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论文_姜涛1,宋沅1,周维2,宋恺2

新时期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论文_姜涛1,宋沅1,周维2,宋恺2

1.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综合服务中心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国有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

1国有企业培养和管理后备干部的问题

1.1不健全的选拔培养机制,未形成系统化管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目前的后备干部培养管理中,相关管理机制与体系的健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诸多企业培养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具有创新性和特色,制度文化苍白,未将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考虑在内,进而促使制度建设时不具有企业文化特征。另外,由于管理制度针对性不突出,拿来主义与形式主义色彩浓厚,无法由根源上解决问题,降低了管理效率。

1.2不全面的组织管理,企业内部凝聚力不高

对国有企业而言,培养管理后备干部属于关键内容。在企业发展中,培养管理后备干部应当先由个体化管理开始,其后逐渐过渡到集体化管理,换言之,应当提高管理的整体性,使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得到提高,最终使其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全面提升。但是,目前诸多国有企业在构建及管理后备干部时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多数依旧采取常规的个体化管理措施,重视力不高,且缺乏执行力度。

1.3培养方式缺乏针对性

有的企业在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针对性不强,仅仅是任职后的上岗培训,存在培训内容单一的“一锅煮”现象,缺乏分类指导和因人而异的培训。培训方法依然是大课堂、填鸭式教育,培训形式相对机械单调,缺少针对性和特色化。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在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重选拔、轻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选拔过程。当选拔工作结束后,只是将选拔出来的后备干部派到培养单位后就不再过问,管理存在粗放现象。

1.4缺乏动态管理

有的企业缺少对纳入到后备人才库的后备干部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的跟踪考察和定期综合评价。即便有综合评价,也是碍于情面给予较高评分,造成“高分低感受”现象;同时有的企业对后备人才库的管理“只进不出”,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对综合考评一般或不称职的人员没有及时调整;对综合表现优秀但还没有被纳入队伍的人员也没按规定程序补充,没有营造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氛围,容易造成人才埋没甚至流失。

2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建立后备干部发现多元化机制

通过“群众推、组织荐”等方式,多渠道发现后备干部,避免“雪球只往一个方向滚”。开展群众推,即要定期组织开展各个层面的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后备干部梯队,为干部队伍开发、培养建设奠定基础。开展组织荐,即充分尊重和发挥下属各级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民主会议进行“书面推荐”和领导班子访谈“口头推荐”,由党委进行审核后,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2.2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多样化机制

要把挂职锻炼、交流轮岗、分类培训等作为后备干部成长的“练兵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要加强挂职锻炼,要按照“实职培养”的原则,实施中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尤其要放在重点工作和艰苦岗位的“磨刀石”上砥砺其意志,提升其能力。二要加强交流轮岗,对审核通过的后备干部进行轮岗交流,逐步形成在管理部门、下属企业、对口政府业务部门之间的干部纵横交流“良性循环”,丰富其工作经历,开拓其视野。三要加强分类培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积极参加党校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和专业技术人才骨干研修班学习,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短板”开展针对性培训,组织内部管理研讨等,通过精准化“靶向”培训,使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3培养专业素养,强化执行力

与国有企业管理者或者其他基层人员不同,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属于比较突出的内容,并且在企业内部员工中,其处于中间环节,后备干部执行力、专业能力的优劣,将会对管理者的科学管理及决策带来影响,另外,还会对基层员工的工作态度、日常行为带来影响。简而言之,后备干部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这一点,当下国有企业就应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后备干部严格要求,使其执行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升,选配的人员要善于合作共事,协同意识好,作风扎实。

2.4及时更新人员结构,构建考核退出机制

对选拔出的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不应存有侥幸心理,需及时建立以及完善科学的制度,通过季度或者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不同的后备人员进行不同的管理,其中不合格者给予诫勉谈话,甚至退出等干预;合格者需强化管理,确保其个人能力长期维持在提高状态。构建“严进严出以及上能下能”的管理机制,使后备干部人才队伍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及更新,经考核机制的建立使其专业能力、政治素养等得到提高;管理者还要提高后备干部的职业责任感与工作紧迫感,帮助其在日常工作中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2.5量化考评并建立培养档案

企业应该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对后备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考核、调整和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制度化。按照年度考察、季度评价的模式,对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业绩与作风、学习提高、廉洁自律、群众威信等方面的情况按照干部领导力素质模型进行量化考评。根据量化考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所在单位要与被评人进行谈话,目的是肯定进步,指出不足,了解其内心想法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量化考评要纳入后备干部培养档案,考察结果将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

2.6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一,要有计划地开展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确保后备干部人才库人员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第二,后备干部的后备期一般为2-3年,超限未提拔任用到岗位的人员,后备期满须调整出后备人才库,如果表现优秀可以重新参加新一轮后备干部的选拔。第三,要强化后备干部人才库人员的日常管理,后备期内应该完善考察、评价机制,按照考核评价得分高低,定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设定强制分布比例。

2.7合理配置,优化领导班子能力结构

要立足于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配好班子、选好干部。在班子配置上,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战略目标和主业发展,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意学历、专业、气质的合理搭配,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次结构。在干部来源上,坚持“内培外引”的用人方式,着重培养子弟兵,适度市场化引进。在干部选聘上,要积极探索对市场经营型,尤其是上市公司主要领导市场化公开选聘,党委重点把好预审关、标准关和程序关,企业董事会要依法做好聘任。

总之,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提高至关重要,国有企业需拓宽选拔培训后备干部的途径,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后备干部队伍,及时建立并完善教育培养制度,更新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动态化管理体系,保证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中,后备干部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更积极地为国有企业创造效益。另外,还需保持独特的人才选用制度,使后备干部的重要性得到充分显现,最终为国有企业稳定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筱琳.国有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20(4):105.

[2]郭鹏飞.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推动企业快速发展[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24(12):173.

论文作者:姜涛1,宋沅1,周维2,宋恺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论文_姜涛1,宋沅1,周维2,宋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