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论文_薛超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论文_薛超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摘要: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多见。手足口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 岁以下婴幼儿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出现皮疹和疱疹。严重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以及呼吸道感染、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应早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做好护理。本文分析了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护理措施;

临床表现为手、足、臀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部分呈疱疹表现,口腔黏膜、硬腭、舌部、咽后壁出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疼痛性小水泡,数量一般2~5枚,多则10余枚,并很快破溃形成溃疡,伴流涎、口痛明显、拒食,造成患儿摄入不足,对预后不利。所以,口腔护理对手足口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

1.一般资料。患儿共240例,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年龄7个月至5岁,将240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纳入标准:一是符合HFMD的诊断。二是病程未超过48h。三是取得患儿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一是危重型HFMD及恢复期HFMD患儿。二是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患儿。两组资料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方法。对240例患儿实施消毒隔离, 并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以及适当休息等治疗。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 1.0 g/(kg?d)( 连续应用2 d), 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 地塞米松0.2~0.5 mg/(kg?d)。病情稳定后, 尽早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 保证静脉通道畅通, 密切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 一旦患儿出现循环系统受累, 要给予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 当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要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并依据病情给予镇静、止惊和降温等治疗。

3.重症识别及护理

(1)做到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的识别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病情观察:手足口病进展分为四个阶段:手足口出疹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功能衰竭阶段以及生命体征稳定阶段。对入院的患儿,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其病情进展情况, 详细记录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等生命指标, 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向医师汇报。二是神经系统观察:观察患儿若有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部僵硬、头痛、睡眠不安稳、烦躁、异常安静等状态, 要警惕患儿并发脑炎或脑膜炎。三是呼吸系统观察:有无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每小时要监测患儿的R、HR 及SpO2, 一旦发现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 次/min( 按年龄), SpO2<90% 时, 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立即报告医师。四是循环系统观察:安静状态下心率增快(>140~150 次/min, 按年龄)、血压升高、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出冷汗、面色苍白、指趾甲发绀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五是消化系统观察:密切观察患儿呕吐物性状和呕吐方式。六是泌尿系统观察:密切观察患儿尿液的性状, 观察患儿排尿是否通畅, 是否存在尿潴留等。七是各项生化指标观察:采集各种标本, 遵医嘱每2 小时监测血糖1 次,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师。

(2)对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护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高热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初期多为低热, 此时要多饮温开水, 发现体温超过38.5℃的要给与冰帽或冰敷降温, 对于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的要给予药物降温, 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体温变化, 鼓励高热患儿多饮水, 并及时更换衣物, 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因受凉加重病情。二是心肺衰竭护理:患儿若出现呼吸困难、气急、粉红色泡沫状痰或两肺布满湿罗音要立即向医师汇报, 并给予紧急抢救。三是生活护理: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并防止患儿受凉, 注意口腔卫生, 做好口腔护理, 吃过东西要漱口, 禁食生冷、油炸等不易消化食物, 尽量多食用果汁、水果、蛋汤和蔬菜等;协助患儿饭前便后洗手, 生活用具要专人专用, 避免交叉感染, 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四是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多紧张、恐惧, 此时护理人员要关爱患儿,给予细心的呵护,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使患儿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 并多和家属沟通交流, 让家属充分全面地了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减少他们的担忧。

二、结果

240例患儿对照组和观察组中108 例治愈出院, 17 例好转出院。

三、讨论

手足口病病情进展较快, 快速有效地从普通患儿中发现重症患儿并给予积极治疗护理是降低患儿病死率的关键。。其在临床上以急性呼吸困难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类似于急性呼窘迫综合征(ARDS),但在早期仅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和濒死感、双肺湿性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低氧血症或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大片云雾状阴影时虽可以明确诊断,救治率却很低,病死率高。手足口病患儿大多病情平稳,但部分患儿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危及生命。鉴别重症的要点难点是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强调病情观察的重要性,争取通过护士病情观察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识别重症,力争在患儿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前得到有效干预。小儿手足口病从普通病理进展到重症所需时间约为4d, 明确重症初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对于及时控制治疗手足口病重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下几种情况可作为手足口病从普通病理进展到重症的早期征象:年龄低于3 岁;高热持续不退;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高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及胸片示肺内病变动态变化较快, 一旦在手足口病发病2~5 d 内出现上述征象, 即可将其归于手足口病重症早期, 此时, 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手足口病重症的治愈率。

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 病情进展较快,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极易并发肺水肿、脑膜炎、循环衰竭等危重病症, 因此, 及早识别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并给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红春. 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 中外健康文摘: 医药月刊,2015,6( 23) : 107 - 108.

[2]鲁萍,黄一文,刘立美,等.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 护理学

杂志,2015,17( 17) : 214 - 215.

[3]游玮琼,张晓燕. 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早期识别及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5,7,9( 30) : 322 - 323.

[4]李敬风. 重症EV71 感染手足口病抢救成功1 例报道[J]. 勋阳医学院学报,2015,9( 4) : 59 - 61.

论文作者:薛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论文_薛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