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CAI课件设计制作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设计制作论文,课件论文,高中历史论文,CA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手段传输丰富的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目前,中学历史教师制作CAI课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课件选材内容数量上看,有肥胖型和形同虚设型;从课件制作需要明确的目标上看,有随意型;从课件制作遵循的美学原则上看,有花哨型;从课件制作的技术上看,有失控型,这些严重影响了它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制作课件应严格遵循选择性、艺术性、系统性、易操作性、教育性、思想性、科学性以及互补性原则,以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一、肥胖型课件的特征及解决方法
(一)特征
1.音像资料堆积型。课件制作并非音像资料多才生动、才能吸引学生。有些人大量搜索图片、历史录像等,不管跟教材有否联系,也不管对自己的课突破重点、难点有无帮助,也没经过自己的删剪、组合、加工,一股脑儿地搬来,使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录像室,教师成了放映员。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得眉开眼笑,老师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通过课后作业一检测,这种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2.史料冗长型。有的课件制作者认为:课件越长越有分量,于是长篇史料、长段答案,以至于老师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一一做进去.使课件显得冗长、僵化,学生看得很疲劳,听得很被动。这种课件忽视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加大信息量,影响了教学效率。
(二)解决方法:选择性原则
选择性原则需要从合理选题和突出重点两方面来落实。
1.合理选题是制作CAI课件的关键一步,因为不是各学科的所有内容都适宜制作CAI课件。它应该是用于其他教学媒体不可实现之处,以避免资源浪费。如历史学科中的战争史部分,涉及许多历史事件、概念、史实,用CAI课件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所以,精确选题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看法、水平,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CAI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在有限的一课时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可插入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录像、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手段。但是.课件的内容并非越丰富越好,因为学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制作CAI课件的关键的环节。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是准确突出重点,巧妙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CAI课件,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使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觉对重点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课件的资料素材的选择很重要。课件的资料素材的选择,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决定取舍与最佳的组合形式,切不可不顾重点难点,有什么用什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进行:
用历史视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美国侵朝”是美国霸权政策一课的重点之一,文中内容少,故事情节不多,那么怎样化抽象为具体呢?播放视频“朝鲜战争”片段,让其声色交融,图文并茂,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以其动态性、形象性、直观性刺激学生感官、思维,既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美国侵略行径的愤慨,认识到侵朝战争是美国霸权政策在亚洲的具体体现,是当时战争的根源。
用名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讲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教师这样讲述:人文主义思潮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这样解释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加入拉斐尔名画一《椅中圣母》,其效果就截然不同。画中圣母温和地将圣子抱坐在怀里,温柔地紧贴着他的面颊,那是慈爱母亲对孩子的柔情,而不是一个威严冷漠的神。这样一幅画足以抵得上一大段关于人文主义含义的阐释,并让学生由内心体验感悟到的“人文主义”内涵一定比教师灌输的更为丰富:欣赏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其实,这种接受包含接受者个性化的创造。《椅中圣母》经每个学生个性化再创造后,获得的历史感悟是无法表达的。
用史料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巴黎和会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节的重点内容。在课件中加入史料:英国代表团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法国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政治手段毒辣,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威尔逊因博才多学,工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成了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所以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注:陈文海.分赃者的聚会.中学历史教学,2003.3)。介绍完上述材料后,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分赃者的聚会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狐狸”的野心是什么?“老虎”的野心是什么?”百灵鸟”变成堂·吉诃德,最典型的证明是什么?日本为什么成为沉默的小伙伴?
用历史图片、漫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利用甲午中日战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教学重点之一。在课件中插入图:“镇远”舰铁锚。教师加以分析解释:这是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里,高悬着甲午海战中日军俘获的清政府北洋水师“靖远”“镇远”两舰的铁锚,日本为夸示其战绩,将“镇远”“靖远”两舰的铁锚陈列于此。锚周围摆放着“镇远”舰主炮弹90枚,并围以锚链数匝。华侨及留学生经过此地,皆引以为耻,莫不痛哭。如:《美国霸权政策》一节,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其杜鲁门主义的比较是教学难点。讲述了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后,演示1947年华君武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马歇尔计划是慷慨的举动还是别有用心?(2)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其杜鲁门主义的异同?结合漫画,同学们针对两种不同观点展开激烈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准确:马歇尔计划不是慷慨的举动,其真实意图是:复兴欧洲的同时,控制欧洲,达到稳定资本主义,共同遏制前苏联的目的。通过第一个问题讨论积累了足够的信息,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漫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维速度加快,可以变“难”为“易”。
用音乐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节中,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解是难点。在设计课件时,插入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以及背井离乡的痛苦。使学生们受到极大地震撼,在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对使东北三省沦亡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用文学作品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把诗歌插入课件。如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问题是重点。运用这样几首诗:胡曾《汴水》:“千里长和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历史上多把隋亡的原因归之于滥用民力,开凿运河,胡曾的《汴水》诗就是这个论点的代表。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河同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但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至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诗人李敬方的《汴河直进船》诗就代表了这种观点,认为运河有利有害,利害相参,开始运用二分法,评价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历史功过。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诗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隋炀帝如果不建造龙舟,游览江南,竭天下的人力物力,以供其无限的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和治水的大禹媲美。把开凿运河提到禹治水的高度来评价,这种一反传统的观点,是符合历史实际的。(2)把对联插入课件。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节的重点难点包括《马关条约》的结果和失败原因。从伊藤博文“内无相,外无将”以及李鸿章的“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可以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落后等。从伊藤博文“不得已玉帛相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所以,正确把握课件的度,一是遵循认识规律,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和教材难易度,针对不同对象,运用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充分考虑运用几种、使用多少次),才能解决问题。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课件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适时利用多媒体,以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加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形象记忆,情景记忆、逻辑分析。
二、形同虚设型课件的特征及解决方法
(一)特征
这种课件制作简单,总共三、四张幻灯片,图片、文字都是书上有的,文字没有经过认真的归纳、综合,地图也不作任何动画设置,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还以用多媒体而自得,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CAI教学的优势。
(二)解决方法:系统性原则
制作历史课件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1.它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历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个自然过程,历史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序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系统、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制作课件时应当注重对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把握。
2.它是由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的。“高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更为完善。对于复杂的意义学习材料通常使用分段、归纳、类比、扩展、评价、自问自答、自拟提纲、分类、列图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由小系统并入更大的系统,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构建立体网络类型的知识结构”(注: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在CAI课件设计中,由于屏幕的限制,一般难以把前后连贯的内容一起显示出来。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有效方法,来避免知识的前后脱节。
方法1:按钮交互法。如在Authorware6.5制作的专题复习课件《封建国家分裂和统一》中,设计了五个交互按钮:知识回顾、史实精讲、规律认识、热点综合、习题演练。先按“知识回顾”按钮复习有哪几个统一、分裂时期,再按“史实精讲”按钮,即可进入相关学习主题,依次按“规律认识”“热点综合”“习题演练”按钮,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方法2:结构图示法。如在“美苏争霸”一节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前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采用这种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将本课重要知识加以系统化。
三、随意型课件的特征及解决方法
(一)特征
这种课件,有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认知性目标层次定位不准确,能力培养不充分,思想教育不明确;有的犯了科学性错误,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概念不够准确等等。
(二)解决方法
1.教育性原则。任何教学都必须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因此,CAI课件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应对学习者掌握某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开发学习者智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根据此原则,在设计CAI课件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授活动,是以教学目标的确立开始的,在教学目标的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描述。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认定认知性目标。这是涉及智力因素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感知、理解、记忆、应用、分析和综合等各种智力活动的形态。CAI课件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可能涵盖教学的所有认知性目标层次,而只能定位于认知性的某些层次上。例如,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设计CAI课件时,就必须把目标定位于感知的层次上,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把这些知识涉及的现象,规律及特点直接展示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由于感知它的存在而容易接受和获取知识。再如,历史学科有些知识其过程复杂多变,学生脑海中很难形成完整的模式,这时CAI课件的目标就应该定位在分析、理解的层次上,通过CAI课件的再现、分解及调控,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模式,达到分析、理解的层次。
设定能力性目标,要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原则。一些教师在论及课件优点时常说:课件真好,容量大、效率高、形象直观,学生听了能记牢。似乎课件的优点除了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记忆,应付考试外别的一无所有了。这种肤浅的认识将会把课件制作引入死胡同。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先生认为: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方法X现代教学媒体。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无论哪一方为零,结果都会是零(注:柏吕良.化学课中电教手段运用的偏差与对策.中小学电教,1999.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高中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没有完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运用课件的大容量、形象直观的特点把问题加以延伸,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这一过渡。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中应该把以思维为中心的原则放在突出位置。为了实现以思维为中心的原则,笔者在近几年的课件制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第一,利用CAI课件容量大、交互性强的功能引入大量的历史材料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如在讲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在讲述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对同样是从事剥削的富农实行有别于消灭地主阶级的“限制”政策?在课件中插入这样的史料:“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这一点上又是农民的一部分。富农的生产在一定时期还是有益的。富农一般地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学生通过阅读史料、理解史料,教师适当加以讲述,就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富农是剥削者,但又不同于地主阶级,因此对富农采取限制政策,即没收他们用于出租进行剥削的土地,但允许他们保留部分土地甚至是好地,以稳定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限制富农的政策,目的是促使富农在反对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中保持中立,并使其一部分人也能参加反封建斗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彻底打击地主阶级,确保土地革命胜利。这样的安排,拓展了教材深度,并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深化与完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潜移默化地随之得以锻炼提高。
第二,利用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的形象直观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制作《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课件时,曾选用了当时新华社发的照片——“小姑娘坐在稻穗上”。展示该照片后,要求学生回答:(1)这幅照片反应了什么历史现象?(2)这种现象曾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3)我们今天应该如何防止该历史现象的重演?通过这一系列设问,能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定思想教育目标,坚持思想性原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于课件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故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更能突出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制作课件时突出德育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讲述第三章第二节二战的转折与胜利,其思想教育目标之一是“通过讲述二战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世界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CAI课件中插入Flash“二战的影响”,动画显示出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幕幕:集中营里被害的尸体、巨大的焚尸炉、高大的绞架、阴暗牢房、难民在他遗弃的房舍瓦砾堆上哭泣、凭吊者在昔日枪决犯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等等,无不提醒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第二,有意识地选取富含德育功能的图片、音像资料。笔者在制作《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时,在封页就选取了纪录片《晚清悲歌》的片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该音乐低缓沉重,上课一开始就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学生遂萌生一种屈辱感,内心充满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又如在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课件时,选用了纪录片《孙中山》中介绍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片断,这些片断情景感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在不影响科学性、真实性的原则下对历史图片进行一些色彩处理,以突出思想教育的主题。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课件时,对《新民丛报》进行冷色调处理,暗示其违背了历史潮流,对《章炳麟》《陈天华》《邹容》《民报》等图片进行暖色调处理,以渲染革命的活跃气氛。对课件的文字颜色、背景颜色根据教学需要作必要的选择和修饰,以突出思想性这一主题。
2.科学性原则。是指课件的内容无科学性错误,特别是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概念要准确,并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和表述。可以化难为易,教学难点容易突破。科学性是教育学中重要的教育原则之一。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坚持论从史出、史沦统一,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生动性的统一。由于课件的形象直观性常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假如课件的科学性存在问题,误导学生将会更甚。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作者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克服一些不必要的技术失误。
CAI课件所呈现的知识内容、绘制的图形与其配合的解说词、视频等都必须具有科学性。文字输入的错误、表格和图片绘制出现的错误,以及引用的影像资料失实都会影响课件的科学性。为避免这些错误,应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把文字输入的正确与否当成是课件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并采用正规出版社发行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制成后要严格审查,对于与史实不相符合的画面与声音宁可不用。
CAI课件所论证的原理、定义、数据必须准确。如讲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时,插入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其中工业增长倍数、工业产量位次、殖民地面积位次的数据应准确、真实。
CAI课件中的动画、模拟实验等要符合科学原理。如课件中有关二战初期欧洲战场的动画,要符合科学原理。
CAI课件的图形、动画及画面色彩等,要保持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如表现战争的画面色彩不宜鲜艳,应选用有历史感、凝重的画面。
四、失控型课件的特征及解决方法
(一)特征
这种课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用Flash或Authorware等制作,中间设置了许多的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一个按钮,就会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风马牛不相及,洋相百出,学生听起课来,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解决方法:操作性原则
为避免老师们在操作时失控,在制作课件时,要坚持易操作性原则,即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最重要的是要用好交互操作。实现交互操作,应注意:
1.设计好交互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其内容不仅简洁明了、清楚,而且符合一定的科学性,以利于了解与记忆。教师备课时,设计的问题,应围绕着教学目标筛选、整理、挖掘出学生思维中的火花,精心设计教学。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国共第一次合作》时,设计课件中需要的问题:“中共与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为什么能合作?如果没有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中国是否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成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教师从这个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对前半个问题,分解出三个问题:第一,中共有没有合作的愿望?为什么?第二,国民党有没有合作的愿望?为什么?第三,国共两党性质不同,在当时有没有相近的目标?这样一层层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后半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运用CAI课件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有的说,如果没有蒋介石两党长期合作,国民革命会成功。有的说,不会长期合作,两党的最终目标不同。还有的同学说:现在的香港不也是“一国两制”吗?学生们众说纷纭。最后教师从三个方面启发了学生:第一,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级相勾结;第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第三,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尽管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许在这次讨论中并没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然而重要的是学生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了不人云亦云。
2.建立好交互的界面。交互界面是指人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学习者可以通过交互界面输入一定的信息,而计算机则通过交互界面向学习者呈现一定的教学信息。课件的设计者应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容易接受、掌握和使用性能良好的交互界面,其表现形式有:窗口、菜单、按钮、图标等。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美苏争霸”的课件中,设计了自我测试发生失误的导学提示: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前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措施遏制和反击前苏联的全球扩张
D.荚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当学生作答失误后,计算机就会提示:“这个问题教材讲的比较简单,请看本课的[超级链接1]中的“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争霸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对其概括能力。解题关键是要从美苏争霸的全过程去做分析和概括。解题方法应采用排除法。A项中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的情况,主要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中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前苏联的情况主要是在八十年代。D项中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的情况主要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此这三项都不够全面,可以排除。只有B项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基本特征。要详细了解请看[超级链接2]中的“思维诊断”:常见错误:选择A项或C项,排除B项。错误原因:(1)审题时不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条件"20世纪60-80年代”,因此不能全面概括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总体特征。(2)对每一选项没有逐句分析,不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如A项中只看到了后半句“美苏争霸”,没有看到前半句内容所属的阶段性。(3)没有从美苏双方的角度全面地看问题。如C项只是片面地从美国的角度去分析,显然是不全面的。解决办法有:(1)审题时要注意审清限定条件;(2)平时学习中要多注意归纳、概括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这样采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方式,使计算机提供各方面的历史信息“刺激”学生,学生又把自己学习思考后的“反应”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随时可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其历史学科的实际水平,提示学习思路,确定适宜的信息传输量,自动提高或降低学生学习进度。
五、花哨型课件的特征及解决方法
(一)特征
花哨型课件,有的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在文本上贴上一些会动的东西,如:奔跑的小动物、滴水的水龙头、跳动的笔等,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有的底色与文字材料的色彩搭配不当,影响视觉效果;有的将手头图片材料一个劲地往屏幕上搬,却脱离了主题;有的将书本图片、地图、史料大量地打在屏幕上,显得多此一举;有的配上音乐,但并不恰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事与愿违,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解决方法:艺术性原则
一个高质量的CAI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工夫。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视频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方面。
布局:作为一个画面,要构图讲究、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画面美观、富有感染力。屏幕的上下左右,力求平衡,显示的内容及命令或窗口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按某一特定顺序排列。
文字:由于屏幕显示空间的局限和视觉疲劳的存在,所以画面上显示的文字要简洁、突出重点;显示的文字大小要适中,除了标题和关键字、词可略加修饰外,其余的文字应尽量使用同一字体、同一字型,尽量减少屏幕阅读时间。
色彩:色彩如果过于花哨,势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流连于花哨画面之间,忽视应掌握的历史知识。它只能刺激学生感官,而不能启发他们的智能,由此所激发的兴趣是不能长久保持的。色彩的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原则。另外,运用色彩要注意:动与静的物体颜色要分开;前景与背景的颜色要分开;每个画面的颜色不要过多;某一类信息或某一类图形在不同的画面中应选用相同颜色;用颜色来表示物体的属性。例如战争史历史课件的色彩宜凝重,画面不宜鲜艳华丽。所以,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课件的背景图片选用了有历史感的黑白战争图片,显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对课件艺术性的追求绝不是精美图画的组合,绚烂色彩的堆砌、各种声音的合成,因为注重花哨的表面形式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课件应该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CAI课件的艺术性有时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朴实、简练,“此时无声胜有声”。
CAI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更主要的是这些教学内容运用的艺术性上。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同样,教师运用CAI课件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这也是CAI课件艺术性的一种表现。它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发挥其陶冶、转化、谐悦等教育功能。它主要表现在运用CAI课件的过程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间的课堂结构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方面。
构建CAI课件的艺术性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要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美感和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当然CAI课件的艺术性不应流于形式,其关键是能将课件的艺术性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的冲动和喜好,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点拨,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与艺术的氛围,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会处在最佳状态,不断有所创造。
此外,还要坚持互补性原则。它是指在课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如在介绍唐朝手工艺品中“唐三彩”的艺术特色时,出示几匹形态各异的“唐三彩马”给学生传看。学生非常兴奋,捧着陶马评头论足,于是,“唐三彩”的艺术特色也随着这些马一起深深地刻印于学生的脑海中。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范围和优点,但同时没有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是最优的。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可由其他适合的媒体来弥补。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要根据各种媒体的教学特性,更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如教学目标、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等),计算机与常规媒体如实物、模型、实验等的优化组合,无疑将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六、结束语
现代教育手段一旦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必然会进发出灿烂的火花,我们期待着CAI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的革命。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走入课堂后,容易使教师忽略教学基本功的掌握和提高。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基本功,又如何能保证制作出高质量的CAI课件。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还要掌握CAI课件的制作技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使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或尽可能地参与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全过程,所制作的课件就会比较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层示教学特点和风格,使用时熟练操作,教态自然,控制自如,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等也会得到充分地表达和传递。CAI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必将引起课堂教学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我们必须改造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在学习和实践中,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