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论文_石红霞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论文_石红霞

赤壁市中医医院 石红霞[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用中医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住院所需时间、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所取得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3-ZYM

周围性面瘫也称之为面神经炎,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症状为眼睑闭合不全、口眼歪斜、面部抽搐、颜面麻木等,多见于冷热骤变、季节变换时期,在中医学方面,该疾病多为经络空虚,正气不足,风邪侵入脉络,导致气血痹阻所致,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有许多种,如何选取最佳方案成为了新问题,应重点关注[1]。本文为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3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有17例,女有14例,年龄范围在4-75岁,平均值为(47.22±1.35)岁;观察组中男有18例,女有13例,年龄范围在4-77岁,平均值为(47.26±1.33)岁。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在生活方面,应预防感冒,外出时,戴好围巾和口罩,不能让风直吹面部;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应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和易消化食物,遵循多餐少食原则;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稳定好患者病情;引导患者实施面部康复训练指导。

观察组用中医护理方案,内容为[2]:①艾灸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依据医嘱在患者的面部进行隔姜灸,确诊患者未有艾绒味、烟雾过敏;直至患者的皮肤稍微红晕为最佳,每一个患者的穴位,灸时间为5min,避免时间过长,造成穴位皮肤烫伤,常见穴位为地仓穴、印堂穴、四百穴、翳风穴、颊车穴等。②拔罐操作拥有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在为患者实施闪罐操作前,应确保患者皮肤未出现异常现象,操作时,做好快、准、稳。③为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拥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睡眠等效果;在操作前确定患者未胶布和酒精过敏;贴压部位皮肤未见破损,多用于眼、舌、面颊等穴位。④选用穴位为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印堂穴、鱼腰穴等,按摩时,力度柔和、均匀、适度等,发现异常,及时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所需时间、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情况。针对焦虑情绪选用焦虑情绪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数在0-30,评估结果数值越高,焦虑情绪表现越剧烈,评估结果数值越低,焦虑情绪表现越轻。针对抑郁情绪选用抑郁情绪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数在0-30,评估结果数值越高,抑郁情绪表现越剧烈,评估结果数值越低,抑郁情绪表现越轻。针对生活质量选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数在0-100,评估结果数值越高,生活质量表现越好,评估结果数值越低,生活质量表现越差。针对满意度选用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分数在0-100,调查结果数值越高,满意度表现越高,调查结果数值越低,满意度表现越低。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取得数值输入系统SPSS19.0中,平均值选用( ±s)表示,检验选用t值表示,数值的百分比选用%表示,当数值的P值低于0.05时,数值存在比较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所需时间、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情况

观察组所取得住院所需时间、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所取得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住院时间、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情况( ±s)

组别 住院所需时间(d) 焦虑(分) 抑郁(分) 生活质量(分) 满意度(分) 观察组(n=31) 16.32±1.25 11.12±1.84 10.52±1.62 93.35±1.12 96.48±1.02 对照组(n=31) 24.86±2.04 20.32±1.24 20.56±1.15 85.46±2.02 84.72±2.03 t值 5.4526 5.6485 5.8465 6.2435 6.54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作为典型神经内科病症,导致该病症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属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从中医学领域出发,该病症为患者卫外不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部病邪对面部经络侵袭,使得经脉失养,气血阻滞,肌肉驰缓不收,最后患病,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变得极差,应重视[3]。

中医护理方案属于中医学方面的干预措施,主要针对患者实际病况,为其实施健康指导、证候施护等明确、系统的专业指导,让护理人员知晓自身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知道如何做,做什么;本研究实施拔罐、艾灸、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治疗,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4]。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能稳定好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身体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中医护理方案值得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巍巍.中医特色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04-205.

[2]常雅丽,张宏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68-269.

[3]李扬.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38):17-18.

[4]杨丽琼,施宏伟.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73):142+145.

论文作者:石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论文_石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