严重衰退并不完全一致,我国的实体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尚未受到很严重的冲击,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实体性较高,资金避险的空间较大。科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新特点及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我国就能够早日走出危机的阴影,使经济增长回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既要防止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向我国转嫁危机,更要从过分迷信西方发展模式的思路中解放出来,要认真解决好我国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特别是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以扩大内需,并防止虚拟经济超越和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美国《财富》杂志2009年4月19日公布的数据。

 ②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当代亚太》2008年第5期。

 ③吴建环:《次贷危机真正根源究竟是什么?》,“人民网”2008年10月24日。

 ④张五常:《金融灾难的核心问题——与贝加商榷》,《黑龙江金融》2008年第10期。

 ⑤陈志武:《陈志武: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5月10日。

 ⑥杨圣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与根源》,《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1日。

 ⑦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红旗文稿》2008年第13期。

 ⑧吴宣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期。

 ⑨白暴力,梁泳梅:《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后果》,《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2期。

 ⑩赵磊:《为什么马克思又成时尚》,《人民论坛》2008年第21期。

 (11)(14)《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8、585页。

 (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70、596~597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