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有了很大的提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一些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施工技术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一样具有很多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本文阐述了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也时时刻刻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工程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需要我们从建筑工程技术及建筑工程管理控制这两方面进行更高程度的有效管理,只有完善建筑工程技术及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此,本文深入分析当代建筑工程技术的要点,并就建筑工程管理控制等内容展开了讨论。
一、建筑工程技术以及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合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以及科学完整施工现场管理体系能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因为专业规范的技术管理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质量,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看规范的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有统一标准的检验方式,这样能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约束标准,在这样的规范标准下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才能达到更高的质量。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将一些先进且科学的施工方法与实际施工条件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1.2清晰工程施工目标
在建筑工程项目动工之前,先根据实际的施工场地、资金投入情况、施工建设工具等预设定施工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设置的目标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具等制定更加合理的施工方式,这些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施工进度,同时由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落实,建筑工程施工程施工目标清晰后,工程目预期目标也就能的到保障。
1.3控制工程资金使用
施工工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技术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损失,最大程度增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销量已。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有合理的控制建筑施工项目的物资消耗以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省资金,这就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购买量、使用量、工程进度以及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等有专业的管理,这样可以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同时也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项目的工程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很多方面的施工,例如土方开挖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模板施工、建筑防水施工等等,下面简要分析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要点。
2.1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点
土方开挖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土方开挖之前,需要根据土方开挖深度来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例如,当土方设计深度较深时,应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如基础开挖深度较浅,则可以一次开挖到位,并在机械开挖深度距设计标高200mm停止机械开挖,采人工进行开挖。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基层的土质情况以及开挖深度来确定放坡系数,通常情况下放坡系数应为1:0.5,挖出的边坡还要保证形状规范、平整美观,并预留出宽度为1m左右的基础工作面。另外,由于基坑开挖施工很容易出现积水、超挖、边坡位移等问题,因此在开挖时必须要安排专人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测,查看标高是否符合要求、边坡是否出现位移等现象。而为避免积水问题,则要在开挖过程中于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沟、集水坑及截水沟,并用离心泵将基坑内水排到指定排水沟,如施工时恰好为雨季,还要提前对边坡进行防护,以免因雨水冲刷而使边坡失稳,引起塌方事故。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实际的现场施工来说,在进行施工过程之中,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大体积的混凝土,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常常由于内外温度差的原因,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上出现裂缝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主体进行持续性的施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及时对整体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完善混凝土材料的组成配比工作,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其中对于额外需要添加剂的混凝土,也要保证添加剂的误差是能够控制在5%之内,这样可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问题造成施工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可以利用前面分层浇筑的柱的技术进一步将各种技术进行分离来完善现场的施工水平。
2.3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模板的安装效果关系到后续结构的施工效果,应该切实围绕着模板的选择以及安装进行严格控制。在模板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重点关注于模板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避免因为模板自身存在严重的凹凸不平问题,最终影响到后续混凝土浇筑效果,导致结构表面存在缺陷,一般应该优先选用铝合金模板进行处理。在具体模板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围绕着施工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切实把握好梁、柱等不同结构的模板安装需求,并且切实围绕着各个细节进行精确调整,避免在尺寸参数方面形成较为严重的隐患,可以借助于全站仪进行调整,最终切实优化模板安装可靠性。在模板安装中还需要确保其具备较强的牢固性,避免模板在后续长期应用中出现明显松动变形问题,影响相关结构的构建效果。在后续模板拆除中也需要规范控制,要求操作精细有序,避免因为模板拆除过于随意影响到构件的完整性。
2.4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首先必须要保证的是建筑工程材料必须具有防水性,因为在建筑工程中很多结构都存在着大量的用水结构。例如厨房,浴室卫生间等,如果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施工效果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可能会造成建筑工程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的现象,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门窗墙角等各部门应该要及时的进行修正,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整体建筑施工中防水材料的检测,提高防水施工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
新形势下,随着建筑管理难度的加大,建筑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3.1技术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建筑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规模大小不一,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并未形成有效完善的体制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总体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完整性缺失,对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环节缺乏总体性认识,且现今大多建筑工程采取分包形式,或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或采取分体制,对于单技术管理或统一技术管理难以把握,未形成系统有效的适应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体制;其次,施工现场技术程序复杂,实际情况多变,而大多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流于形式化,与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实际需求不符,且管理灵活度弱,导致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
3.2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作人员来源非常广泛,因此人员综合素养差距较大,尤其是管理岗位,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直接从一线岗位上晋升的,这些人员拥有非常丰富的施工经验,但是理论层面知识较为缺乏,对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接受程度也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另外,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在施工管理中推崇简单直接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确可以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但是却不利于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还有,伴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房屋建筑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进一步加大了建筑行业竞争,同时也使得建筑企业中人员整体素养参差不齐的缺陷更加凸显。
3.3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在进一步提高,这也就需要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而提高施工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根据一些最新的建筑相关的报道与调查,发现一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存在不规范问题,如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知识的培养、安全生产标准缺乏细节化等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都阻碍了建筑工程的良好施工,是建筑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情况。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忽略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对于材料的安全挑选,这样导致工程完成时达不到验收水平,损害了企业利益,甚至会在施工过程中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又如不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和建筑施工设备管理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安全管理事故,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不规范是影响施工质量、制约安全施工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建筑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针对上述讨论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提出的一些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如下:
4.1完善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体制机制
技术管理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引领作用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效益与整体工程的质量有重大意义,针对当前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善。针对中航工业风雷整体搬迁进入安顺航空产业园建设项目,应当重视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建设个各个单元各个环节,如污水处理、热表处理、泵房、厂房等的建设,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都必须要有制度可循。首先要根据这一项目建设的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总体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性的技术标准、严格的技术安全管理条例、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及技术责任制度。其次,构建制度注重可变通性,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前提,并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况构建全面的管理体制,避免制度无用与形式化,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总结随时完善制度体系。在这一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只有全面完善协调的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才能确保达到工程施工的预期要求,建设成安全高效的各生产厂房、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热力处理系统等,技术管理水平是整个项目建设质量的保障。
4.2培养相关人员思想意识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意识对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对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化十分重要。建筑企业首先需要做的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氛围,从人员思想意识做起,明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付诸于管理行动,例如,应用高技术水平设备以及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或者对加强对自身技术管理方法的优化和创新,让施工人员感受到这种变化,同时使其因内部思想意识与行为的转变而提升自身工作热情,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此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积极履行自身管理职责,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实施期间,不断积累技术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知识,从而使得自身形成一种合理有效的技术管理思想意识,以此推动建筑施工水平有效提升。
4.3认真做好施工进度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做好监督管理,因此认真进行工程施工进度工作是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施工进度工作不但是评估施工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还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合理控制建筑施工进度。根据施工环境、气候及主要工序,施工人员应该严格进行安全作业,同时遵守各项工期的各项制度,从而有效保证施工进度的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4.4认真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实施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控制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企业的社会效益及预定目标等,工程管理人员要进行多方面合理把控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将安全管理贯彻在施工的每一细节中,同时认真辨别与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从而大大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4.5提高施工整体技术水平
首先,需要积极转变施工设计理念。在施工期间需要做好实际设计与施工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当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或标准,支护桩普遍是以并“等值梁法”的方式计算,这一种陈旧的计算理论会导致计算的结果和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存在较大的改变,不仅不安全,同时也不经济。对此,在今后需要积极转变结构荷载法,逐渐构建一种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动态性反馈系统,从而保障施工的整体效果;其次,做好全程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期间需要严格落实施工组织方案,施工之前需要由专业人员做好地质资料、施工设计图纸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控制,同时在施工中不能随意的变更锚杆的位置、长度、数量以及型号等。在设计方案方面如果存在异常则应当及时通过专家评审进行调整。土方开挖的顺序与具体的开挖方式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同时需要遵守先支撑后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施工。另外,在设计期间需要做好下部施工方面的设计参数校正,并对预警施工完成的部分进行补救与控制,为了更好的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需要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根据设计的要求做好方案的设计,保障观测的整体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十分复杂,施工单位必须要熟悉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并施工过程中,积极采取科学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工程高质量完成,有效应对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奕宁,蒋晨.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64.[2017-10-12];
[2]殷坚.浅析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s1);
[3]王瑶.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
[4]孙越,范新辉.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环球市场,2017(8):292;
[5]刘福海.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居舍,2018(36):5+107。
论文作者:郭锡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