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社的职业编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出版社论文,编辑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出版社录用编辑情况
据日本《出版年鉴》(1997年版)的统计,日本有大小出版社4602家,规模大的出版社有职工1000人以上,规模最小的出版社只有1、2人。半数以上出版社的职员在10人以下。由于出版社的规模和名声以及编辑的待遇等差距很大,所以在招聘职员时的条件和标准是不大一样的。但不管怎样,前几年出版社是日本大学毕业生非常向往的地方,属于学生择业的热门,受“编辑是一种时髦的职业”的影响,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参加出版社的就职考试。近几年情况虽然有所变化,但想进入规模大的出版社工作的毕业生仍然很多,要想进入这些出版社工作必须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考试。
日本的出版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招聘职员。一种方式是招聘大学毕业生,另一种方式是根据出版社的需要随时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后一种方式一般只经过面试就可决定是否采用。而前一种方式的招聘是出版社进入的主渠道,因此考试非常严格,一般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中作文或论文以及英语所占的比重很大。笔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面试,面试凭考官(一般由出版社的经营者和负责人组成)多年的社会和实际工作经验来判断考生是否符合出版社的要求。
日本出版社招聘编辑大多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录用研究生比较少。这可能与日本出版社经营者的认识有关。据我的观察以及与出版社经营者的交谈中所得到的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可塑性大,与研究生比较强调自己的专业相比,出版社更容易把大学毕业生培养成能胜任各种不同工作的多面手;二是与日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有关,大部分企业愿意招收大学毕业生在于大学毕业生比研究生更容易培养成忠于企业的企业战士;三是大学毕业生比研究生的待遇低,对企业来讲可以减少成本支出。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出版社在招聘人员上有不同的认识和进入的标准。
另一方面,对想进入出版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而言,除了出版社编辑这种职业在社会上比较时髦和待遇比较好之外,还有许多人抱有真心地喜欢与书刊打交道的心情来参加出版社的就职考试。许多大学毕业生由于喜欢与书刊打交道,即使进不了出版社工作,也仍然愿意到书刊发行所或书店工作,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我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出版社能否安心、认真负责地工作和长期地干下去,除了待遇之外,还与是否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极大的关系。
编辑的成长和敬业精神
出版社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没有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似乎日本出版社的经营者也并不太重视大学生的专业背景,而更看重学生的基础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与日本的大学教育制度和公司培养职员的教育有关,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和企业经营者都认为大学是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地方,至于专业进入研究生院或公司后再学也不迟。因此日本出版社的编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学习编辑出版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熟悉工作和进行自我提高的:一是边工作边学习,这可以说是日本出版社对编辑最基本的要求。有些出版社施行“传、帮、带”的方式来培养新人,以便于新人更快地成长,但据我的观察,日本出版社的大部分编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在实干中得到锻炼而逐步走向成熟的;二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出钱到日本编辑学校(私立专科进修学校)、编辑进修班或其他专业学习班学习;三是自己购买参考书自学等。
日本的绝大部分出版社不会因为你在大学学了某一个专业就只让你从事与你专业对口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社完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以及编辑方针来确定出版物的范围和内容。为了使编辑能了解出版社的各个环节,许多大学毕业生进入出版社后,最初可能不是把你分配到编辑部,先让你到销售部或总务部等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让你去编辑部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也许先在编辑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让你到销售部或总务部去工作。总之,出版社内部的工作是具有流动性的,不会让一个人在一个部门一直呆下去,这样便于培养编辑熟悉出版社广泛的业务,刺激编辑新的学习欲望,当然也需要编辑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工作。
在日本出版社工作几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日本出版社编辑的敬业精神。大部分编辑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了保持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编辑的荣誉,凡是经过自己手中的工作都是精雕细镂,反复检查,绝不让次品流入市场的意识非常强烈。在日本,出版社编辑的工作很辛苦是有名的。加班到晚上9点、10点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工作忙的时候, 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我本人就有这种经历。我时常想为什么日本出版社的编辑能做到这一步呢?我想这与日本的企业机制、社会背景以及对职业的理解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除了图书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之外,出版社内部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作为编辑要想在公司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想成为出版社的骨干和干部,只有靠自己的实力来说话,另无选择。如干不好工作的话,会处处被人看不起,还随时有可能被解雇的危险。尽管日本的公司不轻易解雇一名职员,但那种氛围逼得你不得不去努力。另外一点也许是与日本人的职业意识有关,像被日本人称之为“财神爷”的邱永汉先生在《日本人与中国人》一书中所指出的一样,日本这个民族更像手艺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极其认真负责,这一点在日本生产的家电产品身上能反映出来。还有一点,我在前面已经提到,日本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想进出版社工作,是与喜欢同书刊打交道有密切关系的。
编辑的商品意识与选题意识
日本出版社编辑的商品意识非常强烈。由于日本出版社完全是私营企业,出版社赚不了钱,就无法生存下去,这一点对任何一位编辑来讲都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对图书的理解与其他企业对商品的理解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努力地开发、创作出大量好的选题,向市场推出高质量的图书,出版社才能保持住她稳定的经营状况,才能不断地成长和壮大。认识了这一点,许多出版社的编辑在选题上更多地是从图书内容、著者的能力和名气、读者的需求、市场环境以及利润、长期利益、生产工艺和成本计算等综合性的因素来思考新产品的开发。他们认为如果出版社没有自己的特色,不积极地开拓市场,不处处考虑到读者的需要,不尽最大的努力来树立和维持企业的品牌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完全是企业的一种自杀行为,其结果必将使企业走向衰亡。
日本出版社的编辑在选题开发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出版社,如果一个编辑不能经常提出好的选题构想和选题计划,就很难完成公司交给他(她)的任务。虽然每一位编辑担任的书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情况下一个编辑一年要完成单行本6—7种新书的任务,在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为主的出版社,一个编辑要完成10种单行本新书的任务是常有的事情。这样一来,开发新的选题对任何一位编辑来讲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为了完成任务,编辑每年必须寻找任务两倍以上的选题计划,为此编辑必须在选题开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他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发新的选题。一是阅读大量的书刊,以便于从中得到启发。二是经常到书店去了解其他出版社的出版动向以及出版的新书。三是与销售人员、代销商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取大量对选题有帮助的信息。四是与作家、各种类型的研究人员或大学教员保持接触,从他们的谈话中获取选题的信息。五是利用出席学会或研讨会等的机会获取选题的信息。六是以开座谈会或进行社会调查的形式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读者那里可以直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于选题开发的需要。七是从国外最新的出版动向获得选题的启示。八是突然的想法和灵感,有时一个突然的想法和灵感会产生一个好的选题。总之,日本出版社的编辑再忙,为了获得有利于选题开发的信息也会想尽办法寻找机会。
标签:日本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